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子文化影响下的闽北医学建构与地域特色

2017-04-05林名垚吴童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闽北建阳朱子

林名垚,吴童(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医史文献·

朱子文化影响下的闽北医学建构与地域特色

林名垚,吴童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闽北医学;建构;地域特点;朱子文化

朱熹是理学之大集成者,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福建,期间有40年在闽北的武夷山、建阳度过。在闽北致仕著学时,创建了考亭书院、寒泉精舍等书院,推动了当地印刷业和文化的发展,并赋予了闽北医学以文化内涵,造就了闽北医学的特色,影响了闽北中医药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1 朱子理学与闽北医学的建构

南宋时期,朱熹完成了理学体系,并在闽北专注治学,吸引了全国众多的学者前来求学,使闽北成为当时理学的文化中心和传播基地。当地的刊刻业与文化产业也随之兴起,使得闽北医学的繁荣有了一定的学术氛围及基础。朱子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仁”“理”,这些都激励着医家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医术和医德修养,加上朱熹对中医的推崇,造就了闽北地区“良相良医”的从医倾向。理学“动静观”的展开,为医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闽北医学的理论建构。“格物致知”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医家们运用“格物致知”进行理论建构,使得闽北医学的论述更具有条理性。朱子理学尊重古典、注释经典的风气和朱熹著述的体例,都直接影响了闽北医家的著书立书。

2 朱子理学影响下的闽北医学地域特色

2.1 儒家群体的医学取向朱熹在治学之时,对《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医书有过研究,并倡导“择民之聪明者,教以医药,使治疾病,此仁人之心也”。医道的“救世济人”之说与儒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相通,因此有了儒与医相通的思想。科举不第转而研医,成为儒生们一种风尚。宋代开始,由儒转医的情况便在闽北地区出现,以致各地的学子,对待人生的观点也发生了悄然改变。社会上逐渐出现了“良相良医,皆吾儒事也”的新气象。根据《闽台医林人物志》[1]记载,闽北地区著名的医家近90人,其中可界定为儒医的有39人,儒医占医家的比例接近半数。

2.2 闽北医学的家族传承方式闽北医学培养、传承的方式是家族传承和师承教育,以家族传承为主。因为闽北地处东南沿海,能到“太医院”学习医术的人是极少的。闽北多山,当地人多聚族而居,家族传承的形式,能在保密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历代积累相传的宝贵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失传,符合闽北的实际情况。朱子理学强调封建宗法,重伦理、血缘,闽北地区受其影响,宗法和宗族的观念浓厚,使得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世代业医的“家族链”现象更加突出。自北宋以来,闽北家传行医3代以上的名医“家族链”就有近10家。如崇安刘伯恒家、建阳熊宗立家、建瓯黄锦家、将乐林道飞家、建瓯雷伯宗家、邵武邱珏家等,均是当地知名的医学世家,其家传医术代有传人。如建阳的熊宗立家族,至今仍有后人在当地行医,造就了闽北医学众多的医学世家和家族传承的培养体系。

2.3 朱子理学影响下的闽北医学书籍闽北的医学书籍具有校勘注释中医经典、将理学的“格物致知”等观点引入中医理论、系统综合论述的特点。理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把儒家深奥的思想通俗化、可行化,使之成为大家都可以遵循的准则。这种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当时和以后的闽籍医家[2],赋予了闽北医学书籍通俗普及的特色。校勘注释中医经典类的有钱文礼《伤寒百问歌》、李辰拱《伤寒集成方法》(国内未见刊行)、许宏《金镜内台方议》、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童养学《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雷竣《伤寒发明》、滕宏《神农本经通会》等。引入理学观点的有蔡元定《脉经》、宋慈《洗冤集录》等。系统综合类的有刘信甫《新编类要图注本草》、熊彦明《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熊宗立《名方类证医书大全》等。医学通俗普及类的有真德秀《卫生歌》、邹鋐《寿亲养老新书》、雷竣《医学真经》、吴其安《经方新歌一百十三首》(稿存于家,具体流传不详)等。此外,刘信甫《活人事证方》《活人事证方后集》、许宏《湖海奇方》(未见刊行)、雷伯宗《千金宝鉴》(未见刊行)、林道飞《济世良方》(已佚)、黄政修《麻疹新编》、黄庭镜《目经大成》、徐璋《痘科精义》(未见刊行)、邓旒《保赤指南车》等著作对当时中医学界也有一定影响。

