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2017-04-04武彤阳衣华强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颊车面肌合谷

武彤阳,衣华强(指导)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综 述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武彤阳1,衣华强(指导)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面肌痉挛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相对较好,且无不良反应[1]。现将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毫 针

局部取穴。孙钰等[2]运用不同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根据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Cohen Albert分级的不同阶段,选取患侧的翳风穴和阿是穴。将面肌痉挛的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估[3],4级用扬刺法,3级采用齐刺法,2级、1级采用傍针刺。分别采用5、3、2根针齐下,相互协作,可增强针感,共用疏通局部气血,从而达到祛风解痉,舒筋通痹的目的,亦可起减压、减张、松解、剥离作用。杨怡等[4]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程长短把疾病分为3期,早期为起病1个月以内,中期为病程1~5个月,后期为病程5个月以上。选取翳风、太阳、丝竹空、四白、完骨、颧髎、地仓、下关、迎香、合谷穴,早期治疗完全缓解率100%。宗慧梅等[5]选取颤搐剧烈的眼轮部及口角周围,1次取3~5处, 采用1寸针,针刺深度为 0.8~1分。 留针1h,所有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疗效显著。

局部配合远端取穴。王明甫等[6]运用头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取得很好疗效,选取患侧头维、角孙、率谷、列缺双侧太冲。若寒湿重加用足三里,气滞血瘀加用血海,体虚严重加灸百会。总有效率98.15%。刘红[7]治疗面肌痉挛120例,采取远端取穴方法,针刺百会、风池、中脘、关元、足三里、合谷穴,实施轻柔手法。轻型病情可完全控制、治愈率高,中、重型病情难以控制。以循经远端取穴为主,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2 火 针

李群等[8]认为寒邪阻络是发病的关键, 故采用火针温经散寒以治之。眼睑跳动取太阳、承泣、四白,口角跳动取地仓、迎香、颧髎、下关、颊车等穴。同时以毫针取神庭、神门、三阴交等安神镇静,结果疗效显著。钱洁等[9]用火针温通法,痉挛在上眼睑处取攒竹、丝竹空,下眼睑处痉挛取四白,面颊处痉挛取颧髎,口周处取地仓。配合毫针针刺风池、百会、神庭、足三里、阳陵泉,风寒阻络型配外关、足临泣,肝风内动型配合谷、太冲,病程超过3个月者加刺关元。总有效率93.3%。王卫强等[10]取阿是穴(观察痉挛发作部位起止点)、承泣、太阳、四白,下关、迎香、地仓、禾骼、颊车,远端取穴中脘、双侧太冲、三阴交、阴陵泉。重度患者火针效果较好,总有效率100%。

3 艾灸法

牛烨等[11]采用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外关、三阴交、太冲、患侧局部,用毛刺法多针浅刺。留针时用艾条在病患局部温和灸。总有效率达93.3%。徐红军等[12]主穴取太阳、阳白、下关、颧髎、地仓、颊车、合谷、阿是穴,均取患侧。肝气淤滞加太冲,气血双虚加气海,肝肾两虚加太溪,痰湿阻滞加丰隆。将鲜姜针刺数个小孔后置于穴位上。姜片上放艾炷施灸。当有灼热感时轻轻拍打皮肤,或将姜片移开片刻以减轻痛感。总有效率90.3%。

4 穴位注射法

林卓鹏等[13]采用在风池穴注入维生素B12并配合针刺完骨、下关、地仓、承泣、合谷。总有效率93.02%。李振等[14]取太阳、下关、巨髎、承泣、风池、合谷、阿是穴注射弥可保注射液。将药物慢慢注入,每穴注射0.5mL。穴位注射通过药物的滞留效果,增强了针刺感应,从而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濡润筋脉、恢复面部神经功能的作用。高静[15]选取患侧面部扳机点、合谷、太冲、膈俞、脾俞。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的混合液,快速刺入扳机点,回抽无回血然后注入药液0.5~1mL,快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再取一侧合谷、太冲注入药物0.3~0.5mL,快速出针按压针孔,不出血为止。总有效率98.5%。

