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理念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探讨

2017-04-06饶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品管圈

饶艳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护理学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是护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保障[1],在护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需求,护士的专业素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护士专业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2]。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如何去构建适合现代护理模式需求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需要每位护理教师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品管圈概述

品管圈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和1954年分别在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和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提出来的,其全称为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品管圈活动起源于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首次将其运用于持续改进企业质量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

二、品管圈的应用现状

我国品管圈活动始于1978年,目前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但尚未广泛推行[6]。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尚属于萌芽阶段。

(一)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品管圈活动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成金焕等[7]研究显示,在产房医护人员中开展品管圈后,加强了医护人员的洗手认知,显著增强了员工的自律性,员工洗手率、洗手合格率及正确率均有明显提升,从而使洗手依从性维持在一个高标准的层面,同时,圈内成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王春英等[8]、吴毓新等[9]研究也显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的正确率和护工洗手的依从性。此外,吴晓霞等[10]研究发现,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鼻饲管非计划性拔管率,而且提升了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运用能力和制度执行力,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孙莉等[11]研究发现,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可以有效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且提高了住院患者术前宣教的知晓率;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促进了护理团队的文化建设。

此外,品管圈活動还被应用于基础护理、手术患者运送、饮食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品管圈活动是持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目前较多的是用于提升临床护理教育的质量。黄美清等[12]在临床带教老师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其带教意识及带教能力都得以增强,护生对总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由89.6%上升到94.2%,提升了带教效果。杜杏利等[13]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和教育中,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品管圈组的专科理论与操作成绩有所提高,且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形成良性互动,取得良好效果。黄潇湘[14]通过在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因业务水平差、医护沟通不到位、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差错得到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远低于活动前。袁琦等[15]研究发现,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由52.6%提高到100%,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于品管圈在学校的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石镁虹等[16]研究发现,在《护理研究》课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QCC组护生科研能力总体高于非QCC组护生,表现在护理研究知识的运用程度高,经常参加护理科研活动的比例高,在论文发表数量及质量、课题项目立项方面均要优于非QCC组学生。彭鹏等[17]在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融合品管圈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结果显示将品管圈理念应用与教学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达成状态均有所提高。赵君环等[18]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发现品管圈活动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学习能力成绩均优于非品管圈活动组学生。

(三)品管圈理念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探讨

基于品管圈理念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进行以下改革:1.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首先教师要较好地把握学习内容和品管圈理念,在选定学习内容后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小任务,再分别布置给各品管圈,各品管圈圈长再进行分工,结合圈员的特长布置相应学习任务。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让每个圈员在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还可以促进圈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并且同时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也能充分利用护理团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问题。2.自主学习,合作共赢。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学习所需的资料将不再局限于教材,他们将更多地去查阅相关文献、与教师和圈内成员交流,不断学习护理新理念和新进展,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共赢。让圈员在原有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3.采取综合考评方式。一方面,教师和其他品管圈小组要依据考评表对品管圈内学生的发言和表现进行整体评估;另一方面,品管圈内同学之间也要进行相互督促、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这种综合考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接受和提高,培养学生建立以解决课堂问题的思维指向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圈内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技能教学;同时,教师应对整个品管圈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课堂中不仅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逐步提升临床思维,为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欣,张颖,刘微,等. 对不同学习阶段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05): 496-498.

[2] 桑东青.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01): 78-79.

[3] 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Z]. 中国湖南长沙:20097.

[4] Wang L R,Wang Y,Lou Y,et al. 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 Springerplus, 2013, 2(1): 141.

[5] 伍勇军. 品管圈操作实务与案例[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53-59.

[6] 刘婷芳,刘勇. 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7] 成金焕,温穗文,陈俊凯,等. 品管圈对提高产房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依从性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2(16): 2532-2534.

[8] 王春英,黄淑群,房君,等.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10): 2408-2409.

[9] 吴毓新,林晨毅,陆烨,等.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升医院ICU护工洗手依从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12): 2554-2556.

[10] 吴晓霞,董敏,吴玲燕.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18): 1649-1651.

[11] 孙莉,尹安春.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實践与探索[J]. 医学与哲学(B), 2013(08): 94-97.

[12] 黄美清,陈玉英,林平顺. 通过品质圈活动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J]. 现代护理, 2007, 3(13): 235.

[13] 杜杏利,詹雪,吴明珑,等. 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 护理学杂志, 2013(18): 73-75.

[14] 黄潇湘. 品管圈活动降低低年资护士差错发生率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10): 59-61.

[15] 袁琦,黄燕.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 护理研究, 2010(19): 1761-1762.

[16] 石镁虹,章桦,肖建磊,等.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19): 2386-2388.

[17] 彭鹏,赵萍. 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4(02): 196-197.

[18] 赵君环吕晶冯学华.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校外教育,.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