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农业技术精准扶贫助力射洪全面实现小康

2017-04-04杨超向敏包祚勋射洪县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2期
关键词:射洪县贫困村贫困户

□杨超向敏包祚勋/射洪县农业局

开展农业技术精准扶贫助力射洪全面实现小康

□杨超向敏包祚勋/射洪县农业局

射洪县农业技术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遂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贫困对象掌握农业发展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主线,积极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强化技术支撑,创新技术扶贫手段,努力找准农业技术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点;以主导品种和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为有效载体,组装配套推广适用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扶贫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培育贫困村增产增收主导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射洪奔小康。

1 基本情况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中游,县域面积1 497 km2,耕地面积4.07万hm2,下辖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69个村,总人口10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13万人,农村劳动力41万人。射洪县是典型的川中丘陵旱片地区,有贫困村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1.7%,贫困人口3.4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4.6%。贫困区域山高沟夹、路窄,农业基础设备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行路、住房、饮水、上学、就医等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偏远山区还更为严重,发展后劲不足。射洪县交通相对滞后,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不同程度存在着贫困农户和贫困村落,“区域性”贫困村和“插花式”贫困户并存,具有“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特点,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缺劳力、缺资金,因灾、因病返贫,自身发展能力极弱,扶贫难度极大;偏远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耕作条件更差,并且无主导产业。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生产和就业技能。老弱病残致贫的比例较大,贫困总人口中,37.35%在60岁以上;51.60%身体状况较差(其中长期慢性病人口占25.50%,患大病的人口占20.10%,残疾人口占6.00%);57.5%无劳动能力。脱贫后因病、因残返贫的情况较多,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射洪县不是《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划的特困地区(即“四大片区”),专项扶贫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财政扶贫投入相对不足。

2015年8月以来,为深入贯彻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提高农业技术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按照四川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的通知》精神,射洪县整合市级农业技术员精兵强将6人、县级28人、乡(镇)46人,组建8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对贫困村进行“一对一”全覆盖结对技术帮扶,通过与贫困群众结亲戚、交朋友,说农话、问农事、干农活,作规划、找资金、跑项目,扎实开展技术扶贫工作,实现了贫困人口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明显提升、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最终实现如期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主要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农业技术人员累计走访贫困户12 558户,因户制定脱贫致富规划5 428份,开展技术培训2 11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5.13万份;为贫困村、贫困户争取物化补助粮油种子12 567 kg,肥料186 055 kg,种苗43 030株,农药兽药16 091 kg。通过技术人员深入贫困村社、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与贫困户促膝交谈,面对面实地技术指导,解技术难题,把技术送到了地头,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细化了扶贫措施,提高了精准扶贫科技含量,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康信心,深得贫困村、贫困户的欢迎和各级领导的认可。

2.1 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步伐,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贫困村调研,深刻认识到基础设备、设施落后和薄弱是制约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瓶颈和短板。为此,充分利用部门优势、技术优势、项目优势、协调优势,统筹兼顾,适当倾斜,争取各方面资金,对贫困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1 000 hm2;在仁和镇庙子沟村、曹碑镇草坝村、凤来镇仓房村等5个贫困村修建了提灌站,解决了贫困村水源问题;在金华镇碧堂村、东山村、大山村、四垭村,沱牌镇桃花村、青岗村等全县50个村实施了农综项目,完善沟渠工程,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效增强了贫困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加快了劳动者素质提高,催生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也是制约贫困村加速发展的又一难题。扶贫先扶志,技术当先行。首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射洪县以“让每个贫困户有一名技术当家人”为目标,按照“干啥培训啥,谁干培训谁”的原则,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部门合作,通过举办村主要干部培训班、农民培训班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送技术下乡,发放技术图书、《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教材》及专项技术明白纸等,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2015年培训村民近13 000人次,2016年培训村民26 700人次,使80个贫困村90%以上贫困劳力掌握了1~2项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开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骨干培训。在原有一个县级单位、100名乡镇农技员用户的基础上,全县80个贫困村建立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增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验、农产品购销等农民急需的知识和信息量,加快信息互动,提高了网络的运行质量。成功利用科技网络书屋的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及使用方便等特点,解决贫困村离城远、买书难、农业科技知识缺乏的问题,彻底改善了贫困村农业技术信息化手段落后的现状,成功实现与四川省农业厅、遂宁市农业局和周边县农业局网络的互动。第三,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省内大专院校、四川省农科院、绵阳市农科院、南充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进畜禽新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使贫困村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

