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
——以山西省方山县为例

2017-04-03田晓东吕亮卿赵聪明闫保全康志宏

关键词:方山县精准农民

田晓东,吕亮卿,赵聪明,闫保全,康志宏

(1.吕梁学院 党委办公室,山西 离石 033001;2.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3.山西省教育厅计财处,山西 太原 030006;4.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蔬菜技术开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
——以山西省方山县为例

田晓东1,吕亮卿2,赵聪明3,闫保全4,康志宏1

(1.吕梁学院 党委办公室,山西 离石 033001;2.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3.山西省教育厅计财处,山西 太原 030006;4.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蔬菜技术开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科技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是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有效途径。当前,在中央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经济策略之际,从山西方山的实例分析,提出要立足市场和资源,改变政府习惯于为农民做决策的思维,注重科技扶贫的主体性问题,着力解决好扶贫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甚至错位问题,是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的着力点和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贫困地区;科技扶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的关键在于精准。作为贫困县而言,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将供给侧改革基本特征与县域科技扶贫联动结合起来,形成供给侧推动的“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策略,紧紧盯住制约贫困的瓶颈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着力予以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

一、方山县科技扶贫现状与成效

方山县位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资源贫乏,观念落后,交通不便,区域经济结构单一,贫困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截止2015年底,方山县仍有118个贫困村,3.73万贫困人口,贫困村占比69.8%,比吕梁市高23.8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占比25.7%,比吕梁市高11个百分点,脱贫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方山县十分重视科技扶贫工作,大力强化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培育,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以“8+2”农业产业化为重要支撑,发展蔬菜3万亩,马铃薯10万亩,规模养殖场100多个,核桃林10万亩,育苗2.5万亩,中药材4万亩,累计生产菌棒235万包。目前,“方山马铃薯、黑金刚马铃薯、红美人马铃薯”获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认证,食用菌、中药材基地入选了吕梁市9个特色农产品基地,为确保食用菌的品质,方山县惠仁菌合作社新建菌类加工厂一座。在此基础上,方山县还积极上马了年生产中药饮品1000吨的中药材加工切片厂;加快实施鑫禾方山国际中药城项目,力争把方山县打造为辐射晋西北的“中药材基地县”。全县全力发展贫困群众脱贫的产业基础,将实用技术“组装配套”,使广大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使贫困群众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进入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制约方山县科技扶贫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方山县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培育农业主导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作用,在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2]但对贫困户来说,他们既是传统体制中的弱势群体,通常还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通常缺乏资本和技术,市场参与技能训练不足,大部分乡村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农民只是重复着简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耕地资源紧张,经营管理粗放,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进一步固化了他们的弱势地位。[3]

一是思想沉旧。大部分贫困农户受“靠天吃饭”、“雨养农田”思想束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新鲜事物不接受、不尝试,甚至抵触,行为懒惰,人为造成难关,信心不足。

二是有担当,敢作为的龙头组织和私营业主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各部门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反哺、扶持出现了一些想干事、愿为农民干点实事的龙头企业和私营业主,但他们往往选择条件相对好点的、交通便利点的、有点资源可利用的乡村来作为试验田,很难在贫困村实行,也很难全面铺开。

三是资金是短板。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生产发展缺资金,而搞科技脱贫,资金需求就更加大,这就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就好比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些地方把上级拨款用于发展生产、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钱挪作他用,瞎花乱用,甚至放在帐上睡大觉不用,造成使用资金难上难。

四是资源较贫乏。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个瞎子可算命。而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在交通闭塞、地处边远、又无资源可利用的村庄。由于产业化科技水平不高,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大力投入专门款项,使用传统“给钱给技术给温暖”的扶贫脱贫方式的工作,也难有“大”作为。因为,钱再多,亏的可能更多。这种现象在国内外扶贫工作中还不少见。

因此,方山县解决贫困的重点是能够在现有的自然资源下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属于“科技型”贫困。[4]

三、 驻村干部科技扶贫的基本情况

省委驻方山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是由省教育厅、省科协、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省扶贫办和吕梁学院等6个工作队组成。四年来,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上,以干部驻村帮扶为主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方山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积极发挥各个单位的资源优势,把精力向精准扶贫集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技术指导、组织培训、培养带头人、组建合作社、医疗义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表现出了所在单位领导重视、队员认真驻点开展工作、项目选的准、落实效果好等四个特点,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形成了组织有力、目标同向、上下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促进了本地农民脱贫。各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到人,贫困户帮扶实现全覆盖。让每一户贫困户家庭有一个熟悉国家政策、掌握相关技能的帮扶人在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路上给予参谋和建议。这是落实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的初衷,同时也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

第一,构建了“四位一体”机制。一是全局联动的运行机制:党委(组)书记统揽、分管领导牵头、班子成员配合、科室协助、干部职工参与、第一书记驻点落实。二是精准细致的责任机制:细化扶贫工作环节,落实到岗、责任到人。三是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科技扶贫决策要历经调研考察、方案设计、集体研究、纪要备忘等多个环节。四是严格过硬的考核机制:将科技扶贫工作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和年度党委(组)书记述职评议,开展经常性考核。

