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山羊疾病防治技术分析

2017-04-04

兽医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红眼病痢疾圈养

袁 章

(南充市嘉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

圈养山羊疾病防治技术分析

袁 章

(南充市嘉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

近些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生态环境愈加重视,传统的山羊养殖方式发生改变,这也使得山羊在运动量和生活环境上出现了诸多变化。在圈养山羊过程中,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广泛重视。

圈养;山羊;疾病;防治技术

1 圈养山羊存在的问题

1.1 运动量减少

为维护畜牧业相关政策,人们对山羊生活环境变换予以忽视,养殖方式同于猪、鸡等其他动物,多数人认为只要山羊可以正常饮食就不会影响生长,但此种观念并不十分正确。在圈养环境下,山羊身体机能会出现变化,以抵抗疾病能力降低最为显著。同时山羊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均面临着一定威胁,容易出现难孕、无力分娩、弱羔等情况。

1.2 疾病预防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山羊养殖户因受到圈养方式影响,认为圈养山羊无害于山羊成长,还方便管理。而近些年发现圈养山羊出现了多个种类的疾病,部分山羊养殖场因疾病预防机制和监测手段不完善,无法从根本上防治疾病,羊群体内及其体外均存在大量寄生虫,加速了病菌传染,如痢疾、传染性胸膜炎等,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 圈养山羊的疾病防治技术

2.1 整群山羊的疾病防治

在圈养条件下,山羊运动量和活动范围均被限制,通常会降低山羊体质,增加了疾病感染几率,使疾病传播速度加快,整群山羊的疾病防治与养殖场整体利益有直接关系,所以需要充分重视疾病防治工作。

2.2 传染病防治

尽管国家强制性规定山羊需要免疫羊痘、口蹄疫等,但也应与当地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并考虑疫病出现特点,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对传染病的传播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羔羊在日龄介于15~20d时应接受羊肠毒血症、羊快疫以及羊猝狙免疫;对日龄在30d左右的山羊应接受口蹄疫免疫;日龄在50d左右的山羊应接受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针对成年山羊应于每年春季、秋季这两个季节各接受1次口蹄疫免疫,另外还需接受1次羊痘免疫。

2.3 羔羊痢疾防治

在新生羔羊中常见痢疾,其以小肠溃疡、持续性下痢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死亡概率。羔羊痢疾通常出现在羔羊出生之后的1~3d,常见于大羔羊中。如果出现羔羊痢疾,则在未来几年里出生3周之内的羔羊仍然存在患病的可能,通常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针对羔羊痢疾可选用羔羊痢疾血清-羊疫血抗进行注射治疗,并配以肌肉注射刀豆素治疗,以病情严重程度为依据连续使用1~3次。另外也可以通过链霉素、土霉素进行口服治疗,剂量为0.125~0.250g,还可以加1片乳酶生,每天给药2次。

2.4 寄生虫防治

现阶段,山羊群中普遍存在寄生虫现象,球虫、绦虫、疥螨等是山羊中常见寄生虫,不仅对山羊正常生长和增加重量有严重影响,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为有效防治圈养山羊存在的寄生虫病,防止因寄生虫病而给山羊带来不利影响,应做好定期驱虫工作。于每年春季、秋季两个季节,在光照充足、晴朗的天气条件下针对圈养山羊用盆、缸等工具进行药浴,药浴内含药物主要包括螨净、精制敌百虫(0.5%)等,同时可用阿维菌素、丙硫咪唑等药物进行驱虫处理。

2.5 布氏杆菌病防治

布氏杆菌病通常是由类型不同的布氏杆菌而导致,属于人畜共患类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关节炎、不孕、流产等。通常情况下,相比于母羊,公羊的发病概率更高;相比于成年羊,小羊的发病概率更高;相比于成熟羊,未成熟羊的发病概率更高。传染源主要包括流产胎儿、羊水、阴道分泌物、胎衣、乳汁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水、饲料、用具的污染而发病。在分娩季节中比较多见,消化道为主要感染途径,其次是皮肤粘膜、生殖道等。针对布氏杆菌病可通过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如果确诊为该疾病应及时给予治疗,否则将予以淘汰。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措施如下:第一,在种山羊引进过程中应先进行隔离处理,并在隔离期间密切观察其身体情况,同时在隔离后期通过实验室检测种山羊结核菌病、布鲁氏菌等,在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的情况下可引进使用。第二,对疾病传播源头进行消灭。对养殖区范围内的各类用具及栅栏等进行统一消毒处理,深埋流产胎儿,发酵处理山羊排泄物。

2.6 瘤胃积食防治

瘤胃积食通常是因饲料饲喂方式的突然性变化或饲料过多采食而导致。患病山羊容易出现鼻镜干燥、精神萎靡、反刍减弱或停止、食欲减退等症状。针对瘤胃积食,可通过暂停饲喂、加大水饲量等方式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处理,另外可对患病山羊行胃药治疗,以助其消化。

2.7 红眼病防治

红眼病属于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因立克次氏体而导致。患病山羊容易出现流泪、怕光、闭合病眼等情况,通常是因养殖场内空气流通不畅或长途运输过程中而导致,为混合感染性疾病。发病初期,患病山羊通常会出现一侧流泪现象,患病3d之后患病山羊会出现两侧流泪现象,且眼部充血,同时伴有流鼻涕症状。如果患病山羊未得到有效治疗有可能失明或出现继发性肺炎导致死亡。针对红眼病,可用硼酸(3%)对患病山羊眼部进行清洗,在于患处涂抹红霉素软膏,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3d。红眼病的预防措施如下:第一,强化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羊舍。第二,及时隔离患病山羊。第三,于暗处饲养患病山羊,防止其被强光刺激。

2.8 尿素中毒防治

尿素中毒通常是因山羊采食尿素过量而发病,发病初期通常出现兴奋、不安、口腔发炎、吞咽困难、流涎、咽喉肿痛等表现。病情重且急的山羊容易出现昏迷现象,甚至窒息死亡。针对尿素中毒应尽量避免偷食尿素,且不应在水中溶解尿素喂食山羊。另外可以给予植物油和食醋进行处理,如果发现瘤胃膨胀严重可行穿刺处理。

3 结语

圈养山羊不仅对生态环境有利,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利。而实现生态和经济两方面效益的关键在于疾病防治,只有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才能促进山羊养殖业发展。

[1] 黎元亮.圈养山羊疾病防治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6):252-253.

猜你喜欢

红眼病痢疾圈养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留神“电脑性”红眼病
被“圈养”的童年
看一眼就会得红眼病吗
喝菊花茶预防红眼病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圈养在心中的狼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