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龙门史,千载全真心
2017-04-04猗猗
猗猗
始祖丘处机
丘处机是龙门派的创始人,但是他为国人所知却并不是因其历史身份,而是因为金庸老爷子。在《射雕英雄传》开篇,丘处机就曾闪亮登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绦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
在武侠小说中丘处机是全真派的高手,武艺高强,有丰富的江湖阅历和人生经验。性格特征为勇敢坚强,疾恶如仇,性情火爆,正义感强。重视民族大义和江湖道义,有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古代侠义精神的化身。但其性格自负,固执,看中名誉,急躁鲁莽。
可是历史上的丘处机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丘处机生于金朝年间,山东人,祖辈父辈皆是农民,自幼失去双亲,有兄嫂抚养成人,尝遍人间辛苦。虽然也有文献写其“家世栖霞,最为名族”,但丘处机在《满庭芳》词中有写道“幼稚抛家,孤贫乐道”,所以他贫民出身的记载更为可信。而此时他还不叫丘处机,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其原名是什么,处机二字,还是后来他的师父王重阳取的。
可能这样的人生来就是要当道士的,他在从童年时就已向往修炼成“仙”,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山林之中,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大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之风。而松树更是与道教有密切关系,道教典籍有记载侯道华由松树飞升的传说,其飞升时“松上有云鹤盘旋,箫笙响亮,道华突飞在松顶坐……俄顷,云中音乐声幢幡隐隐,凌空而去”。所以丘处机栖于松树下,也是取这个寓意吧。也有传说,他为了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直到找到为止。
虽然丘处机生于正是南宋与金并峙之际,是时虽然时局动荡,但此时道教却相当兴盛,那个时候进入道教的竞争,对比当下的公务员考试也不逊色。终于在公元1166年,已经19岁的丘处机(注意,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终于进入了道教,终于当起了自己羡慕已久的道士,入道之后,他独自到山东文登县西北的昆嵛山烟霞洞修行。
翌年,道教创始人王重阳到山东宁海县传道,名噪一时。当消息传到人烟罕至的昆嵛山之后,丘处机听到这个惊人的喜讯,立即简单打点行装,便火速下山,直奔宁海城而去。待到王重阳见到丘处机后,“知其非常人也”,先收在了门下,却并没有让他拜师。而后丘处机的勤勉好学、虔诚机敏深得王重阳的器重与喜爱,不但经常与他终日晤谈,还赠他诗曰:“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丘处机“拜而受之”,愿从此“旦夕亲侍左右,甘洒扫之役”,并“遂执弟子礼”,正式成为了王重阳的弟子,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邱祖(为避讳孔子,故用邱)。
而丘处机这个名字也将永载史册,名镇全真。
在拜王重阳为师之前,丘处机一直是个文盲,在跟随王重阳的三年时间里,王重陽教他一边学习一边读经,让他掌管文函,逼迫他学习文化。王重阳在教诲丘处机三年就离世了,临终有言:“处机所学,丹阳当造就之。此子异日地位非常,必大开道门。吾辈不及也”。
在王重阳去世之后,丘处机守墓三年,而后携蓑笠,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潜修七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六年,始创龙门派。
在数十年后,丘处机也不负师恩,他远赴西域大雪山,踏上了万里西行的征途,这也是全真教鼎盛的开始。
公元1200年,丘处机带领弟子18人前往西域。历时4年,行程万里,74岁高龄的丘处机终于会成吉思汗于雪山,当时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内心十分欢悦,立即设宴款待丘处机师徒一行,并且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丘处机坦诚地直言:“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成吉思汗爱其诚实,又问起统一天下之策时,丘处机对曰:“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并且建议成吉思汗“少杀戮,减嗜欲,敬天爱民”。丘处机提出的主张,成吉思汗都欣然接受。因此,后人评说丘处机有“一言止杀”之功,以自己的影响劝说成吉思汗曾令“止杀”,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乾隆也曾对丘处机赞道:“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龙门始创
