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管循环水加热法在杏鲍菇生产上的应用
2017-04-04赵兴华薛梦宁王旭东翟庆慧
赵兴华 薛梦宁 王旭东 翟庆慧
(济源市园艺工作站,河南济源459000)
杏鲍菇(Pleurot us eryngii)又名剌芹刺耳,它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1]。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杏鲍菇工厂化周年栽培[2],每年都增加许多杏鲍菇生产厂家,已成为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之后发展最快的菌类。
在北方工厂化周年栽培杏鲍菇过程中,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需要在室内加设增温设施,以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满足杏鲍菇生长的需求。传统的增温方法是在室内增设煤炉和热换气扇,但是这样做,菇房内上下空间温度不均匀,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生长,造成小菇蕾萎缩死亡,影响产量。笔者尝试了一种新方法,能够解决菇房上下部温度不均匀问题,实现杏鲍菇北方周年化生产,提高冬季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选择河南济源市主栽的杏鲍菇品种,杏鲍菇3号为供试品种,以未改造菇房为对照。
1.2 菇棚的改造方法试验采用地暖管循环水加热法。试验菇房在原来的菇架底部安装了U型PVC管道,通过管道连接到菇房外架设的锅炉,利用电能烧热锅炉中的水,热水随PVC管道入菇房内,利用管道中流动的热水的散热性能,逐步升高菇房内的温度,锅炉中的水温保持在65~80℃,散热管中的水温度在35~45℃,再开启厂房顶部安装的热换气扇,使菇房上下温度保持都保持在15~18℃。
1.3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济源市康鑫食用菌合作社杏鲍菇厂房内进行。培养料配比:杂木屑40%,玉米芯22%,麸皮27%,玉米粉5%,豆粕粉4%,石膏1%,过磷酸钙1%。按常规方法培养菌丝和出菇管理。一个菇房面积100 m2,菇架8层。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1(改造后):菇房设地暖管+热换气扇;处理2(改造前):菇房只使用热换气扇。从栽培袋放置进菇房开始,处理1开始使用地暖管增温,到一潮菇采收完为止,计算两个菇房出菇量。
图1 菇架底部设置的加热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菇房改造前后对杏鲍菇发菌情况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改造前的菇房,上下层菇床温差较大,空气相对湿度差异也较大,菌丝萌发下部较差,上部正常,菌丝的前期发育受阻,菌丝纤弱,萌发较慢;菇房改造后,由于菇架底部散热管的作用,结合菇房顶部的热换气扇,下层菇床发育正常,与上层菇床差异不明显,同时上下层的空气相对湿度差异也趋小,菌丝萌发基本一致。菇房改造后,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上下菇床菌丝长势健壮、均一。
表1 菇房改造前后杏鲍菇发菌比较
2.2 菇房改造前后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改造前,下层菇床产量较低,明显低于上层菇床,菇的外型较差,出菇以畸形菇为主,改造后,上下层间产量、外观品质都趋于一致。
表2 菇房改良前后杏鲍菇产量及品质比较
3 小结
在北方工厂化周年生产杏鲍菇时,冬季菇房内上下部温度不均匀导致下层出菇量少,品质差,产量低,菇架底部增设热循环管后,与菇房顶部的热换气扇结合,从菇架上下两端加热,可以避免只有顶部热换气扇增温,但是热空气上升导致的下层温度过低,影响总体产量的弊端。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菇房,可以使菇房在冬季保持18℃左右的恒温,增产30%,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