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及中小企业投融资研究
2017-04-06李青颜守保
李青+颜守保
摘 要:新常态下中小企业面临投资结构不合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文章基于这些难题从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提出普惠金融是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的目标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普惠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详细阐述了破解中小企业投融资难题的着力点和取得融资所要选择的路径,重点对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82-03
普惠金融在当代意义上是能够承担成本,以有效和全面的形式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理财方式。中国的普惠金融最早来源于个人资本,并经过小额贷款、中小微型金融和综合金融等三个发展模式。普惠金融概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仅限于优势领域、企业或群体,未能全面普及,尤其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明显,许多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都被排除在传统金融市场之外,很难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一方面是由于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后期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外源性融资获得资金,另外商业银行更愿意为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从而紧缩中小企业的信贷,由此也难通过间接融资获得贷款,所以近年来中小企業出现了融资难的现象。经济新常态下普惠金融则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和存在的优劣势,详细阐述了如何建设科学化的普惠金融体制,为金融资本向弱势区域、弱势行业、弱势中小企业等范畴分配进行引导,对解决中小企业的“钱困”等诸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生产价值约占GDP60%左右,征税大约占全国税额的50%之上,为求职者供给了超过75%的城市就业机会。但同时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缺乏创新,重复投资多造成了许多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投资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差,造成投资行为短期化,中小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经营风险逐步增加。因此,尽管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例的总数在提升,但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融资途径难成为限制和影响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银行的商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为大企业客户的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价值取向、产品体系和风险管理作为审视中小企业的检验标准。另一方面财政资金金额少且门槛高,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其支持,而且信用担保体系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外部环境因素,制约了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等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体制,多渠道发挥金融创新方式,完善金融市场和提倡产品多样化等政策,以适应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要,从而使中小企业与其他优势群体同等享受融资服务。
二、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及目标分析
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宏观经济、接触便利、金融监管等三大类,宏观经济,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产出贡献率,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效益好,通常会吸引大量的金融资本进入企业,金融系统就会排斥程度低、普惠性金融指数处于较高的水平;接触便利主要体现在交通、通信建设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供给和需求双方之间联系的便利性,降低金融机构在偏远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及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使用金融服务的成本,从而促进普惠金融指数提高;政府对金融的监管,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体现,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府强化金融体系监管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投给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因此降低了普惠金融的普及范围。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致力于实现以下三个目标:非排他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金融供给包含全面的金融供给模式,鼓励和提倡金融多样化和金融模式创新,尤其是将非主流金融渠道融入到主流金融体系。就金融需求而言,要使主流金融体系外的薄弱领域得到同等优惠待遇,包括弱势产业和企业等,实现金融体系的非排斥,使越来越多的地区、行业、企业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的宗旨是调整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各资源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从而使各类金融机构或金融需求者的相关利益得到兼顾,努力在利益分配上实现双赢、公平分配,确保所有类型的中小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活力,扩大金融业务服务的范畴,从而使金融体系内各个部分协调发展;普惠金融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长期目标时应该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各金融企业的盈利点,同时考虑到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服务,形成多层面、风险小和结构稳定的金融体系,确保普惠金融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和普惠金融解决融资难的优势
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融资方式主要以内源融资为主要融资形式。过分依靠内部融资方式妨碍了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直接融资的条件苛刻,渠道单一。直接融资以在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和私募股权融资形式为主,主要是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标准和要求制定的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因达不到要求而被排除在外。三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融资,获得信贷支持有限。中小企业资信差,并且缺乏抵押品和第三方保证,因此信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缺口大。四是民间融资活跃,但风险大,成本高。民间融资的主体多为迫切需要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等。中小企业通过私人资本融资,利率较高,贷款风险相对较大。
普惠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普惠金融借助高科技和互联网交易平台,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互联网交易确保了获取和有效处理交易双方信息的能力,可随时掌握双方客户的交易信息,及时提高了投资效率,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二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减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环节是如何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体系,使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弱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便捷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三是参与门槛低,覆盖面广。众筹、网贷等新兴融资模式,实现了均衡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扩大传统金融服务的界限,使金融服务更为大众化。四是运行效率高。普惠金融通过网贷平台提供小额贷款资金更快,并且以更开放、包容的形式调整发展模式,提供各类贷款,更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五是采用了灵活多样的产品形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P2P网贷平台,选择融资金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满足投资需要,同时可以借助股权众筹集中公共资金,获得融资,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的品种匮乏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产品更加丰富,但普惠金融服务产品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而且高风险操作,无法满足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普惠金融的推广与发展。
