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势发力整合资金打造生态农业品牌

2017-04-04余波渠县财政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2期
关键词:渠县黄花生态农业

□余波/渠县财政局

借势发力整合资金打造生态农业品牌

□余波/渠县财政局

渠县是四川省88个贫困县之一。渠县财政部门入心入脑地贯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巧借政策优势,为全县多点多极生态农业产业品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成绩显著。引进万隆锦绣、盛果农业等“农”头企业,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贫困村成片发展0.67万hm2花椒、0.38万hm2核桃、1.33万hm2柑桔(柠檬)、0.38万hm2黄花、3.33万hm2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2016年以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为依托,推广“德康模式”,发展牲畜22万头,打造百亿生猪产业链;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同时,也发现了生态农业品牌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1 力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好组合拳

1)打好政策组合拳。渠县财政局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幸福美丽新渠县”发展目标,强力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将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打捆使用,形成合力,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扶持特色产业。县级各部门申报项目,凡未安排到贫困村中的项目,县委、县政府一律不予审批,县财政局一律不予拨付资金,项目工程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县审计局一律不予决算审计。为全县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2)打好规划实施组合拳。因地制宜,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实施5+1(“粮油、柑桔、黄花、核桃、花椒”+生猪)特色农业提质工程”,在国道318线、望石路沿线,集中成片建立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油高产示范片,建优质粮油产业基地3.33万hm2;建柑桔基地1.33万hm2,产量26万t,产值7.8亿元;种植黄花0.67万hm2,年产干黄花1.4万t;建花椒基地0.67万hm2;种植核桃0.38万hm2;建设年产50万t饲料厂和100万头肉类深加工厂。同时,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专业村在种植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3)打好融投资组合拳。一是政府以奖代补。对有发展能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与德康公司共建“家庭农场”的农户,政府采取每户圈舍面积在800 m2内的,政府给予200元/m2的现金补助,2016年奖补资金超600万元;在28个贫困村集中成片栽植优质柑橘466.67 hm2,政府筹集资金220万元,按农户购买种苗的50%给予补助。二是撬动金融资本。县财政注入资金,设立小额扶贫信贷基金、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信贷基金、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分险基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脱贫攻坚超1亿元,对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能人)以及家庭农场进行贷款扶持;对于小额信用贷款用于发展产业,政府按期进行利息补贴。三是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4 020万元,为全县130个贫困村建立归村集体所有、村民自行管理、用于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基金。支持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电商产业、农旅结合产业、贫困户脱贫或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其他产业。

2 科学分析特色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1)科学研判定方向。渠县是农业大县。拥有生物资源90余科,是国家商品粮、瘦肉性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以及省柑桔、黄花和竹产业基地县。按渠县制定的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方略,着力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提供财力保障。重点倾斜生态建设,扎实开展“绿化渠县”行动,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城市绿地率达38%以上。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总体要求,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塑造“生态渠县、美丽家园”宜居品牌,突出生态滨江主题,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品牌效应助增收。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加大生态农业产业财政扶持力度,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的高产栽培技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全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有效破解精准扶贫农民持续增收难题。一是科学布局。坚持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和产品销售品牌化“六化”同步,建成“渠南大山现代农业柑橘万亩示范区”“青龙-望江现代农业蔬菜(黄花)万亩示范区”等省级柑桔、黄花、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推广水肥药一体化管灌设施0.13万hm2、地布覆盖266.67 hm2、绿色防控0.2万hm2。二是改种换优。通过高换改良、新品种引进等手段,打造四川省甜橙核心种植区,带动全县种植柑桔1.33万hm2。三是服务品牌。推行保护价收购、鲜销加工奖励等方式,调动农民种植黄花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基地规模、提升加工水平、突出品牌创建,不断壮大渠县黄花产业。目前,全县种植黄花0.67万hm2,年产干黄花1.4万t,年产值5.6亿元。四是招商引资。在渠南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新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46.67 hm2(植物组培工厂4.67 hm2、果蔬良繁中心2.00 hm2、连栋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20.00 hm2、新品种展示20.00 hm2)。五是辐射带动。在渠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林局经作站利用现代化设施建设栽植有机绿色蔬菜0.67 hm2,品种30余个,为县级机关单位伙食团提供菜蔬;茶果站在园区栽植绿色有机草莓、葡萄、火龙果达超过2.66 hm2。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为全县打造农字品牌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扶持农业企业创农产品名牌,“宕府王”“渠县黄花”“渠县柑桔”“绿明大米”“三汇特醋”等渠县“名牌农产品”在获得“四川著名商标”“无公害农产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等称号的同时,做大做强了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链。

3 发展瓶颈分析

1)产业发展分布不均、力量不平衡。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域交通要道,边远山区贫困村的产业相对薄弱;业主、企业投入比重大,然而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未与群众形成较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有悖于发展产业让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的初衷。

2)产业发展盲目跟风、农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产业发展实地调研不够,特别是已有种养殖规模与县域内及辐射区域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失真失衡,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影响财政资金撬动效益,拉低了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3)农产品认证率低,地域特征不突出。没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无法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渠县农产品认证率较低,特色卖点不明显,没有一批竞争力强、地域特征突出的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

4)缺乏科技创新,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科研机构。新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运用。农产品生产还停留在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精深加工研发不够,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创新乏力。

4 思考与建议

1)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培育适度规模的种植大户。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培育适度规模的绿色特色种植大户,争取创建具有渠县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以扶持渠县发展中的花椒、核桃、柠檬等特色农业为主,以种植大户为基础,在全县同门类的产业中组建一个专业大型合作总社,形成产业航母,便于产业发展壮大。以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负责品牌创建、产品精深加工、包装设计、商品促销等面对大市场的工作;专业合作社抓好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对接,做好系列技术培训、推广、生产合同签订、生态环境整治、初级产品收购等社会化服务工作;种植大户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增收联动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2)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建立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基地,利用高科技提升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品档案”,形成从种苗培育、生态种植、研发、加工、检测、净菜包装到销售、冷链物流及智慧型农业科普观光的全产业链经营管理格局。龙头企业与专业院所团队研发的科技成果,应及时运用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高速路”。通过大批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变农民为农业工人、股东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要加大渠县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扶持力度,既要重视培育品牌,又要重视保护品牌,更要重视宣传品牌。围绕特色优势农业,选择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行重点宣传和推介,并尽快培育一批知名的农业品牌。力争3~5年,新认证10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培育5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要重点建设观光果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4)创新生态种养模式,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进一步规范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农民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开发沼气能源。加大对高毒高残农药的市场监管,重点加强对农资市场、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残超标、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为农业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5)创新投融资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完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高效生态农业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等。鼓励工商资本参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二是建立政策扶持绩效考评体系。对政府提供的各项扶持政策,必须加强跟踪问效,考评结果作为政策扶持的依据,努力实现扶持政策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创新投融资平台。采取政府注入、金融支持、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要创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品种的覆盖面,以造血为主的帮扶方式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渠县黄花生态农业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你在渠县等我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南大梁高速公路通车 达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