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古代汉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探讨
——以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为例
2017-04-04肖永凤
肖永凤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1)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近十几年来,许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这是我国在新时期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一个标志。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构建与之相应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并且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访谈和调查发现,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其考核评价方式仍然是采用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为主来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僵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还严重制约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2015年12月,六盘水师范学院被确定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学院自此拉开了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习探讨以及教学改革活动的序幕。“古代汉语”课程是文学与新闻学院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问题,具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
一、古代汉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国很多应用型高校的中文系、文学院或文史学院等都开设了古代汉语课程。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已将古代汉语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的必修课来开设。自2009年升本以来,古代汉语一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安排在第4、5学期开设,2016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古代汉语课程的学时为108,两个学期各占54;从2016级开始,古代汉语学时改为80学时(两个学期分别为48、32)。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与现代传媒方向)、2016级新闻学两个专业都将古代汉语作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安排在第5学期开设,分别开设72学时和56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2014级、2015级、2016级秘书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古代汉语安排在第4学期开设,开设的学时数有所不同,2014和2015级为72学时,2016级为60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
通过对文学与新闻学院近两年来各专业古代汉语试卷、考核成绩、学生学习等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可以看出古代汉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化,难以体现专业特点
不论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近几年新设置的秘书学、新闻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期末考试无一例外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汉语言文学有一个学期是考查)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同于考试,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这种“一考定结果”、一刀切的学习评价方式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只关注学生在试卷上呈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在古代汉语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情况和对古代汉语课程知识要求的差异性。
(二)考核评价内容理论化,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
通过调阅分析近两年的古代汉语试卷、考查试题,发现三个专业的古代汉语试卷偏重于对学科知识的反复考察,基本题型无外乎填空、选择、术语解释、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标点翻译古文、繁简字转化等,客观题占80%以上,主要考查学生对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记忆,对古代文献中某些段落的理解,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运用题;考核内容重视知识评价,但忽略了能力评价,学生戏称为“背多分”,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主体“被动化”,考核成绩偏低,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在一刀切、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接受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其考核结果并不全面。
通过对各专业(含专业方向)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总评成绩的统计(见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班级的古代汉语成绩偏低,总评均分仅为70分左右,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新闻与现代传媒方向)2014级、秘书学2014级,卷面成绩及格率仅为25.4%,总评下来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补考,补考的结果也不容乐观,两个班共有25人重修,占了总人数的25%。有鉴于此,任课教师进行了反思,降低了秘书学2015级的试题难度,该班成绩得以提升。但是,通过降低试题难度提升成绩仅为权宜之计,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是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各方面综合改革。“评价主体‘被动化’现象会造成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边缘化’和‘消极化’等不良后果,严重制约了评价体系的正向功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自主学习以及积极进取”(邓红华,2015)。
表1 各专业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统计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理论化、评价主体的被动化不能实现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全面性与公正性原则。这些问题在我国新升本科院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评价体系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极不相称,无法实现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激励促进作用,改革评价方式迫在眉睫。
二、古代汉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
(一)认真解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考核理念
2015年12月,六盘水师范学院被确定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以后,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文学与新闻学院重新对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修订了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并推动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师资,以及在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文化宣传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新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熟悉我国新闻管理法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新闻行业技能,能够适应传媒业发展要求,从事采写编评摄、新媒体传播、媒体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秘书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及相应的研究能力,掌握秘书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辅助领导统筹决策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融参谋辅助、运筹协调、服务管理于一体,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秘书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古代汉语课程教师应认真解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转变过去一刀切的、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认识“研究型、教育型培养模式突出的是语言理论的传承和研究,应用型的培养模式应当突出理论指导下的语言现象分析、积累和应用”(包克菲,2013),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根据各专业对古代汉语课程的不同要求,积极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1.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动态化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培养的有机结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兼顾专业特征、职业岗位需求和学校定位、学生的能力需求等因素”(包克菲,2013),不同专业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需求不同,同样是古代汉语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上应该有所区别,因为这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能够在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并推动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师资”,秘书学专业则是“培养……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秘书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新闻学专业是“培养……从事采写编评摄、新媒体传播、媒体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在考核方式上,一方面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实践相结合,平时练习、语言现象分析、小论文等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可以考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中学古诗文的解读分析、新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秘书学专业的古代文献查阅检索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随机提问、小组讨论、课外实践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当然,要打破“一考定结果”的局面,最关键的是要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比例,合理分配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这二者之间的比例可以改为4∶6或5∶5,有的专业可以改为6∶4,有的专业甚至可以取消期末卷面考试,采取小论文、课外实践等方式评定综合成绩。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平时的讨论、实践中积极展现自我,也利于老师关注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动态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实践能力。
2.针对学生实际,力求评价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通论知识包括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语音、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考核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要避免千篇一律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闭卷考试。第一,在期末试卷考试的题型上也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主观题、语言知识分析运用题的分量。例如,根据专业特点,可以考核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汉字形义关系、词义系统的归纳梳理,新闻学专业学生对新闻评论中某些成语典故的理解分析。第二,除了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点可以采取试卷测试以外,注重对各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考核评价。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应该围绕“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新型师资”应该具备的语言文字素养、教学研究能力情况来开展,结合学生的语言文字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进行考核评价;新闻专业的古代汉语可以考核学生在采写编评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典故成语的正确使用情况;秘书学专业的古代汉语应该注重考查学生对古代文献的了解、对古籍资料的查找检索以及语言文字相关工具书的使用能力。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将古汉语通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3.全面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力求评价主体“主动化”、“多元化”
为了避免传统考试“一考定结果”带来的很多学生平时混日子、期末“背多分”的不良倾向,各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考核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例如平时的学习态度、小组讨论情况以及课外实践、小论文完成情况等等,并按照一定比例给出相应成绩计入总评成绩,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在这种全程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的“主动化、多元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课外的表现、小组合作中的情况只有本人及同学或辅导员等最清楚。“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评价者是学习者本人,学生内在评价关注和强调的是自我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我调控。让自我评价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学生的一种自我诊断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蒋光明,2005)。因而,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时,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辅导员评价等多种方式交互进行,让评价主体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起到激励促进自我发展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同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在考核评价方式上要跟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脚步,任课教师不仅要通过考核评价来检测学生对古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应用古汉语知识解决问题、探究语言现象的能力。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任课教师只有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构建一个多元化、全程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代汉语课程考核评价,才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包克菲.2013.“古代汉语”课程如何实现综合应用型专业能力培养取向[J].现代语言(语文研究版),24(8):116.
邓红华.2015.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类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44(3):111-115.
蒋光明.2005.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