(二)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存在结构性排斥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结构性排斥普遍存在,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突出,资源在各金融要素之间配置不均衡,弱势中小企业得不到同等的金融服务权益。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大客户和小客户二元结构的特点。小额信贷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拓展力度不够。
(三)民间借贷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我国普惠性金融全面建设滞后,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凭借民间融资获得资金,高利贷的存在实质上影响了现代信用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货币驱逐良币效应。民间借贷对普惠金融驱逐,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性排斥,原因在于金融服务缺失和旧观念的影响。
(四)金融服务的可用性受限
受空间和机会排斥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包容性金融服务的可用性。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强业务发展,可选择的金融服务的渠道有所增加,但中小企業金融服务的普惠程度低,供应渠道仍然不足,借贷产品结构单一、贷款利率高,价格存在排斥,导致借贷实际发生率不高。
五、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难点破解及融资路径选择
(一)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难点破解微观和宏观层面着力点
1.企业自身层面。第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完善财务公开制度,规范、透明、如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减少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同时,促使中小企业加强技术革新,提升企业科研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名优品牌的影响力带动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指数。第二,创新组织形式,提高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应根据行业、区域特点,创新组织模式,采用中小企业联盟形式,将某一地区的中小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企业联盟能够有效利用集群融资,在中小企业信用提升的基础上,降低信息不一致产生的金融风险,由企业集群融资的方式可以加强企业融资能力。第三,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采用融资租赁、典当融资、网络融资等多种形式灵活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这些融资方式具有审批流程简单,对客户的信用要求低、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对称性等优点,消除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歧视,并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
2.政府宏观调控层面。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投融资环境,使政策真正得到落实,确保中小企业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相关政策贷款得到实际履行,同时强化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间资本合法合规。第二,完善直接融资体制,创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资本市场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积极推进建立新四板。采用多样化交易方式,开通网上交易,逐步优化新四板。第三,促进金融创新,建立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拓展融资服务,并且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使其经营管理符合市场规则,真正实现商业化运作。第四,加强投融资管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财政援助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逐步减少中小企业投资条件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利用财政资源,引导企业进行资本调节,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中小企业逐步实现良性发展。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开发投资项目科研经费的实施,并注意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国家支持的行业领域进行适当投资,并且实行区别化税率。通过税收等财政政策引领中小企业投资导向,提升中小企业效益,进而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实体平稳有序发展。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路径选择
1.改善现有的金融体系,拓宽金融体系边界,对当前的信贷、利率、财政等政策以及相关制度做出相应调整,一是政策上给予扶持,免去中小企业贷款营业税、降低所得税,减免的税收用来抵消中小企业无法偿还的贷款资金;根据市场波动情况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减少中小企业财务坏账造成的贷款风险,增加贷款收益;优化信贷政策,保证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予以倾斜。二是监管和金融机构给予信贷宽松,监管机构在银行信贷监管中,应鼓励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投资额,其投资额不包括在监测中的总规模或比例内。三是确保金融监管实行差异化,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宽限度,适当提升不良贷款率,同时只对小范围内的企业管理人员实行问责制。四是拓宽产品组合,鼓励商业银行金融革新,推出更符合中小企业所需的贷款种类,按照中小企业在不同领域、范畴及经济发展周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信贷产品。
2.基于普惠金融理念创建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体制。一是组建形成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模式。创建多元化资本市场,为不符合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保证拓宽其直接融资渠道。要加快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步伐,特别是要引入全国统一金融监管办法。二是建立具有包容性、全新的微金融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技术革新和营销创新,放宽融资条件和标准,使融资服务普及到更多的中小企业。为微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制定出符合中小微型金融机构发展模式的法律规范,引进新型金融机构,建立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利用信用放贷,在盈利方式和风险管控上,以利率作为防控风险的主要原则,在批贷审核程序方面,以信贷员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分作为是否贷款的主导依据。
六、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该由政府到机构主导,再到市场主导的路径,使二元金融结构逐渐被淘汰,并最后与传统金融体系相结合。
(一)建立健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增加金融资源的供给,使之惠及至中小型弱势企业
