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压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

2017-04-04冒晓玲

陕西中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乳汁泌乳母乳喂养

冒晓玲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妇产科(江阴 214400)

穴位按压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

冒晓玲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妇产科(江阴 214400)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措施,干预组则在常规产后措施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压,对比两组穴位按压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乳汁分泌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乳汁分泌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3%。产后24 h、48 h的乳汁充盈情况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初始分泌的时间以及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产后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压能够改善乳汁的分泌效果,提高乳汁分泌量,缩短泌乳初始时间,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应用。

母乳是最营养、最天然的符合新生儿的食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抗体[1],对产妇的器官及形体恢复具有优势[2]。WHO推荐新生儿从出生至6个月食母乳[3]。目前,临床上很多产妇不能顺利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主要由于乳汁分泌效果差、分泌量不够、乳头平坦凹陷以及乳腺导管不通等因素造成[4-5]。本文通过对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妇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5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初产妇,对照组中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为(25.6±1.9)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为(38.1±2.5)周。干预组中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4.2±2.3)岁;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为(37.3±1.8)周。所有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两组产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措施,指导及对产妇进行宣教母乳喂养。干预组则在常规产后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压服务。

穴位按压宣教:举行讲座或者面对面交流,对产妇进行宣讲。穴位按压前期准备:保持环境整洁、安静、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柔和的光线,可适当播放舒缓、放松的音乐。穴位按压者修剪指甲,双手清洗干净。穴位按压方法:按照仰卧位产妇进行平躺,保持身心舒畅。先从一侧乳房开始,穴位按压者左手从根部托起乳房,右手五指从外侧向乳头方向按摩5 min,另一侧按同法进行。点按周府、中荣、乳根、乳中、大敦、行间、太冲、中封、伏兔、阴市、梁丘、解溪等,每个大约半分钟,按压时从太冲揉到行间。休息2 min,产妇再行俯卧位,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从上而下5遍。穴位按压后,采用热毛巾对穴位按压处进行热敷5 min,在休息5 min,每天两次,期间间隔6 h以上,连续5 d。

3 观察指标 记录以下指标。①乳汁初始分泌的时间:采用正确手法挤压乳房,首次能挤出乳汁的时间;②乳汁分泌效果:按照彭粉花等[6]拟定的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③产后24 h、48 h的乳汁充盈情况:乳汁分泌充足,能够满足新生儿的喂养,自觉有乳房胀满感,新生儿小便正常,喂养时安静,产妇哺乳时有下奶感,于产后24 h、48 h记录;④乳房胀痛的发生率:若产妇有乳房胀痛感,即进行记录。

结 果

1 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效果比较 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效果均有所改善,干预组乳汁分泌改善显效36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乳汁分泌改善显效25例,有效3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1.3%。干预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产后24 h、48 h的乳汁充盈情况比较 对照组产后24 h乳汁充盈的例数有5例,占6.7%,48 h乳汁充盈的例数有16例,占21.3%。干预组产后24 h乳汁充盈的例数有16例,占21.3%,48 h乳汁充盈的例数有33例,占44.0%。产后24 h、48 h的乳汁分泌量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高,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

3 两组产妇乳汁初始分泌的时间以及乳房胀痛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乳房胀痛的发生例数为10例,干预组无乳房胀痛的发生例数。乳汁初始分泌的时间以及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产妇在产后早期,由于产后疲惫、饮食及体位的限制等因素,产妇常常感觉无乳汁分泌从而不进行母乳喂养,或因为母乳喂养的经验缺乏,致使乳房分泌乳汁少或者无法分泌乳汁[7]。有研究显示[8],若产妇的乳头有效刺激以及吸吮少,则产妇的初始乳汁分泌时间长,分泌量少[9]。目前,为解决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改善产妇的乳汁分泌效果,提高乳汁分泌量,缩短泌乳初始时间,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主要采取的方法为穴位按压、手法按摩催乳等[10],促进泌乳。

综上所述,穴位按压能够有助于乳腺管的疏通、活化,促进乳房分泌乳汁,改善产妇的乳汁分泌效果,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再加上临床对产妇的母乳喂养进行指导等措施同时进行。医疗人员对产妇的早期产后进行综合干预,既能促进产妇产后的快速恢复,也能降低一些妇科疾病的发生率,甚至对乳腺癌的有效控制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沈 华.补益通乳汤对剖宫产术后缺乳的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5,36(10):1282-1283.

[2] 吴鸿雁,周 辉,张学军. 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管理[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 262.

[3] 刘 燕,符 丽. 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其对体格发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5, 30(29): 5045-5046.

[4] 李玲玲,杨 媛,顾春怡,等. 上海住院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 33(9): 7-12.

[5] 罗玉群,白小丽.女性乳腺炎决定因素的纵向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 1615-1616.

[6] 彭粉花,云海霞. 揉散法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5(10): 78-80.

[7] 钟园园,徐 花. 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18): 208-209.

[8] 羊 静. 耳穴贴压联合早期乳房按摩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3): 385.

[9] 荆朝侠,陈 佳. 妇女产后虚弱症状护理及中医调理效果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9): 194-195.

[10] 李海苗,林嫦梅,王亚男,等. 新生儿双侧早吸吮与单侧早吸吮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13): 1795-1797.

(收稿:2017-02-18)

产后 乳汁分泌 穴位按压 穴,乳根 穴,行间

R271.4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0.014

猜你喜欢

乳汁泌乳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