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沼肥综合利用之初探
2017-04-04彭年模绵竹市农业局
□彭年模/绵竹市农业局
绵竹市沼肥综合利用之初探
□彭年模/绵竹市农业局
本文根据对绵阳市梓潼县、南充市西充县等典型区域的调研情况,总结和分析了沼肥综合利用、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的特点和意义,并从德阳绵竹市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绵竹沼肥运用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绵竹今后如何开展好沼肥综合利用、合理注重种养结合、进一步提高循环农业的占比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对策。
2016年11月初,笔者参加了四川省农业厅在绵阳举办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与循环农业”培训班,会后又再次与绵竹市农业局的科技人员、种养殖企业代表赴梓潼、西充等县进行了调研,对其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本文根据调研材料,结合绵竹实际,分析了经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绵竹推广沼肥的综合利用、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提出了建议。
1 调研案例分析
1.1 梓潼县模式
梓潼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丘区,面积1 442.32 km2,年均气温16.5℃,降水902.4 mm。全县人口38.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3万人。2010年出栏生猪50.55万头,拥有沼气池6.14万口,占适宜建池户的76%,现有规模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300余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年产沼气20万m3,沼液12万m3,沼渣1万t,是“四川省首批沼气化县”,具有丰富的“三沼”资源。
梓潼县丝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以发展生猪养殖和猕猴桃种植为基础,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绿色健康”的发展思路,建成了“猪-沼-果”循环农业示范片。该村委会利用示范园区良好的自然禀赋大做文章,引来业主投入资金1 700万元,建设了3处优质绿色猕猴桃示范片,栽植面积113.33 hm2;引来泉源家庭农场在园区内建设了2栋“正大550”现代化生猪代养场(年出栏2 600头);积极争取省级财政项目资金,以2栋“正大550”现代化生猪代养场为依托,2015年总投资29万元(省财政补助23万元、农民自筹6万元)建设80 m3中温厌氧发酵罐1座,28 m3湿式储气柜1座,完成了省级新村集中供气项目建设,为周边45户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园区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全面实现片区内的清洁生产、无公害生产。
1.1.2 许州镇栏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模式
梓潼县是全国最大的蜜柚生产基地,基地总面积1.33万hm2,其中许州镇栏杆村是蜜柚基地的核心区,核心示范园种植了蜜柚266.67 hm2。核心区主打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这张牌,提出了“规模化养殖场的新建须紧密围绕种植业基地周边”的绿色种养结合新模式,这就在养殖场选址规划上确保了沼肥的消纳场地,减少了沼肥异地流转的成本,突出了“以种定沼、以沼定畜”的种养循环科学模式。其做法有:在示范区投资253万元(财政累计投入100万元)建设“三沼”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和管线输送系统;在园区建成小型提灌站2处,沉淀池1口120 m3,储存池1口120 m3,混合稀释池1口500 m3,输送主管2 km,支管管网具有266.67 hm2果树的浇灌能力;在园区东南西北不同方位新建养殖场5处,存栏生猪6 000头,年产沼液2万t;采用“1+5”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园区内新建正大“1100”扶贫生猪代养场1处,实现150余人脱贫。通过以上措施,核心示范区实现了沼液灌溉网全覆盖,沼肥通过提灌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储存、稀释后使用,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升了蜜柚品质、品牌,还使蜜柚施肥成本从每公顷1.2万元降低到0.75万元以下,示范园核心区的266.67 hm2蜜柚每年可节约肥料费用120万元。园区基本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1.2 西充县模式
西充县是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四川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总人口65万人,农业人口51.2万人。农村户用沼气池达5万户,占比达85%以上,新村集中供气工程12处,小型养殖场沼气工程200余处,中央投资大中型沼气工程7处,全县每年产沼肥40万t,沼肥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其沼肥综合利用方面主要作法是构建政策、市场两大激励机制。
1.2.1 政策激励机制
西充县政府从2010年开始每年安排60万元的沼肥专项财政资金,用于补贴社会化服务;依托PPP模式推进沼肥的综合利用,购置12辆沼肥运输车,吸收10辆社会上的沼肥运输车,开展沼肥异地配送;整合涉农项目,包括全县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农机提灌建设、小微水利建设等涉农资金用于“三沼”综合利用,主要用于产业园区建设高位储藏池、泵站、田间沼液暂存池、田间自流管网的建设。近几年西充县用该模式,新建储藏池8座、泵站8处、铺设沼液输送管道近100 km。2016年又整合使用资金600多万元。
经济效益以年产2 100万立方米气体为基础,总需投资913.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82万元,建设期利息12.3万元,产品销售价格为0.2元每立方米,正常年平均收入420万元,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1.52%,年平均利润总额为172.68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7.13%,投资利税率为22.64%,投资回收期为5.38年。