一是探索普惠金融机构的新业务模式。贷款企业、资金互助社等大量新组建的地方金融机构定位偏离金融监管部门的最初决策,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创新的商业模式,以适用于这些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以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积极培育发展普惠金融机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式。二是以地方金融品牌为引领,使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成为一种产业。普惠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特点,发挥功能特色,打造本土品牌,基于对当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中小企业技术革新的金融需求特点,建立中小企业“主题分行”,以高度“聚焦”的专业化服务,逐渐消除信息壁垒。从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差异化经营,实行产品多元化,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满足其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以高质量的品牌优势,应对日益激烈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三是增添一些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当前应在我国仅有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基础上,适当增添一些全国或地方创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分工合作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建立风险投资等政策性机构,为有实际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四是建立正式的非政府合作金融机构。民间金融将非正规金融渠道的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有效解决了民间资本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由民间组织自行建立的合作金融机构,通过相互协助和合作业务,能有效管控金融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可以联合实施有针对性地监管,对填补当前国内尚缺的三元供给结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按照我国中小型企业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分层次地创新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
一是拓展处于弱势中小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必要在弱势领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以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只有中小企业实际效益明显提高,将更多的要素资源融入于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对普惠金融体系金融资源的配置、纠正不同金融系统目标偏差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加强中小企业的横向联系,推动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步伐。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弱势中小企业应学习借鉴优势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创新性地推动自身发展。通过免除行业和地方保护主义壁垒,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建设进度得以实现。三是创新普惠金融体系,扶持实力薄弱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提高弱质产业的产出率,因此要充分利用政府推出的融资方案,开展投资、技术和产业整合,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交易所和中小金融机构等融资网络。四是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目前,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融资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所以应以灵活、丰富多样的融资方式,贴近中小企业的实际金融需求,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相匹配。
(三)积极搭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管理平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优化普惠金融体系内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向普惠金融体系,将普惠金融体系的风险率降到最低,使普惠金融在一定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体制包括社会信用和风险环境等,在信用系统整体环境构建中,要加快改善我国企业征信平台建设,形成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风险评定体系。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中,要实施联合金融风险防控制度,保持金融稳定,充分发挥金融仲裁院的调节作用。二是创新普惠金融体系,提升普惠金融评估机构的评估功能。创造符合普惠金融特征的评价机制,使弱势中小企业具有金融话语权。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围绕评估要求,探索符合市场规范化要求的信用评级机制。三是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流的融资服务。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提升经营管理科学化水平,同时重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对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择优批贷,给予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确保银行资金少出现坏账呆账。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的主要特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惠及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四是培养普惠金融专业人才。建立普惠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为普惠金融体系“量身定做”特殊的金融人才,组织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依托高校的师资力量实施金融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升计划,以优化金融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四)制定我国普惠金融、投融资体系相关制度,为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加强普惠金融体系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根据审慎监管原则,加强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督,使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二是预防与控制歧视性政策。明确地方金融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和服务范围,构建合理化的监控指标体系,量化监督对弱势中小企业限制的各种歧视现象。三是组建中小企业专业投融资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的投融资服务,全方位援助中小企业改革发展。对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改进社会化投融资服务一体化制度,减少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等误区。同时,国家鼓励社会各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激励各类投资和金融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投融资等一条龙服务,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一安全保障机制,调动广大储户存款的主动性,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普惠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五是限制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扩张。地方政府应致力于消除地方保护壁垒,建立各地方金融系统机构之间实现融资和跨区域经营等方面的相互代理机制,促进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同时,建立限制地方金融机构扩张、合并等相关制度。
综上所述,要优化和完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最重要的是加大对普惠金融体系的资源要素投入比例,减少有效资源向传统金融部门流动,同时加强对重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弱势产业的发展,强化中小企业投融资的科学化管理,另外要着力于投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中小企业投融资投入方面的供给,同步扩充金融机构存贷款数量,减少宏观金融政策等措施的調整频率,逐步完善金融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等状况,以促进普惠金融为经济实体服务,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科学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邢乐成,王延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J].理论学刊,2013(8)
(作者单位:李青,淮南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处;颜守保,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 232038)
(作者简介:李青,安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淮南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处科员,经济师,创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就业创业、高等教育与经济管理;通讯作者:颜守保,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高等教育与经济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