APP下载

社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性研究

2017-04-06杨金荣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参与性居民社区

杨金荣

(中共宝应县委党校 江苏 扬州 225800)

社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性研究

杨金荣

(中共宝应县委党校 江苏 扬州 225800)

公共参与在我国社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助于解决政府管理危机,有助于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运行。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公共参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参与发展不平衡、参与行政化严重等问题。提高社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二是加强公共参与社区管理的社区意识的培养教育。

社区管理;公共参与;居民

公共参与是公共治理的核心,对于基层社会管理来说,如何构建有效的社会公共参与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的完善是社区治理创新的关键。在我国,公共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建设的大部分绩效也取决于公共参与性。尽管目前社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性有很大提高,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有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一、我国社区治理中公共参与的现状和问题

社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简言之就是社区居民和组织以各种方式或手段直接或间接介入社区治理或社区发展的行为和过程。由于我国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十分缺乏,社区参与严重不足,明显地存在着政府色彩过浓、居民参与缺乏等问题。具体说来,大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公共参与性呈现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存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少数发达地区相对与西部社区建设起步早,效果好,社区公共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社区参与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参与主体不平衡。公共参与社区管理程度因自身各种因素不同而不同,如年龄、职业、知识素养以及财产状况的都影响着公共参与程度。

2.重文化娱乐轻政治,参与程度不深入。公共社区参与深度不够,形式单一,目标层次低,非政治性参与多,政治性参与少。居民参与社区的活动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往往是被动参加,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差。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而许多社区居民的政治事务参与较少,主要是社区居委会领导人的选举,而且选举中也不积极,在居民的社区参与中,而社区居民也乐于参与社区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对于社区政治事务管理中公共参与性低。

3.参与机制运行的行政化严重。在我国社区参与推行过程中,虽然很多社区管理机构对公众的意愿和要求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然而,从总体上看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功能还未实现,其成员仍是街道办事处的“下派干部”;业主委员会尽管自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很强,但发育还不成熟,其法律地位还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志愿者队伍和各种群众团体在社区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不具规模,社区公共参与渠道不畅。

二、我国目前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

目前社区内的公共参与总体上虽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参与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的,分析其不足的原因,既有宏观上的社会因素也有微观上居民因素。

(一)我国社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性不足的社会原因

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社区建设中,社区公共参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参与的主角是政府,政府行政力量干预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为政府的行政规划与推动是街区社区建设工作者的直接动力,而且政府的行政号召、协调与监督也直接构成社区单位参与共建的基础。这种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吸引不了居民自觉参与。同时,社区参与的法规体系不健全,同时又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社区管理监督、协调及号召力不足等问题。这种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吸引不了居民自觉参与。

(二)我国社区管理中公共参与性不足的微观原因

我国社区管理中公共参与性不足的微观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社区参与意识淡薄。传统家庭本位的意识是制约社区参与的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家庭,即整个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都以加为中心,现代社会虽不同于过去社会,但传统社会中的强烈的家庭本位意识还有很大影响,这种意识必然会影响居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程度,影响到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居民利益是影响公共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会促使居民对社区服务有进一步需求,进而形成共同的利益。从这一角度看,只要去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共同的利益需求,他们就会主动地创造条件来满足自己。社区居民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身利益驱动的,其目的是维护或促进自身的利益。居民利益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社会概念,指的是居民在社区居住、生活、休憩和人生发展的各种基本权益。

三、结论与对策

要解决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必须从制度和观念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首先,进行体制创新,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对社区参与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体制性障碍是当代中国社区管理者公共参与程度不高的直接原因,科学定位政府职能。现在造成社区参与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旧的社区建设与发展体制。要建立社区管理的新体制,就要本着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主要是扮演组织者、倡导者、指导者和参加者的角色。政府应通过制定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科学规划,对社区居民参与进行指导和教育,培养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能力和效率。

其次,加强公共参与社区管理的社区意识的培养教育。所谓社区意识,就是社区居民对所在的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社区意识是社区的灵魂,是社区人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共同孕育创造出来的,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共同评价标准,相互承认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的群体凝聚力,它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社区建设的强大动力。

社区意识与现有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素质相去较远,因而社区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理论先行,为社区意识的培养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培养和社区意识需要有完善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理论,社区建设实践为社区意识的培养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通过选举增强社区意识。培养社区意识需要营造氛围,在宣传教育中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进行专业化培训,改进工作方法。真正把社区参与与居民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社区工作围绕着居民利益,使得居民的参与变得有实际意义,这也是一种对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激励。

[1]郑建君.公共参与:社区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制度化——基于深圳市南山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实践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5,(03):69-73.

[2]李荣志,顾正志.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国内以南京市的调查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02):43-48.

[3]苏珊.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研究 [D].复旦大学,2008.

[4]阿兰纳·伯兰德,朱健刚.公众参与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对绿色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 [J].社会学研究,2007,(04):118-136+244-245.

[5]李海金.公共参与中的社区生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5.

杨金荣 (1968-),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委党校办公室。

猜你喜欢

参与性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