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7-04-04孙玉梅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济南250022
孙玉梅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济南250022)
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临床治疗分析
孙玉梅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济南250022)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妊娠合并TTP患者6例,孕中期发病4例,孕晚期发病2例;就诊时表现为典型五联征3例、二联征6例,治疗过程中均表现为五联征。患者确诊后均采取血浆置换术,直至分娩后1周;置换同时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患者症状缓解后再置换1次。在血浆置换的同时均予以甲泼尼龙60 mg/d口服,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口服泼尼松至少维持3个月。足月后孕中期发病者一律予以剖宫助产,孕晚期发病者1例剖宫助产、1例产钳助产。结果 4例孕妇存活,1例妊娠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产出活婴4例,死婴2例。6例患者中除1例母婴均死亡外,其余5例母亲存活,2例胎儿死亡,3例胎儿存活。结论 对妊娠合并TTP患者实施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疗法,并及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预后。
妊娠合并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临床血液病中较为少见的弥漫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1,2],年发病率为4~10/100万,临床极为凶险[3]。妊娠合并TTP者占全部TTP患者的10%~30%[4],若不及时治疗,孕妇病死率将高达70%~80%[5]。2010年5月~2016年3月,我院共收治妊娠合并 TTP患者6例,经多科室配合积极治疗后存活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同期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TTP患者6例,年龄25~32岁,均为初次妊娠;急性起病4例,慢性起病2例;孕中期发病4例,孕晚期发病2例。临床症状:①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确诊时表现为中重度贫血4例、轻中度贫血2例,疾病发展过程中均逐渐变为重度贫血;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破碎比例>1%,3例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②血小板减少:患者均血小板减少,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其中皮肤黏膜出血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牙龈出血5例,尿道出血或肉眼血尿4例;均未发现脑出血。③神经精神症状:4例发病初期就诊前表现为烦躁焦虑或神情异常,2例就诊过程中出现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治疗过程中并发头痛2例,合并癫痫1例,意识异常或模糊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未发现异常。④合并肾脏损害:1例因妊娠出现血尿或因发现尿中泡沫较多就诊,3例起病初期实验室检查即发现肾功能损害,2例治疗过程中逐渐有肾损害;肌酐升高5例,尿中潜血5例,蛋白尿4例。⑤发热: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表现有发热症状,体温中位数为38.9 ℃。就诊时表现为典型五联征3例、二联征6例,治疗过程中均表现为五联征,均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确诊为TTP。确诊过程中,2例有慢性贫血病史,4例确诊前有HELLP综合征。排除其他因素所致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紫癜,如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合并脂肪肝等;1例妊娠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孕18周出现意识昏迷浑身抽搐,B超显示宫内死胎;先予以降压、解痉、降温等对症处理后,立即予以血浆置换及血液透析,并进行剖宫产引产手术;引产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次日凌晨突然死亡。其余5例均予以血浆置换术及免疫抑制处理。具体方案:患者确诊后均采取血浆置换术,置换标准为35 mL/kg,1次/d,直至分娩后1周;置换同时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患者症状缓解后再置换1次。在血浆置换的同时均予以甲泼尼龙60 mg/d口服,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口服泼尼松至少维持3个月。足月后孕中期发病者一律予以剖宫助产,孕晚期发病者1例剖宫助产、1例产钳助产;共产出活婴4例、死婴1例,孕妇均存活。
2 讨论
TTP是临床少见的危重病症,病死率较高[7]。其典型症状表现为五联征,但很多患者发病时仅表现为三联征或二联征,且因为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据统计,国外发病率大约为1/100万;有报道称,我国的发病率为2~8/100万[8],且呈上升趋势。
TTP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ADAMTS13抗体、妊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或药物等有关。其中,vWF是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可在初期止血过程中介导血小板在其血管损伤内皮下的黏附[8]。如vWF缺乏可导致各种出血性疾病,但vWF长期升高可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栓形成。ADAMTS13可将大分子量的 vWF多聚体切割为分子量较小的二聚体或多聚体,从而使机体保持正常的出凝血机制。若编码ADAMTS13的基因发生突变,则易导致 ADAMTS13活性降低;当ADAMTS13 活性降低至一定程度时,血液中将存在大量的vWF 多聚体,从而使血小板广泛聚集形成透明血栓,最终导致TTP的发生[9]。有数据显示,妊娠女性TT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妊娠人群,但妊娠本身并不直接导致TTP发生;妊娠可诱发产生 ADAMTS13抗体,而该抗体则是诱发产生TTP的重要因素。现已证实,ADAMTS13活性降低以及ADAMTS13自身产生的免疫抑制物都有可能导致TTP。
