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思考
2017-04-06刘占富
刘占富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有丰富的案例支撑。本文对高校易发的案件的类型、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对于预防案件的发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防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42-02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构建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丰富的内容、鲜活的案例支撑。开放式办学以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高校侵财案件给受害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以易发案件为视角,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高校案件发生的原因
(一)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防范意识差
总体上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保卫部门及学校学工队伍的安全知识教育,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提高警惕,防范意识有所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不高,防范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以及遇事鲁莽、自我控制和保护能力较差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麻痹大意,不够重视。比如:宿舍里贵重物品是否妥善保管;离开宿舍是否随手关锁门窗、切断电源;是否使用违规电器、私拉乱接电线;在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用手机、钱包、书包占座等。大量案件表明,大学生往往成为受侵害或侵害他人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安全素质不高,个人防范意识较差,应急策略严重缺乏。
(二)开放式办学使高校的安全保障受到挑战
随着大学校园的开放,社会人员可以自由进出学校,一些犯罪分子高校流窜作案,打“游击战”、进行校园“大扫荡”。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安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许多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周边的村民、黑车、网吧、小吃街、外卖等都是不稳定的因素。另外,伴随着后勤社会化和学校建设施工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不一,潜存着一些不安全因素。总之,学校人员复杂、社会上的思想也在学校里扩散,使得高校成为一个人员、思想汇集之地。
(三)网络信息化、手机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急需加强
由于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等特点,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手机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更是人人必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差,网络安全素质较差,再加上网络信息的隐蔽性、虚拟性、易变性,网络带给大学生的安全隐患也在增加。近两年,高校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欺骗性强,给受害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二、高校易发案件的类型
高校易发案件主要有治安类案件和诈骗案件两种类型。
(一)治安类案件
治安类案件多为被盗案件,主要有自行车被盗、手机被盗、宿舍内被盗、占座被盗几种情况。
1.自行车被盗:自行车被盗主要是新车和高档车被盗,学生使用赠送的车锁,极易被打开;多为傍晚和夜间作案,有独自作案和团伙合伙作案两种。
2.手机被盗:食堂、教学楼和篮球场是手机被盗主要高发场所。在食堂教学楼门口,犯罪分子在学生进楼掀卷帘门的时候进行扒窃;在篮球场、体育场,主要是学生放松警惕,将手机直接放在篮球架下或者休息座椅上,犯罪分子利用学生专心打球的机会随窃。
3.宿舍内被盗:宿舍内被盗一是因为离开宿舍时不锁门,被乘虚而入盗走财物;二是财物没有上锁,给别人可趁之机。
4.占座被盗:大学生在教室上自习或者在食堂就餐时,用贵重物品占座,无人看管就离开;犯罪分子在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大扫荡”,将学生在食堂、教室占座的书包等物品直接拿走。
(二)诈骗案件
诈骗案件分为网络电信诈骗和校园内诈骗。
1. 网络电信诈骗
主要有网购被骗、网络兼职刷单、冒充熟人或好友、冒充公检法等工作人员、短信发送积分兑换或中奖链接等。
(1)网购被骗:网上购物,在网上提交订单后,犯罪分子通过非正当手段窃取买家信息,并以客服或卖家身份联系买家,称订单出现问题或发货不成功,需要重新办理退款或订单,通过虚假链接或网页填写银行卡号及密码或索要手机验证码等,犯罪分子得手后往往会将作案时使用的手机号注销、克隆网站变成百度或谷歌等界面。
(2)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度刷单是犯罪嫌疑人冒充网店人员,以招聘兼职帮其代付刷网站信誉度后,按比例返现和佣金。第一笔业务对方故意返款,让你尝到甜头,之后几笔均以操作时间长,订单被冻结或连续完成三笔以上才能返款,一旦你不再上当,对方就会失去联系。
(3)冒充熟人或好友:以各种媒介形式,利用电话、短信、QQ、微博、微信等进行联络,对方冒充好友、同学或老师等身份以各种理由要你转账、汇款或者帮其代购商品。
(4)冒充公检法等工作人员:自称法院、公安、检察院和税务局的打电话称“你涉嫌洗钱”,给你下“法院传票”或涉及邮寄包裹内有“毒品”“违禁品”,需要你将银行卡内的钱汇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验证、解冻的。
(5)短信发送积分兑换或中奖链接等:诈骗分子利用改号软件或“伪基站”冒充移动、银行客服、某节目组等,群发短信,以“手机号、信用卡积分即将过期,需要马上兑换,或者银行卡密码器失效需要升级,或者被xx节目选中成为幸运观众中奖了”等理由引诱当事人点击含有“钓鱼”网站的链接,盜取当事人的银行卡相关信息实施转账诈骗。
2.校园内诈骗
主要有新生入学推销诈骗、校园求助诈骗、找兼职诈骗等。
(1)新生入学推销诈骗:新生刚入学,一切都比较陌生,诈骗分子冒充学长、老师,推销、收取上机费、英语资料费等进行诈骗。
(2)校园求助诈骗:诈骗分子以问路、自称香港人、寻求帮助、没钱住宿、钱包丢失、迷路等为由博得信任和同情,骗取钱财。该类案件多为异性诈骗,发案时间均为晚上。诈骗分子寻找单独行动的学生为目标,询问搭讪,设计骗局,利用受害人的同情之心,对受害人进行诈骗。
(3)找兼职诈骗:帮助学生介绍兼职,但需先交纳押金,兼职满一个月才返还押金或给学生推销产品兼职,可以获得底薪和提成,需预先收取产品费用等。
三、高校易发案件的防范对策
(一)加大“三防”力度,完善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人防:在案件易发的场所及周边区域,加强人员巡逻,人流高峰时间段到具体点位上岗执勤;二是定期排查护栏、门禁等设施,及时维护,做好物防工作;三
是加大技防投入力度,在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区域安装摄像头等技防措施,确保监控系统的清晰度、可视度及全覆盖。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教育。邀请派出所、检察院民警进校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在出入口、主干道等明显的位置张贴安全警示牌、悬挂安全宣传条幅等;保卫部门结合本校发生的典型案例,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知识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通过鲜活的真实案例,促进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的养成;重视网络安全教育: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同时主动抵御有害信息的入侵;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手段,把相关的知识、案例进行推广宣传,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促进群防群治
学生作为主体,要培养自身的安全素质,加强自我管理,把问题控制在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补救;另一方面利用校卫队、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倡议学生个人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履行个人义务,并参与、协助、打击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做学校的“安全宣传员”“护卫小分队”。
参考文献:
[1]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刘鹏,张明,贾鸿斌.浅析高校侵财类案件的防范工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2008(7).
[3]肖谢,黄江英.大学生网络受骗的類型、原因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5).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