5 拔罐法

林忆平等[16]用拔罐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取大椎、肺俞、脾俞三穴,先闪罐,后留罐5~10min。另取患侧四白、球后、瞳子髎、攒竹、阳白、翳风、颧髎、下关、地仓、颊车针刺。总有效率93.8%。巫华俊[17]用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面肌痉挛,针刺取下关、地仓、颊车、四白、太阳、颧髎、翳风,均为患侧。刺络拔罐取太阳、阳白、颧髎、颊车、下关、翳风、迎香, 均为患侧。刺络以3点为宜,每次出血5~10mL,5~10min起罐,用无菌绵纸揩净即可。总有效率93.8%。

6 综合疗法

马树田等[18]采用针药并用与推拿相结合等综合方法。针刺主穴取激发点( 患侧面部明显跳动点,以指压迫可缓解痉挛) 、风池、合谷、太冲、四白、太阳、地仓。气血亏虚加足三里、三阴交,阴虚风动加太溪、照海,瘀血阻络加血海,风痰阻络加风池、丰隆。起针后,用大鱼际在痉挛周围感到疲劳的面部肌肉轻轻地按揉约3min,再用拇指指腹或指侧在患侧面部的太阳、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等穴。中药予以正面汤[19]。总有效率90.48%。刘家生[20]根据辨证分为风邪袭表型和虚风内动型,运用头针、体针、耳针综合治疗。风邪袭表型主穴取太阳、风池、合谷、颊车、翳风,头针舞蹈震颤区(对侧),恶寒发热配外关、大椎,流涕配印堂,颈项强痛配大杼,体弱配足三里。耳穴取肝、目、神门、面颊。虚风内动型主穴及方义同上,阴虚配三阴交,脏腑虚弱配相应的背俞穴,如肝俞、脾俞、肾俞等,耳穴取肝、目、神门、口、面颊、脾、肾。风邪袭表型总有效率90.5%,虚风内动型总有效率80.9%。

7 小 结

面肌痉挛的致病机制可能为面神经从脑干的发出部位由于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形血管的压迫而发生脱髓鞘病变,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所致。另外,血管压迫造成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异常增高亦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一个病因。少数由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引起,可因精神紧张、劳累、焦虑、面部运动等使病情加重。临床上将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针灸治疗继发性效果较好。

[1] 周清辰,王雷,温志宏,等.面肌痉挛针灸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5,56(23):2058-2059.

[2] 孙钰,杨可.不同针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 志,2015,31(6):34-35.

[3] Cohen Albert.Estimation of efficacy tohemifacial spasm[J].J Neuro-sury,1963,54(2):441.

[4] 杨怡,张伟,朱俊平,等.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49-151.

[5] 宗慧梅,谢映红.针灸毛刺治疗面肌痉挛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492.

[6] 王明甫,朱清松.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93-94.

[7] 刘红.远端取穴治疗面肌痉挛12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 2006,25(10):622-623.

[8] 李群,张丽玲,常虹,等.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J].北京中医药,2008,27(4) :266-267.

[9] 钱洁,徐文琦.火针温通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12):1221-1224.

[10] 王卫强,冀来喜.针治疗面肌痉挛47例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84-285.

[11] 牛烨,何晓华.针刺加艾条灸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3):43-44.

[12] 徐红军,孔万青,何淼泉.针刺加电针配合隔姜灸治疗面肌痉挛3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28.

[13] 林卓鹏,谢佩璇.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8):34.

[14] 李振,苏永立.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107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5):31.[15] 高静.穴位注射、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面肌痉挛50例[J].陕西中医,2013,34(1):70-71.

[16] 林忆平,张京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 (8):25-26.

[17] 巫华俊.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25(7):436-437.

[18] 马树田,陈丽丽.针药并用综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9):800-802.

[19] 张显臣.杂病辨治[M].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94.

[20] 刘家生.头针、体针、耳针综合治疗面肌痉挛体验[J].中国临床研究,2013,5(7):34-35.

R246.651.2

A

1004-2814(2017)04-0459-03

2016-11-22

猜你喜欢

颊车面肌合谷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常按5穴护牙齿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