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7-04-04婷,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静脉炎无菌化疗

王 婷, 陈 镭, 邱 蓉

(湖北省肿瘤医院 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079)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王 婷, 陈 镭, 邱 蓉

(湖北省肿瘤医院 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心静脉置管; 恶性肿瘤; 化疗

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前癌基因的活化增殖以及细胞异常增生等因素导致肿块、浸润组织器官或转移至全身的一类恶性疾病[1]。通过静脉输注方式为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周期性、经常性的化疗容易对患者血管造成损害,且化疗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容易导致静脉炎、血管闭塞等不良影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痛苦[2-3]。因此,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关键护理因素之一,以往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为外周静脉给药,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的发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给药途径被逐渐应用[4]。本研究对比了外周静脉给药途径和PICC置管给药途径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肿瘤科就诊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70例,年龄21~76岁,平均(56.83±7.62)岁,包括骨肉瘤4例、鼻咽癌7例、胃癌12例、乳腺癌24例、肺癌35例,直肠癌46例。2组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心电图、血常规以及肝功能等指标处于正常水平。采用数字随机法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经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置管前准备: 2组患者在化疗前均接受常规检查,医护人员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对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在PICC置管穿刺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目的,并解释置管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采用紫外线对房间消毒30 min, 以防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材料选用巴德三向瓣膜4Fr导管,长0.6 m。PICC置管时,首选患者上肢左右贵要静脉,对于乳腺癌患者应避免穿刺患侧肢体。外周静脉穿刺时,置管位置选择左右手背或左右上肢浅表静脉。留置针为山东威高洁瑞公司生产,产品型号24G×19 mm。

1.2.2 PICC置管操作: 首先确定患者静脉以及置管穿刺位置,测定上腔静脉与插管位置之间的距离 (患者胸锁关节后向下第3肋骨至置管穿刺点位置),保证置管穿刺位置与手臂呈90°。护士戴无菌手套,对患者无菌消毒后将无菌治疗巾铺于手臂下; 以插管穿刺点为中心,通过碘伏棉球上下消毒10 cm; 消毒3次后更换无菌手套和治疗巾,利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连接器以及肝素帽、穿刺针等进行预冲; 将无菌孔巾铺于患者手臂下,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由助手选择距离穿刺部位12 cm左右部位扎止血带; 更换穿刺针套并穿刺患者静脉,回血后推进插管鞘使穿刺针进入血管内,将导管插进插管鞘内并推至所需长度; 撤回插管鞘并为患者注入生理盐水,若无不适症状则再次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并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利用弹性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 对患者行胸部X线检测,确保置入导管达到预先设定的理想上腔静脉位置后开始输液或者化疗。

1.2.3 外周静脉置管操作: 选择患者前臂或者手背处粗直、弹性好且活动较为方便的浅静脉。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绷紧置管穿刺点远端皮肤以固定患者静脉,使皮肤与穿刺针呈15~30°, 针尖侧面朝上将穿刺针插进血管,回血后降低持针角度并把软管送入患者静脉,退出针芯后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采用浓度12.5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保留时间以及药物外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置管成功率

观察组中1次置管成功率为93.75%(60/64), 4例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失败后采用外周静脉置管治疗; 对照组中1次置管成功率为81.25%(52/64), 12例患者1次置管失败后进行第2次或多次置管。2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血管穿刺导致的空气栓塞和血肿等并发症。

2.2 置管保留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置管保留时间为10~284 d, 平均 (111.98±7.32) d, 其中16例因病情进展导致死亡后拔管。对照组患者置管保留时间为1.2~5 d, 平均 (1.8±1.2) d。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未发生药物渗透以及药物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24例患者发生栓塞性静脉炎、5例患者发生药物渗透导致化疗中断,其中10例患者中途行PICC置管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45.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采用静脉输注方式输注化疗药物的同时不仅会对患者四肢浅静脉造成损伤,有时还会因为药物刺激性而诱发静脉炎[5-6]。外周静脉置管给药是临床化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发现,外周静脉置管化疗非常容易引起药物外渗进而使患者局部组织坏死,这不仅会影响化疗药物功能的发挥甚至会导致化疗中断,对疾病控制和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负面影响[7-9]。

研究[10]证实,外周静脉血流流量低是导致化疗药物难以被稀释进而损伤周围血管的重要原因。上腔静脉血流量达2 500 mL/min, 远远高于外周静脉血流量,这就使得输注进入血管的药物更容易被稀释,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PICC是一种经由外周静脉导入且置管末端为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少的优点,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方式,既能减少多次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能降低对血管的损伤程度[11]。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留管时间显著长于外周静脉置管的对照组,静脉炎和药物渗透的发生概率也更低。PICC置管给药途径因其显著优势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管粗直、明显且周围无重要组织, PICC导管自身十分细,因此在穿刺时不会对组织造成明显损伤,而且不需进行麻醉和缝针等操作,临床应用十分方便,同时, PICC置管很少引发空气栓塞、动脉损伤和血气胸等并发症,置管也不会对患者正常活动造成限制,既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1] 李旭英, 谌永毅, 袁忠, 等. 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9, 6(2): 71-73.

[2] 任燕梅, 李秀文, 杨华凤, 等.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药物外渗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3, 9(18): 1080-1082.

[3] 杨芳. 静脉途径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药物溢渗的临床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6): 140-141.

[4] 徐胜军, 曹玉萍, 段爱旭,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2, 26(12): 1120-1121.

[5] 郑丽君, 尚卜凤, 张静, 等.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自我管理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 12(10): 1526-1528.

[6] 王松峰, 岳利霞, 黎贵, 等. 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J]. 北京医学, 2015, 8(4): 393-395.

[7] 刘玉瑶, 李倩玲, 钟小燕, 等.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晚期鼻咽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1, 32(23): 3156-3156.

[8] 安志洁, 赵丽萍, 陈鹏. 改良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8): 3405-3408.

[9] 蔡丽华, 季健秋, 赵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4): 13-15.

[10] 贾艳焕, 李育玲, 赵君. 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 护理研究, 2014, 9(18): 2271-2271.

[11] Hogg K, Carrier 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Deutsche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 2012, 137(40): 2007-2009.

2017-03-10

湖北省卫生厅课题(20160231)

陈镭, E-mail: 67204910@qq.com

R 473.73

A

1672-2353(2017)16-154-02

10.7619/jcmp.201716052

猜你喜欢

静脉炎无菌化疗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跟踪导练(二)(3)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