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辨证诊治思路

2017-04-05刘彦梅吴欣娟

陕西中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论治风邪外感

刘彦梅,吴欣娟,位 庚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石家庄 050000)

·学术探讨·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辨证诊治思路

刘彦梅,吴欣娟,位 庚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石家庄 050000)

感染后咳嗽包括外感和内伤等7种证型, 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多从“风、痰、燥”及“肺、肝、脾、肾”方面进行,提倡从祛风、化痰、润燥的角度引方治疗,同时重视调治脏腑。应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分清治疗的主次,直寻发病本因,审因论治。同时宜根据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个人体质,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达到辨证施治的终极目标。

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系发热、流涕等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以日久不愈的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西医指出PIC的产生与上皮损伤、炎症、气道重塑、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因素相关[1],为自限性疾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可愈[2],治疗方法以止咳、舒张支气管、抗组胺及激素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中医按其发病特点及症状,将其归为“咳嗽”的范畴,并主张辨证基础上的分型论治,治疗效果明显[3-4]。目前公认的PIC的辨证分型包括外感和内伤咳嗽等7个证型,外感咳嗽有寒、热、燥三型,即风寒袭肺型、风热犯肺型和风燥伤肺型,内伤咳嗽有痰湿、痰热、阴虚、肝火四型,即痰湿蕴肺型、痰热郁肺型、肝火犯肺型及肺阴亏耗型。学者对于PIC的认识见仁见智,论治思想各执一词,主要包括从“风、痰、燥”及“肝、脾、肾”等方面的辨证论治。现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及体会探讨如下。

1从“风”论治在中医学中,咳嗽的基本病机为外邪犯肺,肺失宣肃,肺气阻滞,冲激声门则咳。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有云,肺属金,如钟,六淫之邪叩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等为内邪,攻之亦鸣。故咳嗽的发生与邪气有关,治咳宜明确病因,重祛邪之功。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其致病之变化不容忽视,故在《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以风咳为十咳之首。虽当代中医教科书中未见风咳之名,但有学者认为应将其独立为证[5],定义为“病因、症状符合风邪的致病性质及特征的一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痒、阵咳、音调高亢等特征。这与《内经》中“风盛则痒”“善行数变、挛急”所述相符。学者认为PIC的临床表现均符合风邪的特征,且风邪为感冒发生的主要原因,感冒后急性期卫表不和症状虽消失,但人体正气虚弱致使风邪留恋不去,扰乱肺气之升降而致咳嗽,邪未去,咳嗽迁延不愈[3]。朱佳教授指出PIC之风邪致病具有内外风共同作用的特殊性,这也是导致其难治性的重要原因[6]。

古医方以“金沸草散”达祛风散寒、降气化痰之功,对治疗外感咳嗽效果可观。当代医家则认为“金沸草散”虽有散寒之功,然透热不足,可酌情配伍宣透郁热之品,如薄荷、桑菊等。胡国俊教授推崇引方三拗汤,并以搜风虫蚁之品疏风止咳,酌情添加温凉药物。赵丽琴以方杏苏饮酌情配伍杏仁、苏叶、桔梗、橘皮、甘草等品,疏风散寒,宣肺祛痰,效果较佳[7]。

2从“痰”论治中医认为咳者无论外感或内伤均与痰密切相关。痰乃“肺气郁闭,肺失宣肃,水道不通,水津不布”而致,痰阻气逆而发为咳。故《医学正传》中提出治咳者须以治痰为先。与刘河间之言“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相符。《医门法律》亦有云:“咳嗽必因之痰饮,而五饮之中,膈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故治咳宜重治痰。

治痰名家朱丹溪善以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为方,随证加药,行痰开腠理,用半夏逐痰必不再来。古法有云,治痰须先理气,气顺则痰消。故曾庆明教授以六君子汤加减二陈汤,配合健脾、祛湿清热之品,达治痰之效[8]。曾教授亦提出咳嗽分虚实,痰亦分寒热,通过观察痰之形、色、质、量、味以辨其寒热,临证予以不同中药。粘稠之痰须以清法,以丝瓜络、桑皮、知母使之稀化;稀薄痰采取温法,方以二陈汤、紫苑、干姜之品;少量粘痰难咯者,宜宣透兼清,不可柔润,可予以枇杷膏之属;等等。

3从“燥”论治感染后咳嗽多因外邪袭肺所致,邪入肺则化热,热易伤津化燥。加之患者常于感染初期以西药退热,损耗体内津液及阴气,化生内燥。《丹溪心法》语,对于连咳十日而无痰的患者,起因是肺燥胜痰湿也。燥热灼津,可致肺津液损耗,甚至导致肺阴虚。故此类患者宜重在润肺清燥,常引方清燥救肺汤加减,轻者以沙参、梨皮、芦根等品,重者可添生地、玄参、麦冬等属[8]。

4从“肺”论治肺为娇脏,为五脏华盖,易受邪气侵袭而致宣降失司,而致咳嗽[9]。《证治汇补·咳嗽》中认为,肺主气,六淫或七情均可使肺金受损而发为咳。与张景岳之言“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异曲同工。曾庆明教授认为外感咳嗽为外邪袭肺,致肺气阻滞而致;内伤咳嗽多因外感咳嗽绵延不愈,肺脾肾亏虚,肺失宣降所起[8]。简言之,咳嗽的发病机制,离不开肺失宣降。故曾教授提出止咳不能离肺,临证可灵活运用宣肺、肃肺、清肺、温肺、润肺、敛肺之方。如宣肺之方为麻黄或地龙,加减葶苈子等药物;肃降常予方以白前、冬花、杏仁、苏子等品;温肺以苓甘五味姜辛汤,配合桂枝、干姜和胡椒;泻白散、贝母、桑叶等方均可用于清肺。五味子、罂粟壳、乌梅等可达敛肺之功。

