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党进一步发展民生的路径探析
2017-04-06王艺于春梅
王艺 于春梅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在错综复杂的新环境下,我党对于民生发展又有了新理念和新思路。因此,主要梳理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民生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我党在接下来五年规划中的实践创新。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民生;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43-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指明了我们党在“十三五”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及着力点,指明了它分成以下几个理念。
一、注重科技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对于民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服务型政府”的形式,服务型政府就要让百姓生活更便捷、更愉快、更满意。如何建立只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政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就要通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强化政府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的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快建立更加惠民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政务公开平台利用网络的便捷来方便大众。另一方面,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让群众矛盾不出片区,群众困难不出社区,所有问题都会有比较理想的答案和更加满意的处理方式。文化创新体现在社会活动的多元化,主要是发展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的良好氛围。文化创新的根源是在于发展基层文化,我党的根基在基层,发展民生也主要发展基层民生,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发展。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文化创新要创新传播的形式,例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在练就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更高尚的兴趣爱好,提升凝聚力和号召力,让人民更加信任我们的政府。
二、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全面协同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条件,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环境,以更加有利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加强民主建设,拓宽民意诉求渠道,让群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让我们党更好的掌握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另一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是民生之根本,年青一代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的问题,但大学生就业难、择业难问题还是十分严峻的。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培训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就业问题有所改善,从大学校园毕业之前都会有比较专业的就业辅导,专业分析所要发展的方向和面对择业所需要的条件,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重视和消除对未来的迷茫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百姓的养老待遇,增进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舒适度,建立全民就医的保障体系,让群众老有所依,病有所医。这样,老百姓才会跟着党走,认同我们党所作的贡献和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协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民生发展。
三、低碳生活,节能环保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15年5月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等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用绿色规划城镇的未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这将是发展城市的必然趋势。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一直秉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中国环境污染严重,若治理不及时就会抹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削弱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于绿色环境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进来,这就与民生息息相关。做好资源节约,发展绿色的民生经济,就要从城镇绿化开始,城镇的供水、交通、能源、防污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进行建设。要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做好宣传工作让城市的每一名市民都以身作则,美化身边的环境,更有有义务去帮助他人共同建设绿色家园。出行过程中要提倡拼车出行,尽可能少开车而选择公用交通工具或者多步行来锻炼身体,这样都是绿色出行的方式也是节能减排的好方法。因此,提倡低碳生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用绿色的发展理念来營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速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用法律的准绳来约束一些违法分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一定会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美丽中国。
四、开放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理念,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通过开放发展经济,引入外资投资国有经济,提升国有产业的内在潜力,带动其他联动产业共同发展,从而提升民众幸福感和成就感。通过经济发展来扶持民生产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体系,给广大人民群众造福!在即将完成的“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从世界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而预计到“十三五”末,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和资金双向流动规模在全球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在这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开放”紧密相连,全球的资源都会被“请进来”到中国参与配置,而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配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尽快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打造全球经济联合体。中国对外开放不仅让国有文化走出去,也将外来文化引进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就得到了最好的实惠,旅游业的兴盛加速了人文交流,让更多的国外学者和有识之士来到中国助力中国建设。另外,中国对外开放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创新想法。李克强总理一直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跟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让更多的有利资金流入我们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掀起惊涛骇浪。中国改革开放处于进行时,中国在成长,国力在增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这也就没有背离改革开放的初衷,我们的执政党要注重开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五、和谐进步,成果共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讲的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指标格外抢人注目:人均预期寿命五年内增加一岁。人是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这次规划提出人均寿命增加一岁,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是一份“强有力的民生计划”。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发展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体的活力,表现为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通过人的再生产能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在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和自我认知力,这样才会珍惜得来的成果,也才会分享胜利的成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序的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政治领域的有序表现为人民的权利受到人民的监督和使用,表达人民的意愿,符合民主程序,权利监督制约完备有效。经济领域的有序主要体现在企业、市场、政府的功能定位准确,行为方式符合法律要求和市场规范。思想领域的有序表现为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文化發展多样性的关系,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生活领域的有序主要体现为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前提下的个人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社会和谐,仍然需要调动社会活力来发展民生、惠及民生。共享发展首先要坚持共建原则,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国各项制度改革,释放发展的联动力。共享发展更要守住“民生底线”,守住名声底线就要把好就业关,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另外,我们还要守住“减贫的底线”。“十三五”期间,通过因人因地的精准施策,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还扎牢了社会保障安全网,实现养老、医疗、救助体系的全覆盖。因此,和谐社会的的进步,带来的优秀成果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守住民生底线,创造精彩未来!
“十三五”的新篇章已经揭开,中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还需要解决的矛盾的聪明智慧。我们党在制定政策和未来计划时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这样,新形势下我党的民生发展会有喜人的成果。通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发展理念,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让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 陈望衡.我们的家园:环境美学谈[M].南京:江苏出版社,2014.
[2] 张艺琦.“十三五”时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J].中国经济导刊,2014,(7).
[3] 刘海霞,王宗礼.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3).
[4] 李冬娴.十八届五中全会生态思想内涵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