1.2.2 市场化管理机制
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化处理公司(农丰沼液农机运输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全县范围内沼液的转运,西充县农牧局将全县的沼肥综合利用业务委托给合作社,实行市场化运作,县农牧局在物资、技术上给予支持,县财政给予部分资金扶持,沼液转运费用按40元/m3结算(县财政27元/m3、用肥企业8元/m3、养殖业5元/m3),对沼液转运过程及收费进行全程监督,称为四方监督,卡片式管理。由农牧局制作“沼肥转运卡”,每张卡片代表1车沼肥(4 m3、6 m3、8 m3),种植业主根据需求到农牧局购买卡片,运输企业的沼肥转运数量由种植业主凭卡支付,此外“沼肥运输卡”最后要得到沼液提供方(养殖业主)的盖章确认。目前转运沼液对规模化农业园区的浇灌面积已超过2 000 hm2。
2 绵竹市沼肥综合利用现状
2.1 基本情况
绵竹市是全国较早推广开发沼气技术的的县(市)之一,拥有户用沼气池5.67万口(占比达82.3%),有规模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700余处,2017年拟将建大型沼气工程2处(中温厌氧发酵装置1 700 m3)。据绵竹市农业局2016年上半年数据统计,全市成规模的畜禽养殖户达824家,年产粪污110.63万t,可生产有机肥9.76万t、沼渣沼液45.54万t。这些有机肥料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将能满足全市1/2以上耕地有机肥的需要,这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实现现代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的基础。
2.2 绵竹市沼肥综合利用现状三模式
2.2.1 庭院自用模式
该模式较为普遍,主要涉及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业主,业主通过“猪-沼-菜(果、稻)”等形式,在家庭经营内部能较好地形成良性循环。
2.2.2 大中型养殖企业自用模式
绵竹市成规模的畜禽养殖业主达824家,能较好地实现种养结合的业主约占1/3,这部分业主通过养殖场周边的土地流转,建立了一定的水果、蔬菜、渔塘等基地,以“猪-沼-菜(果、鱼)”等形式,将沼肥就近进行循环利用。如绵竹市新农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绵竹市圣佳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2.2.3 粗放模式
主要涉及部分中小养殖业主,占规模养殖业主的1/5左右。其特点主要有:养殖业主虽然自建了一定数量的粪污处理设施,但其设施容积值与高峰期的养殖规模量不匹配,达不到每百头生猪建30 m3沼气发酵池和30 m3沼液存储池的要求,导致粪污发酵周期不足,无害化处理不达标。大约1/3的养殖业主未实现沼气资源化利用,因天然气在绵竹农村的普及率较高,个别业主对安装沼气使用设施没有意识,部分已安装沼气使用设施的业主将设施弃用或闲置,造成了浪费。如绵竹新市镇的聚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国家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投入110余万元帮其修建的标准化小型沼气工程,因其管理使用不当,多年闲置。流转消纳沼液的土地不能满足养殖数量的要求,有近1/5的养殖业主未流转供沼液消纳的田地;部分业主所建沼液存储池容积不足,也未实施雨污分流,粪污在周边田地随意横流;还有极个别业主私自埋暗沟将未充分发酵的粪污排入沟渠。
3 绵竹沼肥综合利用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发展种养循环沼肥综合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生产清洁、循环利用、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的根本措施。因此,提高认识和加强舆论宣传应作为首要任务,县、乡、村各级干部应主动学习和宣传。绵竹要创“文旅名城、美丽家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可靠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作为支撑是不行的,对待养殖业更不能因有粪污而产生消极思想、因噎废食,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加以引导和规范化管理,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
3.2 制定长远的沼肥综合利用规划
政府应围绕种植业的规划而设定养殖业的禁养区、宜养区和限养区,以“土地定养殖规模”,严格按照耕地粪便负荷值进行测算和控制,即控制每年每公顷耕地能够承载禽畜粪便30 t的上限标准,由此而对养殖场规模大小的上限进行设定,养殖场的建设应逐步实现“养殖许可证”制度,促进养殖业规范化,种养平衡发展。2017~2020年绵竹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将达9 646.67 hm2,占耕地面积的36%,建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中将田间沼液输送管道、沼液稀释池、沼液储存池、沼液机电提灌装置等沼肥综合利用设施列入其中,实现禽畜规模养殖场粪污产生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消纳相匹配。
3.3 制定实用的奖惩细则
梓潼县和西充县的模式是绵竹市推行沼肥综合利用的一个很好蓝本,建议政府对在规划区内新建、改建的规范化养殖场给予一定修建粪污处置设施的补助资金,只要符合条件且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的都应纳入奖励的对象,对不符合的要坚决整顿和清理,对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要按环保法等法规进行惩治。
3.4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绵竹市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引进的大型种猪繁育企业,年存栏种猪8 500头,年产仔猪10万头,企业拥有完整的生猪养殖产业链,目前已发展生猪代养场32家、存栏量1.6万头,未来3~5年代养场将发展将达100家、存栏规模达10万头。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搞好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种养循环和“三沼”的综合利用示范,政府应设立财政补贴资金鼓励其建设沼渣有机肥生产线、打造循环种植业示范基地,如在绵竹市沿山的镇乡近1666.67 hm2猕猴桃基地、万亩玫瑰基地周边建立几处沼液高位储存池和输送管网,从而解决沼液异地流转的难题。对其他中小型养殖企业的沼液异地流转也可复制西充模式给予财政资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