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 融合发展 开创凉山蚕桑产业发展新局面

2017-04-03王其明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茧丝桑椹蚕种

王其明

(凉山州蚕业管理局,四川 西昌 615000)

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6.04万km2,辖17个县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多年来,我州坚持实施持续稳定的蚕桑茧丝产业发展政策,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蚕桑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生产优质桑椹3.67万t,优质蚕茧2.6万t,蚕桑茧丝综合产值达到38.6亿元以上,其中,蚕农茧款和桑椹收入达到11.6亿元以上,蚕桑产业成为我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主要做法是:

1 抓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

按照“优质、高效、规模、集中”扎实推进优质蚕茧、优质桑椹、优质蚕种三大基地建设。

1.1 扎实推进优质蚕桑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省级蚕桑发展项目、产业融合项目、农发项目等支持,整合项目资金,依托龙头企业、重点乡镇,先后在宁南、德昌、冕宁等地通过土地流转、返租倒包、大户经营等形式建设“6215”粮经复合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850亩,现代蚕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亩,今年新建优质桑园达到23900亩,有力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

1.2 扎实推进优质桑椹基地建设

坚持蚕茧与桑椹生产互融共生、协调发展原则,以“果叶兼用”桑园为重点,优质桑椹生产基地突出品种搭配、水肥管理、绿色防控、冷链物流、加工营销建设。2017年,德昌县成功召开全国第二届果桑产业发展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州桑椹产业快速发展,新建果叶兼用桑园6950亩,桑椹产销两旺,量价双增,桑椹收入达到2.19亿元,成为我州蚕桑产业多元发展的重要支撑。

1.3 扎实推进优质蚕种基地建设

我州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整合生产单位的扶持资金,进一步增加蚕种生产投入,加大原蚕基地基础设施和制种、保种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蚕种生产条件,建成了会理县云甸、德昌县永郎、西昌市月华等乡镇原蚕基地,州、市蚕种场已成为全省产量最大质量最优的蚕种生产基地。2017年,全州计划生产原原母种5000蛾,原原种1.5万张,原种1.2万张,一代杂交种70万张(折净),目前,蚕种生产目标已基本完成。

2 打造特色品牌,增强竞争优势

近年来,依托凉山茧丝和桑椹质量优势,扎实推进茧丝、桑椹特色品牌建设,“凉山桑蚕茧”和“德昌桑椹”在全省茧丝行业中率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宁南“南丝路”牌蚕茧获中国驰名商标,宁南“南丝路”牌茧丝和会东“锦绣绿”牌蚕丝被获四川名牌和著名商标,我州及宁南县、德昌县先后被中国丝绸协会、中国蚕学会批准命名为 “中国茧丝之都”,“中国蚕桑之乡”,“中国果桑之乡”,凉山蚕业、凉山茧丝、凉山桑椹的品牌优势正在显现。

3 狠抓科技兴蚕,提升产业水平

3.1 抓桑蚕新品种推广示范

建立了叶用桑、果叶兼用桑品种对比试验园和桑蚕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与西南大学、中蚕所、省蚕研所和省属蚕种场等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成果转化,助力蚕业发展。今年全州示范推广雄蚕品种1500多张,芳·绣×白·春4000余张,引进中蚕所抗病新品种华康3号200余张,安排布局在宁南、会东、德昌、冕宁、普格等蚕区试验示范,为我州桑蚕品种更新换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抓技术措施落实

制定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凉山州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6个农业地方标准,狠抓“五化六配套七统一”技术措施落实,强力推进蚕业标准化生产。全州小蚕共育面达到100%,纸板方格蔟推广使用面达95%以上,省力化蚕台推广使用面达85%以上,蚕茧仪评收购实现全覆盖。

3.3 抓桑园病虫害统防

针对近年来在宁南、会东危害严重的桑螟虫,先后邀请中蚕所、浙江大学、省厅植保站、省厅产业处蚕业站和广东百乐宝公司等单位、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到我州实地调研,三次组织召开桑螟综合防控专题研讨会,研讨防控方法,明确防控重点,制定应对措施,桑螟综合防控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虫口密度大幅降低,虫害损失大幅减少,为今后桑园病虫害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4 创新种养模式,推进融合发展

4.1 着力创新种养新模式

大力推进“6215”粮经复合种植桑园、“果叶兼用”桑园种植模式和多批养蚕、大棚养蚕,工厂化、专业化养蚕等省力化、优质化、集约化养蚕新模式,大幅提高了蚕业比较效益,宁南、会东、德昌、冕宁等县部分蚕区亩桑效益突破1.5万元,形成了桑园立体种植、养蚕省工省力、收入大幅增加、粮经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模式。

4.2 着力培育蚕业新型经营主体

引导蚕农依法对桑园进行合理流转,重点培育运行规范、优势突出的蚕业专合社、适度规模经营的蚕业家庭农场和“户有5亩桑,收入5万元”的蚕桑种养大户,支持和鼓励茧丝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建桑园、采取“返租倒包”等方式培育种养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构建企业带产业、共育户带农户、“公司+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蚕业生产经营体系。

4.3 着力推进蚕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各县(市)已建成的现代农业蚕桑产业基地为基础,以提高蚕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循环式热风烘茧和自动缫丝规模、培育观光蚕业、休闲蚕业、桑椹采摘和社会化服务为重点,构建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体系,推进蚕桑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德昌德州、宁南新村、冕宁沙坝等三个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现已初具雏形。

5 强化服务监管,确保稳定安全

5.1 维护蚕茧生产经营秩序

建立和完善了川滇两省三地毗邻蚕区蚕业经济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共商蚕业发展大计,共享蚕业发展经验,深入推进蚕业发展区域协作和管理服务,做到了种养模式、主导品种、主抓技术、蚕种供应、鲜茧收购、经营管理的相互统一,确保了新形势下我州蚕业发展稳定有序。

5.2 加强蚕种质量监管

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冷库管理,狠抓原蚕基地建设和蚕种生产指导协调,认真组织开展蚕种检验检疫,落实蚕种检验检疫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事项,严把蚕种质量关,现已完成一代杂交种母蛾检疫80余万盒,成品检疫40.7万盒,成品检验38.9万盒,合格率达到100%。

下一步,我州将按照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按照“一区”、“两园”、“三带”、“四基地”推进蚕桑基地建设,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延伸,最终实现蚕业综合效益大提升,推进我州蚕桑茧丝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茧丝桑椹蚕种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桑椹(外一首)
桑椹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