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庙乡桑赤锈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7-04-03黄盖群曾益春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果桑桑椹锈病

危 玲 黄盖群 刘 刚 曾 贞 曾益春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桑赤锈病(AceidiummoriB)是一种为害桑芽、桑叶、嫩梢和花椹的真菌病害,俗称金叶、金桑、黄疽、赤粉病。桑赤锈病在四川地区发生较少,2016-2017年在南充市嘉陵区部分果桑基地发现有赤锈病发生为害,2017年宁南县由于春季雨水频发导致少量桑赤锈病发生。本文针对近一两年对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果桑造成一定损失的桑赤锈病,介绍其为害果桑的症状、发病规律,分析其在新庙乡果桑产区发生为害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1 桑赤锈病的症状

本病发生时,嫩芽染病后畸形或弯曲,不能萌发。叶片染病,最初在叶片背面散生圆形有光泽小点,逐渐隆起成青泡状,然后颜色变黄,表面有点状分布的壶状锈孢子器,从锈孢子器中喷出鲜橙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布满全叶。新梢、叶柄、叶脉染病后也出现弯曲畸形,沿维管束方向呈纵条状扩展。桑花和桑椹染病后局部肥厚或弯曲畸形,后期布有橙黄色粉末[1],导致桑椹不能食用。桑赤锈病大面积流行时容易引起大量断枝,导致桑树秋期生长受阻[2],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挂果枝条造成桑椹减产。

2 桑赤锈病的发生规律

越冬枝条上的芽和最接近芽部的病斑是该病的初次侵染源[3],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随着桑树生长发育,越冬的菌丝也在桑树组织内开始发育,桑赤锈病菌侵入桑树的幼嫩绿色组织后,菌丝沿着细胞间隙生长,到达表皮层形成锈子器,锈子器成熟并突破表皮组织,喷散出成熟的锈孢子,这是初次侵染发病。成熟的锈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桑树幼嫩组织表面以后,遇到适宜的环境,很快就发芽,侵入桑树组织内,开始下一个世代发育。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不断进行再次侵染,夏季遇到高温时停止发育。秋季气候适宜时,新梢上的病菌还可以形成锈孢子,发生再次侵染。寄生在桑上的各代病菌,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发育后,以菌丝束态在桑树枝条和桑芽内越冬[4]。

3 桑赤锈病在新庙乡的发生原因

3.1 没有认识到桑赤锈病对果桑的为害

新庙乡主要以果桑种植为主,近年来重点在防治桑椹菌核病和桑椹浆瘿蚊,没有认识到桑赤锈病对桑椹的为害。因此在开春桑芽萌动时没有做桑赤锈病的预防工作,随后在桑叶上发生时也没有引起重视,后期4月底-5月初,在桑椹上出现病征时,又正逢桑椹即将采收,不能使用农药,导致赤锈病在桑椹上的为害蔓延。

3.2 果桑种植户夏伐习惯不好

3.2.1 部分果桑园没有夏伐习惯

新庙乡部分种植户的果桑园连年不夏伐,从两方面导致了桑赤锈病的发生。一是不夏伐的桑园树型杂乱,春季枝叶茂密,影响通风透气,果桑园内田间相对湿度过大,适宜桑赤锈病的发生;二是不夏伐的果桑园赤锈病的锈孢子可以在枝叶上不断重复侵染,从而成为邻近夏伐果桑区秋季及第二年春季桑赤锈病的重要菌源[5]。

3.2.2 成片桑园夏伐持续时间过长

新庙乡果桑种植面积大,基本上是成片种植,而果桑种植户进行田间管理的时间早晚不一,整个新庙乡夏伐持续时间往往超过20d,早夏伐的,7d后夏芽便萌发生长,抽出枝叶,此时很容易遭到来自还未夏伐的桑树上的桑赤锈病锈孢子的侵染,因此,迟夏伐的桑树起到了桑赤锈病传播的中间桥梁作用。

3.3 果桑园没有采叶习惯

新庙乡的种植户种植果桑一般是以销售桑椹为目的,养蚕的果农很少,加之有些果桑品种的桑叶不适宜养蚕,所以整个新庙乡几乎没有采叶习惯。而春、秋季是桑赤锈病易发期,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叶(包括已发病的病叶),就增加锈孢子再侵染的次数,导致病害发生、病原累积。

3.4 果桑园管理不到位

新庙乡对全乡的果桑园缺乏统一管理,夏伐及冬管结束后,未及时清理桑园或清园不彻底,为赤锈病菌在芽上越夏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导致桑赤锈病越冬病菌存留基数大,任桑枝存留桑园中。

3.5 有利的气候条件

近两年,南充地区冬季气温偏暖,有利于桑赤锈病病原菌越冬;春秋季雨多风大,温度适宜,利于桑赤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4 桑赤锈病的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清洁桑园

