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2017-04-04

兽医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循化痘病毒羊痘

赵 荣

(青海省循化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循化 811199)

简述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赵 荣

(青海省循化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循化 811199)

羊痘病是一种发生于绵羊及山羊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因为羊痘病毒感染。冬末春初是高发季节,病死率高,严重危害养羊产业。本文对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做了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为羊痘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羊痘病;诊断;防治

0 引言

羊痘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比较高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的皮肤及黏膜会出现特殊的丘疹和疱疹,而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羊还可出现肺炎、肠胃炎等并发症,如果诊治不及时或诊治方法不当,则可导致病羊死亡。此外,羊痘病不仅危及病羊的生命健康,而且还会导致妊娠母羊流产。若要确保羊群的健康,保护养羊产业免受羊痘病的危害,则需采取有效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下面笔者对羊痘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 羊痘病概述

1.1 流行病学

羊痘病的病原体为绵羊痘病毒及山羊痘病毒,一旦绵羊、山羊接触到这两种病毒,就可引起羊痘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为冬末春初,如果出现霜冻、雨雪天气,则此病的发病率会大大升高,病情也会加重。羊痘病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即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飘散各处,被羊吸入呼吸道,进而引发感染。同时,羊痘病毒还可经破损皮肤、黏膜侵入羊体,或者通过饲料、垫草、体外寄生虫、饲养员等进入羊体内,导致羊痘病毒感染。

1.2 临床症状

发病时,病羊会出现一些病理变化,比如口腔黏膜、喉头、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出现丘疹或溃疡,而肺部则会发生丘疹样肉变以及卡他性、出血性肺炎,前胃、第四胃黏膜上会出现圆形或半球形的结节。羊痘病毒感染之后,一般会潜伏1~2周之后再发病。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食、身体发抖、眼鼻部流脓且黏膜充血,眼睑肿胀,心跳加速。在发病1~2d之后,病羊身体开始出现变化,比如眼周、口唇、鼻部、颊部、四肢内侧、乳房、阴部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点;而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羊身体出现丘疹,丘疹随之变成水疱、脓疱,如果没有继续感染则会形成褐色痂快。如果羊的体型瘦弱或者是刚出生,则会出现全身发痘的情况;如果是妊娠羊,则会发生流产。

1.3 剖检病变

对病死的羊进行解剖、检测,可见病羊的口腔、咽部黏膜有增厚性水肿、红斑、丘疹、水疱;而支气管、气管以及鼻腔三个部位的黏膜上则分布着丘状隆起或溃疡;观察胃部,可见瘤胃、皱胃内壁有半球状及圆形的质地坚实的结节;观察肺部,可见丘疹样肉变及淋巴结肿胀。

2 羊痘病的诊断技术分析

目前,诊断羊痘病的方法主要为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变剖检结果来对病情做初步的诊断,如果要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方法如下:采集病羊皮肤及黏膜上的丘疹、脓疱、痂皮,把没有化脓的丘疹制作成切片,再进行姬姆萨染色,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到病毒就可确诊。除此之外,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也是诊断羊痘病的可靠方式。

3 羊痘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分析

3.1 羊痘病的预防

羊痘病对养羊产业的危害性较大,所以预防此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预防羊痘病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卫生打扫工作,及时清扫羊舍及饲养场地,让羊群在干净的环境中生活,从而减少羊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同时,考虑到气候对羊痘病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饲养员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冬春季节,要防止羊群受寒。第二,加强检疫工作。检疫是防止病毒播散的重要方式。羊群饲养者应严格禁止从疫区引进羊或羊副产品,在非疫区购买羊时,也要严格检疫,在检疫之后隔离观察20d左右,如果没有异常则可以合群。封锁疫区,禁止疫区、疫点内的羊及羊副产品运出、发售。如果羊因羊痘病而死,则将其尸体深埋地下;如果发现羊群与病羊有所接触,则立即将羊群隔离。第三,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对病羊待过的羊圈以及可能被污染的用具、场地进行彻底的清扫与消毒,每周两次,连续进行四天。第四,疫苗接种。给健康的羊接种羊痘弱毒疫苗,并且每年春季都定期预防接种。哺乳羔羊在出生后6个月接种一次。

3.2 羊痘病的治疗

羊痘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一般而言,如果治疗及时、管理得当,则病羊能够痊愈。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①给病羊肌肉注射羊痘痊愈血清,如果是羔羊,则剂量为15~20ml,如果是成羊,则剂量为30~50ml。②如果病羊皮肤上有水疱,则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患部皮肤进行清洗,之后再用碘甘油涂擦,每天两次。如果病羊出现继发性感染或者肺炎、肠胃炎等并发症,则视情况进行补液、消炎、强心治疗,可用的药物有卡那米星、青霉素、病毒唑等抗生素,或者是连翘注射液、黄芩多糖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治疗时,还可配合使用一些解毒、消炎、去火的中药,比如半夏、连翘、黄芩、紫苏、苍术、滑石、射干等,煎煮之后灌服。

4 结语

羊痘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羊群饲养者及管理者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病情;在确诊之后应尽快予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并发症增多;此外,饲养员及管理者还应做好预防工作,切断羊痘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羊痘病的发生。

[1] 朱学亮,张强,杨帆,等.羊痘病毒载体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5,36(5):98-101.

[2] 颜新敏,吴国华,李健,等.羊痘在中国的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26(24):6-9.

[3] 陈轶霞,才学鹏.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5,40(11):96-99.

猜你喜欢

循化痘病毒羊痘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鼠痘
气候变化对循化薄皮核桃生长的影响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试论山羊痘的临床诊断及综合防制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关于羊痘防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论黄河沿岸高海拔循化红线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循化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