全真教因《神雕侠侣》为人所熟知,外人看来以为全真教只是一支单一的流派,其实不然。在全真教下共有七个流派,称为全真七派,是由当年王重阳的七位弟子——全真七子所创立,分别是马钰的遇仙派,谭处端的南无派,刘处玄的随山派,丘处机的龙门派,王处一的仑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孙不二的清净派,道教称“北七真派”。
其中,丘处机所创的龙门派是现在世界道教的主流,是全真七派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主流教派。
当年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弘扬道教全真派,而后丘处机在王重阳仙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他隐居磻溪潜修七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六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就是在此时,丘处机创立“龙门派”。因在龙门修行,故而取名“龙门”。
丘处机后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观,并职“高功”,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对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诫,而此时丘处机已名声大振,而龙门派也因此名声在外,发展迅速。
在元初时候,丘处机因被成吉思汗所尊重,叹为神仙,赐爵“大宗师”,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请丘处机掌管天下宗教。龙门一派的发展在此时更是达到了巅峰。
龙门信仰
龙门派教义思想承全真道教祖王重阳之传,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以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至清代王常月中兴,力图恢复全真初宗,强调真功真行,以持戒为基,见性为主;闵一得进一步融摄儒佛,开“龙门方便法门”,以三教同修,修身寡过。“惩忿窒欲、融汇儒佛、遵行戒律、勤练内丹”,此四者大体上是现今龙门派最基本的观点。
在龙门派的教义中,出世思想浓厚。在王重阳祖师与七弟子的诗文中,讲到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狱”“火宅”,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以离“苦海”。
道家讲求飞升为仙,自然少不了讲求养生。龙门派的养生之道可以归结为“尚实守常、保养神气、性命双修、内外兼行、合于大道”二十个字。这在他们的创始人丘处机身上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丘处机在养生思想尚实守常,不弄玄虚,表现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其后辈尹志平在《北游语录》中说:“有人劝长春师父少施手段,必得当世信重。师父不顾。至于再三,劝者甚益。师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未肯一日弃去。”
《道德经》有云:“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真也。可见丘处机之学,是以实为归,斯老氏之正传,而重阳之的裔矣。
龙门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余绪,以精于内丹学著称于世。其门下拥有许多著名内丹理论家,如伍守阳、谢凝素、柳华阳、刘一明、闵一得,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所著的内丹书,较其前辈,有承袭,也有发展,总的特点是功法更细致,更浅明。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龙门派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龙门派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性命双修。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基础。而在龙门明心见性只是入门,最终目的是为了识道,龙门识道的境界要比明心见性之后的最高层次高或平等。
在修炼方面,龙门派基本沿袭了全真家风,它的特色是注重清修,以“性命双修”为主学,讲究识心见性,独其全真。提倡修炼内丹,主张三教圆融,直追“永全真性”的目标。丘处机提出首先要勘破生死之关,对人的生死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其次,他强调要炼心磨性,对炼心磨性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再次,他根据天道四时变化,认为必须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基础上,则而行之,必须根据季节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炼养之方。在修炼方法上,龙门主内丹修炼,兼修符箓,是具有独特的内丹理论。