2.3 加快了两个新型主体培育,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2016年,射洪县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民生工程项目,在计划脱贫摘帽的28个贫困村中选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共计382名进行重点培育,发挥两个新型主体带动作用,支持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寄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有效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致富关系。一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二是提高新型服务主体专业化队伍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力发展农事服务超市,鼓励支持广泛开展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加快贫困村粮油作物机耕、机播、机防、机收水平。2016年在贫困村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3 333.33 hm2,全面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射洪县创新“农事服务超市+农机专合社+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的经验模式,有效缓解了贫困村、贫困户劳动力不足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好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效得到了四川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认可。三是重点做好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人员,成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2.4 加快了产业扶贫步伐,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康的“造血”功能

贫困地区发展终究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只是简单地改变村容村貌,没有经济上的稳定来源,很难保障可持续发展。减贫脱贫,关键在于发展产业。射洪县要求农业技术人员重点做好产业扶贫,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一是重点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结合实际发展一村一业一品,实施产业结对帮扶,以增强贫困村及贫困户“造血”功能为突破口,坚持“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思路,立足于本县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了生猪、肉牛、山羊等特色养殖和核桃、蜜柚、蔬菜等特色种植为主的短、平、快项目,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发展新模式,引导群众选择高效的产业,增强产业扶贫功能和作用。还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种植小杂粮、蔬菜、药材经济作物超过333.33 hm2,养殖猪牛羊6 500头,饲养鸡鸭鹅8.5万羽,引导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63个。二是围绕贫困村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示范”“乡土鸡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推广”“黄牛快速育肥技术示范”3个示范基地,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有效增强了技术服务功能。产业扶贫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农业技术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3 主要作法

3.1 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四川省、遂宁市农业技术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射洪县农业局高度重视,把农业技术扶贫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各股站室及乡镇系统内人员全体总动员,齐抓共管。一是成立了技术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层层建立健全制度。县、乡、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制度及督促检查制度,切实做到技术帮扶目标明确,帮扶项目规划可行,帮扶措施精准。三是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成立了1个县级、10个乡镇级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巡回开展技术需求调研、制定服务计划、组织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及引导创业创新,解决驻村农技员专业各有侧重,指导帮扶力量不均的问题。四是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后勤保障到位。明确细化考核办法,分解指标任务,加强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四川省农业厅规定发放补助,购买保险,确保农技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3.2 立足创新,践行“五个一”行动

协助编制了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80位驻村农技员结合所帮扶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精准扶贫要求,坚持注重长短结合,综合市场行情,一是积极抓好门槛低、见效快、风险小的“四小”项目(小养殖、小种植、小基建和小务工),强化脱贫效果,确保贫困户当年脱贫。二是积极发展培育香桂、核桃、甜橙等长效产业,保障贫困户长期收益致富。产业扶贫规划按贫困村具体情况精准编制、创新修订和科学论证,实现一村一规划、一产业一规划,确保稳步、顺利、精准实施,成效显著。实现以优质粮油、特色林果、蔬菜、中药材等现代种植为主的有53个村,以现代养殖为主的有27个村,丰富和壮大了射洪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了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做到了因村施策,扶贫帮在点子上、扶在紧要处,提高了扶贫实效,赢得了群众好评。

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充分整合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全县30个乡镇100个村(涵盖80个贫困村),每村遴选10户科技示范户,驻村农技员重点技术跟踪服务、重点推广农业“五新”技术,通过科技示范户辐射引领带动周边10户农户,全县共辐射带动10 000户农户推广农业新技术,确保农业新技术的全覆盖,彻底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农技人员进驻贫困村后,与村两委、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一道,通过对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养殖大户的打造、培育和培养,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6年,新建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51个,龙头企业10个,种植养殖大户25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80万元,在计划脱贫摘帽的28个贫困村分别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170名、100名、100名,把他们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两个主体、两轮驱动,辐射带动贫困户推广农业新技术,促其增产、增收、增效,促进了贫困村(户)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推广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2016年初,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筛选编制了优质粮油主导品种18个和主推技术6个,针对80名驻村农技干部进行了两轮技术培训,再由他们推广、培训到每个贫困村。同时,推广了榨菜、青菜、二荆条辣椒、青见、柠檬、香桂、平灵核桃等特色种植技术,推广了牛、羊、兔、猪等特色养殖技术。