夏伐后要及时将枝条运出桑园,冬管后进行彻底清园,将一些受害的枯枝和残叶全部剪掉,集中烧毁,减少桑赤锈病菌越冬场所,降低次年病菌基数。

4.1.2 合理施肥

果桑全年施肥2次。第一次施肥在夏伐后,施用复合肥,此次施肥是为了增强树势,增加桑树对赤锈病的抵抗力。第二次施肥在1月,结合桑园冬季管理重施基肥,以油枯或清粪水等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适量添加复合肥或者果树专用肥,避免使用尿素。此次施肥防治桑赤锈病的关键是调控桑树花芽分化,控制叶片生长,叶片长势过旺会影响果桑园内通风透气,加大果桑园的田间相对湿度。

4.1.3 控湿管理

桑树开花期多雨潮湿的果桑园,要降低桑园内的田间相对湿度。主要方法有:开好厢沟、围沟,以利桑园排水排渍,保持桑园田间不渍水;人工或化学方法清除田间杂草;春秋易发病期间要保持桑园净作;果桑园夏伐后要适当留条,冬季适当短梢,保证每亩有效果枝3000~4000根,有效条长4500~6000m。

4.1.4 统一夏伐、冬季短梢

桑椹采摘结束后统一进行夏伐,春期感染的大部分赤锈病病原菌可以因桑叶、枝条的剪去而从桑园中去除,从而切断春季桑赤锈病病原向夏秋季过渡的途径。在冬季适当短梢,能有效控制果桑的病原累积[4][6][7]。

4.2 物理防治

4.2.1 摘除病果、病叶、病芽、病梢

春季发病初期采取人工摘除病芽、病果、病叶、病稍并远离桑园集中深埋,降低第二年的病原基数,是控制病原扩散的最有效途径。

4.2.2 尽量有效利用桑叶

可以采摘桑叶养蚕,或者将桑叶用于制茶、桑叶粉或饲料等。

4.3 化学防治

越冬菌丝是次年桑赤锈病流行菌源,切断初次传染源,是控制病原扩散最有效的途径[8],而果桑由于需要挂果不能进行冬伐,所以及时有效地使用农药是控制开春后的第一次侵染,是春季预防桑赤锈病侵染桑椹的关键。

第一次化学防治掌握在春季桑芽脱苞时,起预防作用;第二次化学防治在桑赤锈病发生初期,病叶上“泡泡纱”状病斑未转黄色前。化学防治重点喷洒嫩叶、新梢、花椹,隔20 d 喷1次,连续喷药防治2~3次。为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必须采取联防联治的措施[9]。

防治药剂有 25% 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40% 拌种灵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20% 萎锈灵乳油 400 倍液、70%代森锰锌 500 倍液或 40% 灭病威 600 倍液,可使锈孢子变焦死亡[10],5%己唑醇悬浮剂 2000 倍液防治桑赤锈病效果最显著,春季防效可达95%以上,夏秋季防效可达 80% 以上[11]。

5 总结

近年来,经过各级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一度对四川丘陵地区果桑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果桑“一病一虫”——桑椹菌核病和桑椹浆瘿蚊,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果桑产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此形式下,四川的果桑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一些为害果桑的次要病虫害引起重视并及时预防,避免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后遇到适宜环境条件流行成灾,以保护果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郑声镛.桑树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237-239.

[2]白锡川,柳丽,沈三毛.病芽的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的影响[J].蚕桑通报,2005,36(3):21-23.

[3]郭堂勋,莫贱友,李焜华.广西桑赤锈病和桑锈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措施[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5):439-440.

[4]夏志松,蒯元章,钱月初.太湖地区桑赤锈病侵染循环的调查[J].蚕业科学,1987,7(1):8-12.

[5]游春平,王卫芳,何念杰,等.江西桑赤锈病发生规律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报,1994(6):113-115.

[6]白锡川,朱燕,沈汉初,等.桑赤锈病的研究及防治进展[J].江苏蚕业,2012(1):9-13.

[7]沈柏鹤,潘金湘.春伐桑夏季剪梢防治桑赤锈病试验[J].蚕桑通报,31(2):22-23.

[8]堵鹤明,浦冠勤,郑声镛.桑树赤锈病发病规律的探讨[J].江苏蚕业,1980,(1):11-18.

[9]邱国祥,王智,徐永进,等.琼中县桑赤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蚕业,2012,33(3):55-57.

[10]韦瑞栋,莫润先,林东.桑赤锈病在环江县的危害及防治[J].广西蚕业,2006,43(3):34-35.

[11]龙尚贵.蒙山县桑赤锈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J].广西蚕业,2007,44(4):22-23.

猜你喜欢

果桑桑椹锈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锈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