龙门派倡导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祖师王重阳谓:“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计。”而后丘处机也很好的践行此道,在与成吉思汗的交谈中曾称:“学道之人,世人爱处不管,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也就是说世人爱去的地方我们不去,住的地方我们道士不住,不要声色犬马,我们的娱乐就是清净;要摒弃重口味,要认识恬淡之美。
可是后来,随着组织的扩大,特别至元初进入鼎盛以后,原来简朴的草庵,变成雕梁画栋的大殿高堂,宫观又拥有不少的田产,眼见着也不能住茅庵草舍,所以这些初始的制度被逐渐演化,宫观的管理制度和清规戒律也随之逐步完善。因为我国佛教的制度早已完善,故而龙门派的制度和规戒,大部分仿效佛教,使之完整和实行严格,这在道教诸派中是首屈一指的。
龙门功夫
古往今来,龙门派在宗教意义里并不是一个武术流派。但是在历史的兴替中,因为有了身怀绝技的武道们的不断加入,以及应自身护道和扩张势力之需,其武术技法和层次内容才得以不断精锐演进,最终集成了各家之长形成武功门派,在深山庙宇内秘密流传繁衍至今。武当全真龙门派就是在承袭了宋元内家拳之后,于明朝年间逐渐在武当山地区集成的一支重要武术流派。它不仅是正宗的全真嫡统,而且深与武当本山的多家道流并融,所以史学家无法具体将某位宗师确定为该支的开创者。
关于武当全真龙门派的形成背景与年代,从现有资料来看,至少在元末时期已有著名道士吉志通、鲁大宥、汪真常等人,先后将全真派带入武当山衍宗传绪。身兼众学的武当道士鲁大宥,就是在这一时期构筑了继武当五龙派之后的具有该山特色的武当派雏形。稍后又有以“太和真人”张守清为代表,由清微、全真等多派合宗的道系进一步在武当山全面盛行,这标志着武当法派在武当山地区的融合成形。
然而真正以武术兴名的武当派武术,则是张三丰给后世带来的影响。紧接这一时期之后,武当全真龙门派武功终于走过积累转型的漫长阶段,正式定型并开始走出武当山传播。从元至清,虽然全真龙门派已在武当山传衍数代,甚至不乏有赵复阳等大批高道隐游其间,但武当全真龙门派的真正盛兴,应始于清初。随着龙门派第四代白玄福和第七代王常月等人在武当山的一系列传教活动,武当全真龙门派于清初已成大势,并迅速向湖南、河南、陕西、安徽、福建、甘肃、青海、山西等地辐射开来。此后由于社会动荡,以及受到历年战事的严重影响,武当本山全真龙门派一直处在衰颓的状态中,武当全真龙门派武功也随之分派而散落各地。
武当全真龙门派武功一直保留了秘传的形式在道教内部流传下来。它以内丹修炼为核心支柱,据五行阴阳学说为理法,熔养生防御功能于一炉的拳功体系,是支撑武当武术的一大重要流派。经过武当拳法研究会25年来的挖整统计工作,现得知武当内家拳已有29个门派被挖掘现世,澄证了武当山龙门、天罡、太乙、清虚四大门宗,以及三丰、真武、榔梅、篷莱等诸派共存的历史可靠性。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当龙门派的发展历程中,其武术拳功传承内容在民国之前一直蛛线嗣守,未发生过较大的断层现象,并伴与陕西、河南等外地文化元素的渗融,与其自身成形后的散播壮大,成为武当派中传承最久、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正宗流派之一。据现存文字资料考证,武当本山近一百多年来的武术一直以龙门派为主流,其他共存的各派武术传人大多同时拥有龙门派嫡统身份。
回观我国近代武坛,龙门派先后出现过朱永才、刘诚喜、许诚龄、李元通等一大批武术巨匠;时至今日,其传承者尚有赵信慧等隐士,堪为武当龙门派武术的当代实力人物。也因为这些人物,全真龙门派武术瑰宝,历经数代高道撷精而成的武技得以传承。
衰落与中兴
全真教因丘处机的“一言止杀”,在元朝政权的支持下,一度出现了鼎盛局面,名满天下,香火不绝。
福兮祸之所倚,也正是因为全真教与蒙元政权的亲密关系,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统治者对其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全真道士的名额减少、合并了大量宫观并禁止私建、没收大量全真宫观的土地,这些举措极大影响了全真教的发展。这些是外部原因,但其内部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全真教注重宗教炼养实践,注重的是个人的内修,这种内修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成仙证真”实践的不切实际性;“识心见性”内涵的无限扩大性;修炼方法的局限性;组织的严格性;自身欲望的无限膨胀性。这些不足致使全真教从内部潜藏着衰落的迹象,终于在元末凸显出来,造成了有明朝一朝再也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全真高道,全真教陷入了沉寂状态。
虽然我们所知明代皇帝如永乐、嘉靖虽然笃信道教,大修宫观,但是他们所信奉的是正一教,并非是全真教,在道官的选择上重正一、轻全真,因而,道官绝大多数都是正一教的道士,全真教的道士则不在其列,呜呼,呜呼!
