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岳山区白皮松苗木培育技术

2017-04-04曹晓童

山西林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白皮松保存率出苗率

曹晓童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太岳山区白皮松苗木培育技术

曹晓童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白皮松为松科常绿乔木,树姿优美,枝叶翠绿,是我国特有绿化树种。从苗圃地选择、种子处理与播种、苗期管理、幼苗防寒防冻以及苗木移植管护等方面介绍了白皮松在太岳山区育苗技术。

白皮松; 太岳山区; 苗木; 培育

白皮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姿优美,皮色奇特,是我国特有的绿化树种。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均有分布,山西天然分布在太岳山、中条山和吕梁山冷凉气候条件下的酸性石质山区,其中太岳山区的垂直分布范围为680m~1800m。白皮松耐瘠薄土壤,但在土层深厚、肥沃的钙质土或黄绵土上生长最好,对二氧化碳与烟尘有较强抗性,是我国大部分适栽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城市公园、庭院、街道绿化极具观赏价值的优良树种。

由于白皮松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期生长缓慢,达到城市绿化标准2.0m以上的大苗一般需要培养15年以上,为此促进苗木生长、缩短育苗年限、降低育苗成本,是适应园林绿化市场对白皮松需求量有增无减的关键。在白皮松适生的太岳山区进行苗木培育,对于缓解苗木不足的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1 苗圃地选择

白皮松幼苗怕洪涝灾害,不耐重黏土与盐碱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苗圃地块。整地前,每亩撒施10kg硫酸亚铁粉末进行土壤消毒,同时施入50kg复合磷肥或腐熟的农家肥,然后深翻、整平、耙细,做成南北走向的畦田,畦高25cm、畦宽100cm、畦长300cm~500cm。研究表明,不同的土壤对白皮松的出苗率、苗木高度、主根长、侧根数等都会产生影响,而55%的森林土、30%的生黄土、10%的沙土、5.0%的蛭石的配置土最佳,在相同管理的条件下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成本较低。其次为纯森林土。

土壤的透气性与排水能力对种子的发芽率、出苗时间、出苗率有较大的关联性,通气性良好的沙土出苗早、出苗率高,且出苗整齐;土壤中的施肥量与育苗成败有较大的关系,施肥量大易造成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的现象,未腐熟的农家肥容易感染猝倒病。为了防止或减轻病菌感染幼苗,可用500倍辛硫磷对土壤进行消毒,然后耙平、镇压,以备利用。

2 种子处理与播种

白皮松种子有生理休眠特性,休眠期的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低且发芽时间长。有关研究表明,白皮松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存在萌发抑制剂,而经过冬季低温过程或低温处理的白皮松种子一般就可以打破休眠。

3月上旬,可用0.50%波尔多液或高锰酸钾对白皮松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50℃左右温水浸种48小时,其间换1次水。将处理好的白皮松种子与经过消毒的沙子按1∶3的比例均匀混合,置于简易拱棚内,温度保持在30℃以内,当开裂的种子占到总量的一半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将畦面浇透水,土壤解冻后10d~15d后开沟条播于苗床上。播种方式为,宽幅条播或撒播,播种量每平方米650粒,播种后覆盖1.0cm~1.50cm厚的细沙土。为了减少杂草孳生,每亩用125g的扑草净与250g的可湿性除草醚,加水25kg混合均匀后喷雾到苗床上。然后,在畦面上搭设小拱棚,提高湿度、增加温度,出苗前不需要浇水,一般10d~15d后即可出土发芽,出苗率可达60%以上。有证据表明,适当早播,即在土壤解冻后15d内播种可以减少白皮松幼苗立枯病的发生。播种后容易遭受鸟类与鼠类危害,因此应结合人工驱赶,并投放磷化锌拌松籽等进行诱杀,以减轻危害。

