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2017-04-04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25000孙晨露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25000)孙晨露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是一种根据产妇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进一步优化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1]。为此,本文对近年在我院分娩的60例孕产妇予以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并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20例孕产妇,年龄21~43岁,平均(30.5±2.4)岁;孕周38~41周,平均(40.5±1.4)周;均为初产妇,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经骨盆测量和胎儿B超检查,可经阴道自然分娩,排除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胎儿畸形、胎位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于宫口展开2cm时进行助产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产科护理:①产前了解此次妊娠情况、监听胎心音、查胎位;②待产期间,观察胎心音、宫缩;③产时了解先露下降及宫口开大情况,并指导产妇分娩,待胎儿娩出后,检测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会阴、阴道组织有无裂伤,胎盘娩出后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对观察组开展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①分娩期护理: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介绍住院环境及分娩相关知识,并评估产妇基本情况,掌握产妇既往病史,根据产妇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情绪,使产妇尽量放松。②第一产程护理:主动与产妇进行亲切交谈,分散产妇注意力,并对产妇进行呼吸指导,以减轻疼痛,同时,指导产妇正确对待宫缩疼痛;指导产妇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能量;观察产程进展,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③第二产程护理:待宫口完全扩张后,指导产妇屏气加压,在宫缩时利用腹压,并和产妇进行非语言交流,双手握住产妇,以增强产妇分娩信心,宫缩间隙及时安排休息,以恢复产妇体力。④第三产程护理:胎儿娩出后,告知产妇新生儿的安全状况、性别、体重等,以让产妇放心,若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需避开产妇进行积极抢救,待胎儿娩出30min后,安排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吸吮乳头,并树立产妇作为母亲的荣誉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各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顺产40例(66.7%)、阴道助产13例(21.7%)、剖宫产7例(11.7%);对照组顺产31例(51.7%)、阴道助产7例(11.7%)、剖宫产22例(36.7%)。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程用时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365.2±45.6)min、第二产程(35.7±9.2)min、第三产程(5.3±1.2)min、总产程(405.6±52.9)min;对照组第一产程(461.5±47.3)min、第二产程(53.2±8.7)min、第三产程(6.7±1.3)min、总产程(516.7±54.8)min。两组在第一、二及总产程用时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研究中,对60例入院待分娩产妇在围产期全程进行一对一陪伴,通过主动与产妇密切交流,观察产妇生理、心理变化,顺应产妇的心理需求,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增强分娩信心,并保障产妇整个产程观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产妇进行正确的呼吸指导,减少体能消耗,有效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保障产妇围产期分娩安全[2]。
综上所述,“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有助于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并可缩短总产程,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