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股利收益分配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余悦悦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

国有资本收益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在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以及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最重要的三大决策,它们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因此,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对公司的三大决策的影响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国有资本收益;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分配

一、国有资本收益的内涵与发展

(一)国有资本收益的内涵

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具体包括五个方

面:一是指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二是指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三是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四是国有独资企业的以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五是其他国有资本收益。

(二)国有资本收益的发展

早在1994年9月21日,财政部、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就联合颁发了《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对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模式进行了说明,并初步界定了国有资产收益的内容。自2007年,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范围和具体比例,关于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到2010年,一项《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不仅扩大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同时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关于国有资本收益的讨论和研究也日益激烈。2014年,国有资本收益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类别也从之前的三类扩展到五类,上缴比例也再次提升。

二、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国有资本收益的的上缴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公司存在着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一种是指公司超越自身能力的过度投资,它主要是源于管理者的盲目乐观以及作为内部控制人对建立企业帝国的偏好,在不理性的情况下做出失误的决策,严重的限制了公司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另外一种是控股公司与被控股公司之间的不正常关系而迫使被控股公司进行的投资活动,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债权投资或股权投资。

而当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给国家之后,会使公司面临一定的现金流压力,从而使公司的投资决策者对待投资风险的态度发生转变,从而对投资方式以及投资规模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后,公司内部现金流减少,公司投资人会更加的谨慎,也会将之前的较为激进型的投资方式转变为保守型或者稳健型,甚至将更多的投资转向短期投资,以避免长期投资回收期长以及流动性差等问题。另外,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还会缩减企业的投资规模,公司如果之前进行过度投资,随着现金流的减少,也相应的会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从而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

(二)国有资本收益的的上缴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总的来看,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由于外部融资需要较高的成本费用,因此企业的融资方式首选内源融资,其次是外部融资。而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办法的实施使得企业将内部部分现金流上缴给国家,致使内源融资减少。当企业不得不面临融资时,就只能选择外部融资。一方面,企业选择外部融资,包括银行借款、可转换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会迫使企业在融资方式上实现多元化,同时增加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由于不能负担足够的融资成本而缩减融资规模。

融资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是融资结构的改变,在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已经造成公司现金流压力的情况下,当外源融资占比逐渐增大时,债务融资会加剧现金流压力,而股权融资没有到期还本的压力,而且股利分配也由公司自行决定,现金流出较少,因此在公司可能会加大股权融资额,减少债务融资额,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

(三)国有资本收益的的上缴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还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呈现“三多一少”的形式:股票股利多,转增股本多,不分配多,现金股利少。另外我国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投资者很难从现行的股利政策推知未来股利政策的发展变化。

由于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属于强制性股利分红政策,因此,企业在面临股利分配的问题上会有法律的约束,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也会减少。另外,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对企业的小股东来讲是件好事,因为如果不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则企业考虑不分配股利的可能性更大。而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会使企业必须同时分派相应比例的收益给小股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股东所处的不利地位,增强企业的股利分配的公平性。

三、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内外部监管机制

一方面,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首先要从管理层入手:要规范管理层的行为,避免管理层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自己的帝国愿望而盲目投资。其次要加强和完善董事会的职能,保障董事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完善企业外部管理机制,首先就要完善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自律体系,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增强上市公司的自律机制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强化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规模和使用状况的监管,从而保证资金的有效运行,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

(二)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机构,不仅要全力发展我国的股权融资,更要全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其实股权融资从来就不是公司融资的最优方式,仅从融资角度分析,负债不仅能够抵减税收,还能够减少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代理成本。我国应通过增加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此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三)建立促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分红政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建立企业的分红制度,就是要建立促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分红政策,分红制度的指导原则就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分红政策的建立,还应当考虑资本成本,建立资本成本最小,股东财富最大的分红政策是企业应当努力的方向。

四、结束语

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对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是从公司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股利分配政策这三个方面简单的分析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并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及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对所论述的问题并不是很全面,有许多的因素和问题没有涉及到或论述不完善。但是随着该办法实施的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Lamout,Owen.Cash Flow and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83-109.

[2]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04).

[3]谭啸.试论坚持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相对独立性[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07).

[4]孙刚.国企分红再分配与投资决策价值相关性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4):30-42

猜你喜欢

股利收益分配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监管制度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