助推发展了一个主导产业。依靠龙头企业,顺藤结瓜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全县蔬菜、水果主导产业,围绕河东加工蔬菜产业带、涪江商品蔬菜产业带、205公路沿线柑桔产业带三大产业带建设,依托各产业带的龙头企业,把附近的贫困村、贫困户带入发展主导产业。2016年射洪县重点打造205线沱明路扶贫攻坚柑桔核心产业示范带,投入资金1.5亿元,发展柑桔面积666.67 hm2,将沱牌镇青岗村、山溪口村、桃花村和大舜村共4个贫困村纳入了产业带建设,建设面积266.67 hm2,涉及贫困户375户,1 056人,农户通过参与柑桔产业发展,可实现年人均增收1 660元,贫困人口可以增收2 158元。万林乡禅林村等依托金川公司大力发展白羽肉鸡养殖,太和镇白马庙村、明星镇鲜家坪村依托温氏集团加强生猪标准化养殖,万林乡牵牛山村、瞿河乡板板桥村依托金柠公司大力发展柠檬产业。

4 存在问题

4.1 技术帮扶工作参差不齐

绝大多数派驻农技干部守职尽责,成效显著。极个别农技干部还存在对技术帮扶重视不够、措施乏力现象。有的借口本职工作岗位忙,进村入户工作时间没有得到保障,对参加帮扶会议不积极;有的到村指导走马观花,指导不到位。有的农技干部对农推广知识不更新,自身技术特长不能很好发挥,指导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4.2 资料收集不全、信息反馈不及时

有的农技干部虽做了大量扎实的技术扶贫工作,但因工作忙,资料、图片、讲稿、工作日志等收集、记载不齐全、不规范;有的同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却没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和反馈。

4.3 专业人员与贫困村产业发展不对口

贫困村产业发展是根据资源禀赋而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因此,涉及优质粮油、果蔬、林业、养殖等多个方面,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因产业发展,共同派员,分类指导。但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各有侧重,未与贫困村产业发展全对口、全对接。仅单个系统技术人员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

5 下一步计划

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对标补差,增动力,添措施,强落实,切实做到早谋化、早布署、早行动,在“五个进一步”上下苦功。

5.1 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

一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技术扶贫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结合射洪县贫困村实际修订好技术指导脱贫致富工作计划,做到可操作、能增收、快脱贫;二是层层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精准技术扶贫政策法规和新要求、宣传农业技术新知识,着力营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浓厚氛围。

5.2 进一步强化帮扶指导

加强驻村农技干部专业技术、扶贫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创新和丰富培训形式,使贫困村两委、驻村农技员都能得到全员有效培训,使他们成为精准技术扶贫“教员”,按照省、市、县统一要求,确保每月进村入户技术帮扶不少于5次,全年不少于2个月,注重问题导向,每次都有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问题,充分发挥农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老黄牛精神,把帮扶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到位。

5.3 进一步树立样板示范

在河东与河西两个片区分别遴选有代表性的1~2个村、1~2个企业、1~2个经济组织,作为产业技术扶贫与金融扶贫样板,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工作实效,积累工作经验,以点带面指导和引导技术扶贫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经验,为2018~2020年脱贫摘帽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新思路、开拓新路径。

5.4 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

一是规范工作内容。严格按照“五个一”要求细化工作内容,增添工作措施,强化工作力度。二是规范日志填写。及时规范填写各项工作内容,县、乡各级分管领导都要及时加强对工作日志全面审核,切实发现和整改问题,及时弥补工作中的不足,确保日志真、数据实、可参考、促发展。三是不断把最好的、可复制推广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到类似贫困地区、贫困村,共同加快推进脱贫奔康步伐。

5.5 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充分发挥好各级各部门的职能职责,继续承担起抓好农业技术扶贫工作的责任,及时主动了解掌握开展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因地制宜研究落实具体解决新举措;同时,充分发挥好县、乡各级党政、帮扶单位责任上肩、任务落地作用,及时研究解决精准技术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工作纪律、责任追究。坚持严督严查,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用铁的纪律和严的制度进一步促进作风转变,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探索新经验、形成新特色、走出新路子,推动贫困村、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射洪县贫困村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有“锂”有利“铸”特色
遂宁市春苗杂技艺术团捐款用于文化惠民扶贫
四川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座谈暨专家评审会在射洪县召开
射洪县机电提灌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