3 朱子文化影响下的闽北医学代表人物

3.1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先生,建阳永忠里(今建阳麻沙)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理学主要创建者之一。蔡元定出身书香门第,父训“为人不可不知地理和医药”和朱熹对中医的推崇对蔡氏有极大的影响。被贬湖南道州期间,蔡元定有感于当时脉书的杂乱粗鄙,运用理学“穷理”和“格物致知”的思维方式,着重探讨脉理之本源,整理撰写了《脉经》。现存《脉经》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讲十二经、寸关尺、胃气、三阳三阴,下部讲四时、三部、男女、奇经八脉,言偏于脉象而略于症候[3]。其中“奇经八脉”的内容,对李时珍撰写《奇经八脉考》有着直接影响。受经过理学重新诠释的五运六气学说影响,蔡元定撰写了《素问运气节略》,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未流传于后世,史书中仅有书名记载。蔡元定晚年从事医学活动,医学实践的时间和客体有限,故蔡氏的医事经历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

3.2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出身,曾任广东、江西、福建、湖南省提刑。宋慈青少年时求学“考亭高第”吴稚和著名理学家真秀德的经历,对宋慈的思想有2个明显的影响,一是继承了“居敬”、“格物”、“穷理”的理学观点;二是融入朱熹“恤刑慎狱”的思想。宋慈断案时审查仔细,注重证据和逻辑推理,在保证断案审判不冤枉的同时,践行用法宽仁[4]。宋慈的代表作《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所包含的刑官检验知识、理性经验、解剖、生理、诊断等多方面的内容,被后世奉为金科玉律,宋慈也因此被尊为法医学鼻祖。

3.3 熊宗立(1409-1482),字道宗,号道轩,福建建阳崇化里熊屯人。明代著名医家。熊氏出身医学世家,少时从其祖父学医。及长又随刘郯学习校书、刻书、阴阳、医卜之术,深得奥旨。熊宗立得家传师承,学术底蕴颇为厚实。在理学注解校勘经典的影响下,熊宗立从事医疗和医书的撰著、校注、刻印及医学普及工作近40年,编著、点校的中医著作20余种,成为福建历史上自编自刻医书最多的刻书家、医学家[5],其代表作《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是我国第一部被日本翻刻的中医书籍。

4 结语

朱子理学的形成和传播,直接影响了闽北中医文化的建构和发展。朱子哲学极大地丰富了闽北地区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加深了中医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朱子文化赋予闽北医学的文化内涵,决定了闽北医学的特点与走向,造就了闽北医学的儒医群体、家族传承和医籍特点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儒医群体客观上提高了医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推动了中医的学术发展。家族传承作为主要培养方式的确立,造就了众多医学世家,为传承当地中医药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朱子理学的通俗化、可行化,使医家们积极投身通俗读物的编撰和经典校对之中,为医学普及作出了贡献。

[1]俞慎初.闽台医林人物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23.

[2]吴童,王莹颖.理学与宋代武夷山地区中医药文化[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214-216.

[3]陈国代.脉病不相应非药可为也——谈蔡元定的医学贡献[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812-1814.

[4]张小玲.从《洗冤集录》看宋慈司法刑事检验的法律思想[J].兰台世界,2015(2):128-129.

[5]高施,林丹红.建本医书刻印及其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4):60-62.

R-05

A

1000-338X(2017)01-0059-02

2016-10-18

林名垚(1990—),男,2014级医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流派研究。

猜你喜欢

闽北建阳朱子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