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场主要流行疫病调查

2017-04-04艾彩霞

兽医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羊场毒血症肌肉注射

艾彩霞

(靖边县张家畔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靖边 718500)

羊场主要流行疫病调查

艾彩霞

(靖边县张家畔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靖边 718500)

随畜牧业结构调整,养羊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羊数量的增多,羊只间的频繁调运,导致羊场流行疫病种类渐多。加上正值夏季,适宜的热湿气候,更助长致病菌的滋生繁殖,严重影响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一线工作实践,就羊场主要流行疫病情况,做调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羊场;流行疫病;调查

1 羊肠毒血症

1.1 流行调查

羊肠毒血症为急性毒血症,因肠道中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致。此病多数为急性发作,急性死亡,死后肾脏软化,又称“软肾病”。多病病例,集中在2岁下、膘情好的羊只。

就流行季节,多发初夏,阴雨潮湿,气候骤变,采食过量青草、精饲料,运动量不足,可诱发此病。发病后典型症状:病畜常无症状而突然发病和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到神经症状,全身肌肉痉挛,角弓反张,倒地,四肢抽搐呈划水样。呼吸迫促,口鼻流出白沫。有的不表现神经症状,以昏迷虚脱、静静死亡为特征。病理变化,以肾肿胀柔软呈泥状病变最具特征。死羊腹部膨大,胃内充满食物及气体。大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充满气体,重症者整个肠壁呈红色。胆囊肿大,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

1.2 防治措施

接种防疫疫苗,为预控此病关键。每年春秋季,用“三联四防”苗,皮下注射,预防接种效果要好,每次用量5ml。羊只适量运动,控制每天进食量。尤其圈养山羊,每天注意驱赶,强迫其运动。早期感染病例,用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5~30ml。配用,链霉素,喂食,每次2g,每天2次,连续用2~3d,效果不错。

2 羊痘

2.1 流行调查

此病夏季多发,为急性传染病。羔羊感染后,致死率较高。流行初期,病羊精神萎靡,流鼻涕,流泪,体温高升,呼吸增速,心跳加快。症状: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病毒病,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发生痘疹。

2.2 防治措施

早期接种羊痘疫苗,为预控此病的关键。发现发病病例,患病部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涂擦患病部位。同时,内服中药剂——升麻葛根汤,处方:黄连,6g;升麻,葛根,紫草,苍术,各取15g;绿豆,白糖,各取50g,上述混水,煎汤内服,每天1剂,连续用3~4d,效果不错。

3 羊快疫

3.1 流行调查

羊发病突然、病程急、死亡快。晚上进圈时还无异常,第二天早晨发现死于圈舍或在放牧或采食过程中突然死亡,病羊。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有些羊临死前疝痛、磨牙、痉挛。在做过羊快疫疫苗注射预防,但免疫不健全的羊群中,其发病过程的急剧性明显减慢。病程长者,体温可升至41℃左右,食欲废绝,沉郁、呆立,结膜苍白,腹痛腹胀,急剧腹泻、粪便黑绿色,粪便中少数有血液,极度瘦弱,多在发病后数分钟至5d内死亡,治愈率较低。

3.2 防治措施

发现有疑似病例,务必及时隔离治疗,尝试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每只每次用80~160万单位,首次加倍注射用量,每天3次,连续用4~5d。或者,用磺胺脒,口服,每次用0.2mg/kg,第二天用量减半,连续用4~5d。

4 羊传染性脓疱病

4.1 流行调查

症状:俗称口疮,病毒性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为特征。

4.2 防治措施

此病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及早隔离,禁止外出放牧,避免此病的扩散和 蔓延。同时,注意场地消毒,控制病源传播。发病病畜的治疗,唇部、外阴部,用0.2%高锰酸钾溶液,彻底冲洗创伤面。而后,涂抹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蹄部有脓包症状,可用1~2%煤酚涂抹,每天2次,早晚各1次。同时,配用毒灵片剂,口服,每次100g。羔羊治疗用药,每次150~250g,早晚服用。最好,配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只用5mg,每天用2次,连续用5~6d,治愈效果不错。

5 羊感冒

5.1 流行调查

症状: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流涕、流泪、呼吸急促,发烧。

5.2 防治措施

羊感冒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为主。经药敏试验,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每次5~10ml;安乃近注射液,每次5~10ml。或者,穿心莲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等,经肌肉注射后,皆有不错的效果。羊感冒治疗,预控继发感染为主。试用抗菌类药物,复方氨基比林,每次10ml;青霉素,每次160万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每次50万国际单位。上述兑蒸馏水,每次10ml,混合均匀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治愈效果更好些。个别病情较严重病例,用青霉素,每次16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比如:地塞米松,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些。

6 羔羊痢疾

6.1 流行调查

此病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毒血症。此病致病菌,有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等。病初羔羊精神沉郁,头垂背弓,停止吮乳,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呈黄绿、黄白甚至灰白,部分病羔后期粪便带血成为血便。病羔虚弱,卧地不起,常于1~2d内死亡。

6.2 防治措施

准确估算预产期,产前20~30d、产前10~20d,用羔羊痢疾甲醛菌苗,母羊大腿内两侧,皮下注射,每次用2~3ml,能确保出生羔羊有较强的免疫效力。羔羊初生时,做好断脐工作,避免弄伤羔羊。控制羔羊进食量,确保均匀喂食。有痢疾症状,可用抗生素,配胃蛋白酶,每天灌服2次。或者,用磺胺脒,每次0.5g;鞣酸蛋白,每次0.2g;硝酸铋,每次0.2g;小苏打,每次0.2g,每天服用2次,连续用3~4d。羔羊脱水严重,每天应补充体液1~2次。

[1] 买买达发·那孜木.规模化羊场中羊病的防治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2):21.

猜你喜欢

羊场毒血症肌肉注射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西红花苷-1经大鼠肌肉注射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