3 苗期管理

幼苗出齐以后应逐步增加苗床的通风时间,以提高幼苗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完全去除薄膜后应加搭遮阳网,防止或减轻立枯病与高温日灼的发生。与此同时,白皮松苗木出土后立即喷施0.50%多菌灵液,每隔10天喷一次,以防止苗木猝倒病的发生。为促进苗木生长发育,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去除杂草,对于杂草应除早、除小、除净,株间的杂草宜用手拔除。白皮松苗木出齐后必须经常浇水,幼苗生长期间以氮肥为主追肥2次~3次,如用尿素时每亩用量为4.0kg。进入生长后期,应停止施用氮肥,可用0.30%~0.50%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面,以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保障安全越冬。幼苗出齐20天后要进行间苗,留苗密度为每平方米250株,每亩产苗量约为15万株。

白皮松幼苗的高生长一般始于4月-5月,翌年在浇足解冻水后喷施0.50%的磷酸二铵,用量为每平方米0.50kg,每隔20天喷施1次,共喷3次。进入秋季,应当减少浇水量与浇水次数。2年生白皮松高度8.0cm、地径0.25cm,此时抗性较强,夏天不需要遮阳、冬天也能较好地越冬。研究表明,在白皮松生长季节用4000倍液保多收稀释液浇苗根,每月3次,连续4个月可明显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平均地径生长量增加43%、树高生长量增加15%。

白皮松病虫害主要为松大蚜,危害嫩枝与针叶,可导致黑霉病的发生,造成苗木衰弱甚至死亡。在松大蚜发生初期,喷洒2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

4 幼苗防寒防冻

白皮松幼苗极易受到冻害威胁,因此必须采取防寒防冻措施,才能确保安全越冬。具体措施,是对一二年生的播种苗或移栽后2年生的幼苗,应铺设地膜或搭小拱棚防寒,以后可采用覆盖玉米秸秆或稻草等进行防寒。如果不对幼苗进行防寒防冻管理,裸露越冬的幼苗一般在2月-3月便会全部呈现褐色枯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遇到低温冻害、严重失水和光氧化伤害。研究表明,采用铺设地膜或搭小拱棚对1年生白皮松幼苗越冬进行防寒,在最冷的1月-2月可以提高温度3℃~5℃,增加相对湿度20%~22%,降低蒸腾强度26.50%,并且能够防止光氧化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幼苗安全越冬,且幼苗越冬保存率可以达到90%左右。覆盖稻草或玉米秸秆防寒,能够防止光氧化现象的发生,但幼苗受冻后容易出现失水枯死,幼苗越冬保存率也比较低。而采用传统的埋土防寒方法,对一二年生白皮松幼苗越冬保存率的影响不太稳定,如果冬季雪多或早春雨多,常因土壤过湿、撤土不及时而造成苗木窒息死亡现象的发生;在冬季雪少、早春较为干燥的一般年份,适时撤去覆土,苗木越冬保存率则能够达到70%以上。

5 苗木移栽管护

为了提高白皮松在园林绿化中的成活率,有必要对幼苗进行移栽。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与移栽时间和苗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4月下旬移栽的1年生白皮松幼苗的成活率为85%、当年越冬保存率为58.80%,4年生白皮松幼苗的成活率为97.50%、当年越冬保存率为100%,5月下旬移栽的1年生白皮松幼苗的成活率为54.90%、当年越冬保存率为64.80%,4年生白皮松幼苗的成活率为90.90%、当年越冬保存率为82.50%。由此可见,龄期大的白皮松苗木比龄期小的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高,4月下旬较5月下旬移栽的白皮松成活率和保存率要高。

一般来说,2年生白皮松幼苗可在早春顶芽萌动前带土移栽,株距20cm、行距50cm;4年生时再进行第2次带土移栽,株距80cm、行距120cm。

6 结论

作为北方地区名贵的绿化树种的白皮松是太岳山区的乡土树种,在其适生地带进行苗木培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学优势,其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较一般地区要高,有着低成本、宜生长的适生优势。经过精细管理,将其转化为资源优势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马 晶,樊明瑞,高建钰,等.白皮松营养袋育苗初报[J].山西林业科技,2002(2):18-20.

[2]许绍惠,边立琪,郭 泳,等.白皮松抗寒性及抗寒育苗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4(6):487-504.

S791.243

C

1005-4707(2017)06-028-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6.013

曹晓童(1972-),女,2006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现任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工程师。

2017-11-10;

2017-11-25。

猜你喜欢

白皮松保存率出苗率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不同因素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白皮松及其繁育技术
白皮松嫁接繁育技术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