妊娠合并TTP患者虽少见,但母婴存活率极低。因此,一旦怀疑或者被确诊为TTP时,应及时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①血浆置换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可大大降低TTP患者的病死率。治疗时可选用新鲜血浆、新鲜冷冻血浆或经特殊处理后的血浆进行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应在诊断后及早进行,如患者合并肾功能受损或者意识障碍时应立即进行。血浆置换的机制可能是清除了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如血小板聚集因子、vWF蛋白酶抗体等,也可能是因为抑制vWF释放及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等。目前,血浆置换疗法的推荐剂量为40~60 mL/kg、1次/d;如血小板计数、症状缓解或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延长置换时间,直至完全缓解。彭侃夫等[10]采用血浆置换术治疗TTP患者12例,有10例因及时诊断并及时治疗而存活。本组患者全部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存活。②免疫抑制疗法:研究发现,TTP发生与免疫失调有关。免疫抑制疗法可以消除血管内皮炎症损伤,减少血小板被破坏的力度,清除自身ADAMTS13抗体。英国血液病委员会在2003年TTP指南建议中指出,TTP患者都应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建议静脉冲击甲泼尼龙,连续治疗3 d。但基于国人体质,血浆置换的同时采用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避免大剂量激素冲击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因此,糖皮质激素可以采用强的松龙或泼尼松,推荐剂量为1~2 mg/(kg·d),但都应在应用血浆置换疗法的前提下配合使用。肖音等[11]采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TTP患者32例,完全缓解者28例,因脏器功能衰竭者死亡1例。③终止妊娠:当TTP发生于妊娠24周前时,终止妊娠也不能改变病程;但如果孕周较大或血浆置换术无效时,可考虑终止妊娠,此时胎儿尚有可能存活。此外由于TTP容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和流产,因此应定期监测胎儿宫内发育状况,及时检测评估胎儿和胎盘血供情况。如果出现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或胎儿已经胎死宫内,则可以在血浆置换改善条件后经阴道分娩,以免手术危及母亲生命。④其他药物:由于TTP是因为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诱发所致,因此抗血小板成为治疗TTP的一个重要手段,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前列环素等。其中,阿司匹林的疗效确切且相对安全,前列环素的安全性有待观察。有研究表明,抗肿瘤药物配合血浆置换疗法有效,常用药物为利妥昔单抗。其治疗TTP的机制是可以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相结合,发挥溶解特异性B淋巴细胞反应,减少B细胞产生的ADAMTS13抑制性抗体,还可以减少B淋巴细胞去活化T淋巴细胞的抗原的数量,从而对体液和细胞免疫都产生调节作用。但由于抗肿瘤药物对妊娠合并TTP患者胎儿的不良反应不甚明确,故一般不推荐使用。⑤基因治疗:目前导致TTP的ADAMTS13的cDNA 已被成功克隆[12],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可生产大量重组ADAMTS13,从而对TTP患者进行补充治疗,但此法能否成功运用到临床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妊娠合并TTP的治疗方案尚未完全统一,一般常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疗法、防止感染和营养支持等,且主张多学科如产科、血液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分工合作完成,并在重症监护室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1] Tsai HM. Von Willebrand factor,ADAMTS13,an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J Mol Med, 2002,80(10):639-647.
[2] 吴维颢,陈隆天,黄建清,等.12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回顾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1):56-58.
[3] 唐加明.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5,4(1):10-14.
[4] Moaati-Cohen M, Garrec C, Wolf M, et al. Unexpected frequency of Upshaw-Schulman syndrome in pregnancy-onset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Blood, 2012,119(24):5888-5897.
[5] George JN. The association of pregnancy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syndrome[J]. Curr Opin Hematol, 2003,10(5):339-344.
[6]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5-289.
[7] 杨艳,董春霞,杨林花.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1):118-120.
[8] Saida K, Mitsutani S, Yamasawa I, et 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Dis Mon, 2014,60(10):500-504.
[9] Tsai HM. Mechanisms of microvascular thrombosis in 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Kidney Int Suppl, 2009(112):11-14.
[10] 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等.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报道[J].重庆医学,2008,37(4):815-817.
[11] 肖音,胡国瑜,袁朝晖,等.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2):163-164.
[12] 刘仕林,文飞球.儿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58-661.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6.020
R558
B
1002-266X(2017)26-0063-03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