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2017-04-04覃伟钊郑泽荣
覃伟钊,郑泽荣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湛江第二中医院(湛江 524013)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覃伟钊1,郑泽荣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湛江第二中医院(湛江 524013)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6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病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维生素B6片加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颗粒剂冲服,两组均治疗10 d,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cm/s)大小。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高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p较治疗前均有增加,观察组治疗后Vp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附着于血管内壁引起管腔狭窄,导致大脑供血减少而引起头晕目眩的一种疾病,常伴随头项痹痛等症状。该病在中医学属“眩晕”范畴,其中属“气血亏虚型”约占18.3%[1]。该证型既以“气血亏虚”为本,又以“头晕项痹”为标,近年来相关中医药临床研究常以单方单法为主,鲜有秉持“标本兼治”的思想研究该病的治疗。鉴于此,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兼顾该病之标,归脾汤针对该病之本,标本兼治,发现两方合用能明显地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诊断为气血亏虚型兼见头项痹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6~70岁,平均(57.27±7.47)岁;病程0.5~6个月,平均病程(2.87±1.17)个月;有高血压病病史者12例,有糖尿病病史6例,有冠心病病史者6例,有脑血管病病史者11例。对照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5~70岁,平均(56.73±7.24)岁;病程0.5~6个月,平均病程(2.93±1.26)个月;有高血压病病史者15例,有糖尿病病史9例,有冠心病病史者5例,有脑血管病病史者9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及合并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诊断标准:颈性眩晕病及气血亏虚证型的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排除诊断:为周围性眩晕、药源性眩晕者;酒精、感染、中毒、精神疾病引起眩晕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选病例均予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d、并静滴血栓通注射液0.3 g/d以及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维生素B6片10 mg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 每晚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餐前分两次服用(以下为饮片剂量,颗粒剂按比例换算):黄芪、白芍、茯苓各20 g,党参、龙眼肉、白术、当归、酸枣仁各18 g,石菖蒲、丹参各15 g,桂枝、大枣、酒川芎各10 g、生姜、炙甘草各6 g,葛根30 g。随证加减:神疲乏力,行走欲仆者黄芪用量加至45 g,党参改生晒参9 g;形寒肢冷者桂枝加至15 g,并加干姜3 g;唇甲淡白,血虚甚者,加用熟地18 g,阿胶12 g;唇舌暗淡,肌肤甲错,血瘀重者当归改用当归尾,丹参加至20 g,加桃仁12 g,红花6 g;心悸失眠,易惊易醒者加龙齿20 g,夜交藤18 g,合欢皮12 g。两组均治疗10 d。
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眩晕、颈项痹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几乎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5%;显效:主要症状改善明显,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主要症状较前好转,证候积分降低≥30%;无效:主要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证候积分降低<30%。
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一次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cm/s)变化情况。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30例,其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14∶9∶5∶2,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其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5∶6∶11∶8,总有效率73.3%,经秩和检验,可认为两组间临床疗效情况有统计学差异(Z=-3.198,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 两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上述三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动脉Vp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观察组各动脉Vp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讨 论
颈性眩晕在中医学属“眩晕”范畴,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该病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3]。归脾汤出自宋代《济生方》,既能补脾益气,又能荣心养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眩晕属气血亏虚者,疗效明显[4-5]。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仲景名方,其中黄芪专能益气,桂枝温通经脉,白芍缓急止痛,可减轻颈部、肢体拘急症状,对颈性眩晕兼见的颈项痹痛、双臂麻木疗效良好[6]。但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或以补益气血为主,或以舒筋通络为主,鲜有将两法结合运用而标本兼顾者,故本研究尝试将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归脾汤相合,既能补养气血,又能温经通络,正切中本病之病因病机,既能治“气血亏虚”之本,又能兼顾“头晕项痹”之标,标本兼治,可望收到良效。
本研究中所加丹参、川芎、葛根、石菖蒲素来为治疗本病之要药[7-9]。结合前人经验,在前面两方基础上加入上述四药,可令一身气血得养,并借丹参、川芎活血行气之力、葛根舒筋通络之功、石菖蒲开通脑窍之能,上荣于头目,使眩晕得治,诸症自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能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打破血浆高黏状态的恶性循环,并能调节纤溶系统平衡,改善与恢复脑部微循环血供[10];归脾汤则可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来提高外周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贫血状态[11]。丹参、川芎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血栓形成,葛根能明显扩张颈部血管与脑血管、改善微循环,石菖蒲则有镇静、改善学习认知与脑神经功能的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的综合治疗效应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优势明显,有着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对该病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关资料显示,该病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降低明显,故其可作为评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反映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p比对照组更高,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眩晕等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本研究将舒筋通络与益气补血相结合,将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为该病的治法选方提供了一种标本兼治的新思路。
[1] 秦文鹏.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 刘文英,于广莹,金鸿宾.颈性眩晕的诊治国内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26(1):55-58.
[4] 祝东芳.归脾汤联合天麻素治疗眩晕48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2(9):631.
[5] 张朝霞.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J].中医研究, 2013(10):35-36.
[6] 党建军,刘 敏,李 强.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1例[J].陕西中医, 2003,24(3):216-217.
[7] 张选国.眩晕灵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 2016,37(2):172-174.
[8] 黄东生,胡元红,张小霞.丹芪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 2016,37(10):1322-1329.
[9] 魏向博,王欢欢,谷福顺.自拟舒颈止眩方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26(6):47-48.
[10] 沈 欣,李 文,殷晓杰,等.黄芪桂枝五物颗粒对光化学诱导脑血栓形成大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38(15):227-228.
[11] 殷丽娟, 刘 立, 许 瑞, 等.归脾汤对苯中毒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表型Sca-1和CD3+、细胞分裂周期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6(4):255-258.
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用 归脾汤
R255.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2.041
(收稿: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