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日找医生看检查结果,是否应该再挂号

2017-04-05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检查单刘颖医事

本刊记者/许方霄

北京市新医改运行已经近3 个月了,医事服务费涨上去,药品价格降下来,对此举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尤其是没有医保的群体,对挂号——看病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怨言颇多。多年来,挂号单上的“当日有效”似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但以前5 元钱就能挂个三甲医院的普通号,现在突然增长10 倍,花上50 元才能见着医生的面。这对于那些来找医生看前一天检查结果的患者来说,心里着实难以接受,因为隔日再拿着检查结果去找医生必须重新挂号。找医生看隔日才能拿到的检查结果,是否应该重新挂号?医院多年来默认的规定到底合不合理?对此,记者分别采访了前来就诊的患者、某三甲医院的A 医生和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颖。

检查当天做不了,患者深感不满

“医生,我刚才拿着检查单去彩超室,但是彩超室的那位医生告诉我今天检查做不了。”在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诊室门口,一名女患者拿着医生刚给开的检查单,面色焦急地对诊室内的医生说。“为什么做不了?”那位医生用平淡的语气反问。“我也不知道,她就说今天检查做不了,让明天再来。”“那你就明天来呗。” “那明天检查完直接拿着检查结果找您就行了吧?”“不行,你得重新挂号。”“凭什么?今天检查不了又不是我的原因,让我多跑一趟不说,还得让我再多花几十元钱!”对于患者的愤怒,那名医生的情绪似乎并没有太多起伏,依然用平淡的语气说:“这是规定。”

与这位还需再花费30 元医事服务费的患者相比,另一位在三甲医院挂了专家号的患者更是一肚子苦水。他说,在漫长的等待后,只在诊室停留2 分钟,除了医生给开了几张检查单外,对病情仍然一无所知。该患者在感觉腰部疼痛难忍之后,决定前往某三甲医院挂个专家号。“本想着让大医院的专家好好替我诊断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腰疼,只要能查清病因,即使花100 元的挂号费(现在叫医事服务费)也是值得的。在好几个小时的等待之后,终于轮到我进诊室了,但谁曾想,在简单询问几句后,那位专家连头都没抬就给我开了一沓检查单让先去做检查。”这位患者表示,更令自己郁闷的是,交了检查费后才知道做这些检查需要预约,而自己则被安排在3 天后再过来做检查。“花了100 元钱,关于病情的任何信息都没得到,开了一堆检查单还得几天之后才能做,等结果出来后还得再花100 元挂号费才能让专家诊断病情。”该患者说,当自己再次返回诊室想和专家说明这些情况后,却发现该专家已经结束了半天的门诊。“这高昂的挂号费花得也太不值了!”这位患者说,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气不打一处来。

由于目前北京市大多数医院都在挂号单上明确表示挂号当日有效,该患者甚至揣测,是否是为了多赚取医事服务费医院才故意安排当天不能做检查。

再挂号的矛盾主要发生于初诊患者

北京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颖表示,当前,几乎所有医院都是这样规定的——隔日找医生看检查结果需要再挂号,而且这个矛盾一直存在。但为什么现在才感觉部分百姓的怨声比较大?“以前花5 元钱就能挂个三甲医院的号,由于数额较小,大家都觉得无所谓,但是现在挂三甲医院的号至少得花上50元钱,因此有的患者就觉得不划算,甚至认为是医院想‘黑’患者的钱而故意为之。”刘颖分析道。

此外,刘颖指出,再挂号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医生和初诊患者之间。她说,医患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的,尤其是长期建立起来的医患关系更是存在相当程度的忠诚度,因此,再挂号的矛盾通常不会发生在“老病号”身上。反而是那些需要医生对其病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治的初诊患者,他们才是矛盾的主要集中者。刘颖坦言:“如果患者隔日直接拿着检查结果去找医生,而该医生倘若并不特别了解他们的情况,此时直接根据检查单而不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就给患者提出建议很容易出现问题。要论公平,那就等医生看完所有挂了号的病人,有时间再看没挂号的病人,但估计没挂号的患者也不会等到那个时候了。”对此,某三甲医院的A 医生表示十分赞同,他说:“那些长期追随我的老病人,由于他们的基本情况我都已经了解,如果他们过来找我看检查结果,我很乐意为他们解答,但反而这些老病人会主动挂我的号,或者要求加号。”

看检查结果相当于重新诊疗

针对一些患者对隔日找医生看检查结果需要重新挂号表示不满的问题,A医生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些特别简单的检查单或化验单当天就能出来,隔日甚至几日才出来的都是要结合患者病情后才能下结论是正常或者不正常。对于患者来说,医生给看下检查结果是举手之劳,他们认为昨天开的单,今天出的结果,你为什么不给我看?但是对医生来说,这相当于重新给患者看了一次病,因为患者的所有信息都要重新回忆,如果没有诊疗记录或档案,就必须得重新问诊。”他认为,对医生来讲,看检查结果就是重新开始一次诊疗,重新挂号是必须且必要的。“现在无论是检查单还是化验单,结果都会写得很清楚,最基础的内容和结果,比如参考值是多少,是加号还是减号,数值是高了还是低了,患者自己就能够看明白,但患者想得到的不是正常或不正常这样的简单回答,而是期待医生给他解读这个化验结果,这个需求本身就是下一个诊疗活动。”

A 医生还认为,隔天看结果需要重新挂号的另一个原因是——患者实在太多了。“连挂了号的患者都看不过来,更顾及不了没挂号的病人了。”他说,如果患者在当天检查完拿着结果过来找他,通常他都会积极处理。“虽然可能也记不住谁是谁,但毕竟时间比较近,而且电脑里有患者的病历记录。” A 医生无奈地说,即便这样,很多其他候诊的患者对他还有意见,认为这是一种“加塞”行为。此外,A 医生补充道:“说实话,当天挂号的病人我都记不住,更别说隔日的了。”

刘颖还提及,她曾对医生的出诊单做过调查,发现在医院的出诊单上很少能看到同一个医生连着两天都出诊的情况,所以,患者第二天想找同一个医生看结果的几率极小,多错几天更想不起来患者什么情况了。她说:“现在医生给开一张检查单而且正好第二天就出结果的情况其实很少,基本上都是医生一次性开四五张单子,今天出一张,明天出一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鼓励出一张单子就挂个号,等检查结果全部凑齐了再挂一个号一块儿去找医生系统地问清楚,这不是更好吗?”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也有部分医院对患者开放“便利通道”——如果一次诊疗活动未完成,改日才能拿到检查结果的患者需要让医生解读检查结果,可以不用重新挂号,直接到诊室找医生咨询即可。对此,刘颖表示“不支持”。她直言:“这就像是随便拦个路过的医生,给个检查单就让他给患者随便说说,这种行为其实是很不负责的。对于第二天看结果我们是不支持不挂号的,因为这对病人和医生都没好处。”

猜你喜欢

检查单刘颖医事
记忆早点
张慕歧与张葱玉的一段医事
学习目标转译中“检查单”的设计和运用
陈璐琦、刘颖作品
A Brief Analysis of Stereotyping in the Movie Crash
A Brief Analysis of Stereotyping in the Movie Crash
再做一个吧
民机设计研发阶段质量复查的工具和方法的探索
CCAR 25部条款适用性判定方法
科技背景下医事刑法应对的基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