在内外交困之下,全真教昔日的光辉再也不复存在,因而,出现了所谓:“是时元门(玄)冷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师隐青城山不履尘市五十余年。面壁内观,不以教相有为之事累于心,弟子数人皆不以阐教为事,律门几致湮没”的景象。想来令人心惊,一个宗教的辉煌已过,教内的有志之士也都不再理事,弟子也不以修道为重,一个门派几乎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掉了。
虽然龙门派也随全真教受到抑制,由官方宗教变为民间宗教,但他们渐隐山林,转入秘传形式流传并保存下来。全真各教派不再拥有昔日的优渥政策,但龙门派依然高道辈出,星星点点地承袭了龙门遗宗。
终于在明末清初,全真教龙门派迎来了重要阶段,有一个人的出现,进行了龙门派宗教内的改革,让这个门派再现辉煌,由沉寂走向了中兴,他就是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
王常月是山西人,小时候有道人说他是“樵阳再生矣”(樵阳子是明代名医李荥),说完道人就不见了,家人就觉得此事异常,后来王常月十几岁时候就有了很笃定的向道之心,继而拜到了张麻衣的门下,跟随师父遍游名山,逾越险阻,风霜道途,岁月寒暑。后来到了王屋山遇到了赵真人,在张麻衣的引荐下拜其门下,跟随修行,书中有载:“师再拜受教,周流诸山间,甘苦备尝,搜览三教经书,孜孜不怠。过一古观中,道籍颇多,昼夜检阅,每乏灯以香续火,光照而读。”后王常月得赵真人衣钵,赵真人说:“得人而传,非勉强也。子于二十年后游燕京,谒邱祖于白云观,是道行之时也。”
王常月的经历与丘处机有些相像,年少之时便有坚定的向道之心,后拜名师跟随修炼,并且名师都有预言,他们都会对全真教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遥遥呼应,似是注定。
在顺治年间,王常月开始了改革的宏图大业,第一步是北游京师,来到了当时的全真教祖庭白云观,挂单灵佑宫。由于战乱已破败不堪,道士纷纷解散。据说当时观内有一姓俞的居士,王常月受其邀请入住白云观,开始了振兴全真教的活动。而外部条件在此时也是有利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汉人,实行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治条件。加上当时民族矛盾尖锐,使一批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又耻于剃发易服的明遗民,不愿事清,而愿隐居山林或遁入佛道,为道教的复兴扩大了道士来源。
王常月清醒的认识到宗教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他审时度势迎合满清统治阶级的要求,在道教改革思想中明确的提出了道民守法尊君的主张,这种本土道教文化对百姓的教化,正是入主中原的满清统治者维护其统治所必需的。顺治帝在利用全真教的社会教化功能为其政权服务的同时,也认同并接受了汉族的其他文化,获得了顺治帝的认可,全真教开始由民间宗教再次升格为官方宗教,并赐他为“国师”。
同时他打破了全真龙门派的秘袭形式,转为公开传戒,规范仪轨,被后世奉为“龙门律宗”,视作正统。于是在顺治十三年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并赐紫衣与他。当时轰动了整个大江南北,求戒者络绎不绝。
在康熙即位以后,王常月依然博得了康熙帝的信任,继续开展振兴龙门派的活动。经过数年的努力王常月在京师已经打下了基础,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走向。于是,王常月在康熙二年率领弟子詹守春、邵守善等人南下传教,在南京碧苑登坛说戒,系统阐释全真教龙门派的思想特点。此后,又传戒于杭州、湖州一带,最后至湖北武当山,传戒于玉虚宫,一时归附受戒者很多,从而为全真教在江浙湖北一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史载:清朝中叶以后天下道士多为龙门,呈现出“龙门临济行天下”的格局。近代百余年里,龙门系统开枝散叶,支派衍生,渐成当代道教主流之一。
王常月也被后人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康熙十九年,他传衣钵于弟子谭守成而后飞升。后于康熙四十五年,赐号“抱一高士”。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称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
龙门现状
现在龙门派依旧有许多的分支在各地发展,香火鼎盛。而最近龙门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在2016年的一则新闻中,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出家,成为全真教龍门派第一位“90后”道长。这位女道长叫钟嗣源,据她介绍,因为自幼酷爱传统文化,所以在大学期间,深入地了解中医和武术的知识,而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却对此毫无兴趣。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弘扬传统文化,1991年出生的钟嗣源,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在201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出家,而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父母虽有不舍,但依然支持她的决定,钟嗣源也因此成为泸州市唯一的全真教龙门派“90后”道长。
钟嗣源在说起对于道教教义理解时讲:“爱国爱教和之本,上善若水道之精!道教思想根植中华文明,道教人士除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还要能够运用互联网培养起中华文明复兴的土壤,最重要地是要与时俱进地将宗教教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经过数百年的时光淘洗,龙门一派几经浮沉,隐于山,隐于市,从刀下救出万千百姓,从道义中渡化芸芸众生,造福世人,功德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