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
2017-04-04蒋自宣蔡丛伍大竹县柏林镇农技站大竹县农技站
□蒋自宣蔡丛伍/.大竹县柏林镇农技站.大竹县农技站
大竹县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
水稻作为大竹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1%左右,常年播种面积在3.33万hm2左右,约产稻谷25万t。大竹县地处川东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稻生长过程中受低温、寒潮、高温、高湿影响,病虫害发生严重。根据多年统计结果,每年因病虫害直接导致水稻减产10%左右,部分田块严重时达到50%~60%。根据大竹县植保站2015年统计结果,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5.25万公顷次,防治面积5.39万公顷次,损失稻谷1 027 t,其中,因稻瘟病一项损失稻谷264 t,因二化螟虫害损失稻谷713 t。因此,抓好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摸清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提出合理对策,是大竹县发展优质水稻的关键。
1 病虫害发生环境现状
1.1 气候现状
大竹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适宜,冬无严寒,春早多雨,秋雨绵绵多阴天,无霜期长(平均达275 d),热量丰富。据大竹县气象局资料,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6.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 335 h;多年平均降雨量1 210.4 mm,多年平均蒸发值935.7 mm,平均相对湿度83%。一般在3月中旬后,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4月上中旬少雨,5月雨日多、雨量大。7月下旬~8月上旬有高温伏旱,9月中旬后有绵绵秋雨,持续时间长。为病虫害的发生和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大竹县及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但受管理体制和资金限制,真正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少,造成推广的新技术难以落到实处,导致农户难以掌握病虫害危害症状和病虫防治最佳时间。
1.3 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现状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据2015年大竹县农经年报统计,全县有劳动力47.813 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27.463 5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达到57.44%。留下的劳动力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喜欢按传统方式防治病虫害。
1.4 种子现状
大竹县水稻品种多、乱、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稻品种达100多个,其中Ⅱ优、冈优系列品种占62%,优质品种占35%。从种植面积看,Ⅱ优、冈优系列品种种植面积达到70%左右,近2.33万hm2。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等因素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1.5 病虫害现状
据大竹县植保站2015~2016年调查,水稻病虫害分别发生5.25万公顷次、4.00万公顷次。一是病虫害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频率提高,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在局部地方连年大发生,原来不常见的稻曲病,近几年发生面积也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二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耕作制度调整、施肥量提高,以及伴随优质稻、两系杂交稻、粳稻种植面积扩大,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逐渐扩展,福寿螺、稻曲病、稻腐病、苗期立枯病及地下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逐年加重。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占90%左右。
2 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虫害,轻病害
生产过程中,老百姓往往重视虫害,忽略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2 重前期防治,轻后期防治
农户非常重视水稻分蘖期螟虫的防治,防治率达98%以上。不重视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防治率在30%左右。
2.3 重防治用药,轻防治时期和部位
农户非常重视选药和用药,但不重视防治时期和部位。一是不重视防治时期。如大竹县水稻一代螟虫在每年5月上旬集中高发,此时为防治最佳时期,但农户往往在5月20日左右才开始用药,防治效果差,为二代发生提供了大量虫源;二是不同病虫发生部位不一样,如稻飞虱、纹枯病属于中下部病虫害,但农户喷药往往喷在上部叶片表面,造成用药无效。
2.4 重药剂防治,轻综合防治
农户重视药剂防治,不注意综合防治。一是从水稻育秧开始,正确选择苗床地、培肥、底水、覆膜、揭膜、晒种、选种、消毒等工作没有把握;二是播种时不晒种、选种、消毒;三是秧苗移栽后,田边杂草丛生,诱发病虫害。
2.5 重用药量,轻用水量
农户在防治病虫时,用药量足,往往超量用药,但农药兑水量不够,用水量在150~300 L/hm2,很少用到450~750 L/hm2的用水量。导致防治效果差。
2.6 重高温时段用药
水稻生长过程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虫害发生量大量重,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而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一天中温度最高、太阳最烈的时候喷药防治效果最好。
3 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
一是在水稻病虫害发生关键期,各级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教会农民识别病虫发生症状,做到对症对时用药;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时段,组织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普通农户等进行系统培训,了解病虫发生原因和趋势,做到有的放矢,生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3.2 农业主管部门加大农资打假力度
一是加大种子打假力度,对劣质品种、易感病品种坚决取缔;二是对劣质肥料和假农药坚决清除。
3.3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病虫害防治投入,大力提倡绿色防控,如在田间安装太阳能诱虫灯,降低病虫发生基数;二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三是加大统防统治力度,鼓励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四是加大对购置农机的补贴力度。
3.4 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普及力度
一是播前做好种子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工作,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二是育秧时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治立枯病等土传病害,同时用旱育保姆对种子包衣后播种;三是秧苗移栽时,做到栽“三带秧”(带泥、带药、带肥),不栽白水秧,做到晴天移栽;四是规范移栽,不栽“满天星”;五是除去田边四角杂草;六是上年秋季翻犁板田,不让稻桩露地越冬;七是消灭病虫寄生源,对上年有病的稻草进行焚烧。
3.5 加大病虫害防治认知力度
一是普及病虫害知识,认知病虫;二是掌握病虫发生的关键时期和规律;三是掌握病虫发生部位;四是掌握喷药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12时以前、下午15时后进行,雨天不喷药,阴天全天喷。
□蒋自宣1蔡丛伍2/1.大竹县柏林镇农技站2.大竹县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