5从“肝”论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升气机于左;肺主肃降,和顺降气,下降于右,肺肝乃属金木,金木互制,气机循环方可如常[10]。若出现肝疏泄失司、气机阻滞或肝气亢旺、木火刑金,则可扰乱肺之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咳。此外,肺肝经脉相连,气血相通。《灵枢·经脉》语:“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故尤在泾曰,日久未愈的干咳,已不光是肺本身的疾病,而与肝脏的木火刑金有关。同《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之言:“肝风妄动,旋扰不息,致呛无平期”。路志正教授[10]还指出,情志、压力等因素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肝血虚等证,外邪侵犯下可引动内因,导致顽固性咳嗽。这类由肝气不调所致的咳嗽称为肝咳,隋·巢元方曾将其症状描述为“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

故这类咳嗽患者疏肝养肝为其本,肝木条达,肺得安宁,则咳嗽止。故《丹溪心法·咳嗽》中以青皮挟痰药为方疏肝气,配合二陈汤与南星、姜汁、香附、青皮、青黛,实者加白芥子之品。当代中医多以疏肝行气方为主,如泻白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同时也可酌情添加女贞子、当归等品以养肝阴。

6从“脾肾”论治《保命集·咳嗽论》有云:“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说明咳嗽与脾湿有关。中医认为脾为痰产生的源泉,而肺为痰贮存之器。也就是说,肺中痰之根源在于脾。在水的生成与代谢方面肺脾两相配合,肺主行水,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为痰,即成饮肿,累及肺之宣降则可致咳。中医学中有关于脾咳症状之描述,咳嗽致右胁下痛,牵涉及肩背,严重者动弹补得,动了则可使咳嗽加剧。此类咳嗽一般由外感邪气日久所致,经治疗虽表证已解,然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 故诸病由生。孟祥庚也认为脾伤是造成久咳的本质原因,脾虚形成痰湿,上渍于肺,而使肺气壅遏[11]。因此《明医杂著》提倡宜补脾土为主, 肺金有所养则诸病自愈。此外,脾经与肺系亦有相连,其穴位在主治气逆、咳嗽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因此从脾论治亦有经脉循行的道理[12]。常用补脾养肺方为六君子汤加补肺汤,配合白术、党参健脾化痰,茯苓甘淡、薏苡仁补脾[13]。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各脏阴阳之根。肾为肺子,外感咳嗽日久者多发于老年及体虚者,其下元虚冷, 阴精枯竭,子病及母,易致肺寒痰内凝而致咳。故此类患者宜温肾阳化痰浊,常用王洪绪之外科名方“阳和汤”。而对于肾阴亏损,精血不足,痰浊内伏之人,则可方金水六君煎以滋阴化痰。

7结语西医通常将感染后咳嗽看作疾病的症状之一,目前较公认的辨证基础上的分型论治是主流思想。根据其发病性质和特点,历代医家主要从上述“风”、“痰”、“燥”和“肺”、“肝”、“脾肾”几方面进行论治,虽然各家秉持的治疗原则和思路不同,但因其病性错综复杂而又相辅相成,故临床上不可将其机械分离,而宜认真探究其病理特点及病机演变,知常达变。充分把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古训,不可以偏概全、千篇一律,而应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分清治疗的主次,直寻其发病之本因,审因论治。

[1] 黄敏玲,柯晓霞,吴 蕾,等.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规律及病机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570-2571.

[2] 张 宁,孙慧博,徐振荣,等.慢性咳嗽的诊疗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9):3795-3797.

[3] 姚 婧,谭长磊,王云方,等.感冒后咳嗽从风咳论治诊治思路[J].吉林中医药,2015,35(2):119-121.

[4] 胡诣璋,赵 俊,崔 瑷,等.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1):11-16.

[5] 王辛秋,张洪春,陈 燕,等.晁恩祥辨治"风咳"经验介绍[J].北京中医药,2010,29(9):667-668.

[6] 李朝娟.朱佳教授以祛风化痰法治疗风咳经验介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4):3-4.

[7] 赵丽琴.杏苏饮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11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7):84.

[8] 江龙凤,曾庆明,景光光,等.曾庆明教授治疗咳嗽经验介绍[J].中医药通报,2013,12(3):31-33.

[9] 程 松,赵 珍.从肺阳虚论治咳嗽[J].吉林中医药,2012,32(10):980-981.

[10] 苏凤哲,杨 丹.路志正从肝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1-3,6.

[11] 刘 霞,石志敏.感染后咳嗽从脾胃论治思路探讨[J].中医药学报,2014,42(6):75-76.

[12] 张钊旺,余学庆.慢性咳嗽从脾论治[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7):50-51.

[13] 李慧琴.感冒后咳嗽从肺燥脾湿论治浅谈[J].陕西中医,2011,32(11):1565.

咳嗽/中医药疗法 辨证 从痰论治

R256.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1.047

(收稿:2017-06-23)

猜你喜欢

论治风邪外感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