第二,建立了“三个三”制度。一是调研“三带头”,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书记带头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工作“三优先”,把精准扶贫、科技扶贫放在首位,工作优先研究、项目优先支持、经费优先到位。三是保障“三落实”,下派人员落实、人员待遇落实、与原单位工作脱钩落实。

第三,落实了“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查状态摸家底。入村、入户开展调查,查村党建、村发展、户发展状态,建档立卡。第二步,找原因建台账。分析影响村发展和农户致贫原因,分类分户建立工作台账。第三步,理思路定规划。制定“一策两规划”,努力做到户户有对策、村村有发展规划、个个单位有帮扶规划。第四步,勤协调抓落实。各单位协调沟通,合力落实帮扶发展措施。第五步,严管理促成效。严格督查人、财、物管理使用情况,实时督导工作进度。

四、从供给侧推进科技扶贫的策略

供给侧改革讨论的根本性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手段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调整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降库存、降成本、增加效益,更是从扶贫产业选择、科技扶贫项目安排等多个方面对扶贫工作形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扶贫仅仅是简单引入核桃干果、绒山羊、食用菌、脱毒马铃薯和西门达尔牛养殖等项目,很有可能还未上市见效就要求“去产能”,从而丧失“固有”的扶贫效果。显然,供给侧改革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一要注重主导产业培育,立足包扶的村脱贫科技需求,示范引领,科技起到四两拔千斤作用,为推动精准脱贫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扶贫是解决贫困地区生产技术的落后,农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根本措施。要提高科技脱贫的成效,首要的是精准施策,增强瓶颈破解的针对性。长期以来,包扶的乡村物质匮乏,而对贫困群众来说,更重要的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贫困,“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留守的基本是“老、弱、病、残”群体,再加上他们缺少新型农业技术和能人的帮带,传统的耕作模式根深蒂固,先进的发展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大多数人对发展产业信心不足,增收门路不多,使得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清,缺少引导,尽管不断努力尝试,常常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的信心,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和由此形成的思想意识,以及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劣势,是扶贫工作最难攻克的“堡垒”。

发展是第一要务,贫困村眼下最迫切的就是要发展。[6]扶贫大队来自六个单位的成员,各单位选派的队员都是一个单位的核心骨干,大家深知:扶贫工作取决于大家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干多少,干多好,更多是一份良心活儿。于是,我们“把责任扛在肩上,真扶贫、扶真贫”,把村民关注的事当成大事办好成为每个队员的共识。

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各自单位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以示范引领的方式,把村民关注的事当成大事办好,紧紧围绕服务扶贫、项目扶持、科技推广和资金帮扶的原则,在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把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作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尽最大努力把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7]省教育厅在积翠乡推广种植“张杂谷3号”200亩,平均亩产800斤,比传统的谷种增收近一半;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在马坊镇帮扶小杂粮加工;吕梁学院重点帮扶发展当地大棚蔬菜和小杂粮细加工等特色产业;省扶贫办以赤坚岭村的名义注册电商公司(包括抢注域名等),建立自己的网店,前期以村互助资金形式,在村里建设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建设33.1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等等。队员们深入到户,手把手的把实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实实在在的帮助对口帮扶乡镇实现长远脱贫目标,让贫困村集体和贫困群众有固定的资产性收益。

二要以干部驻村帮扶为主抓手,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突出科技特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实践中,由于农业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在向贫困地区引进这些技术时,既要求是同行业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又要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改变救济式扶贫的局面,只有将“科技扶贫”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扶贫才能准确。实施精准扶贫,只靠文件要求、会议布置,是很难做得扎实的。

实践中,我们将“能看到帮扶户的笑容”作为检验定点包扶工作最高标准,将“科技扶贫”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结合市场导向,对包扶村已有的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新项目等,从当地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技项目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8]各队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做到了“换人不换思路”,工作无缝对接,对保证扶贫工作的长效性和时效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自己“责任区”的信息,了解情况要真、掌握动态要全、扶贫脱贫要实,做到心中有“一张图”,工作时“一口清”,大家对村里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成为了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科技扶贫工作中,采取什么样的参与方式,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决定农民受益程度的关键步骤。在方山扶贫的过程中,一些农民难以接纳新技术,有时候,他们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就不愿意再继续投入了。这种狭隘的观念使群众很难配合,很不利于实用技术的推广。另外,在技术开发示范中,大家推广的各项技术也不一定是农民实际需要的,从而增大了实用技术推广的难度[9]。实践中,省科协在麻地会乡推广新品种马铃薯,几年来“青薯9号”、“晋薯16号”亩产最低六千斤,最高一万斤,平均亩产达到七千斤,创郝家庄村马铃薯亩产历史最高。好收成在让种植户喜笑颜开的同时,也让周边群众看着“眼馋”,迅速显示出强大的示范作用,十里八乡的村民闻讯纷纷跑来索要种子,农民们都说:“种什么土豆,怎么种,得看郝家庄!”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方山县政府也决定借鉴“青薯9号”项目在郝家庄的成功经验,2013、2014年在全县推广“青薯9号”1万亩,每亩补贴资金100元,农民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示范与引导,使农民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脱贫致富,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要求

科技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脱贫不能工作冷一时热一时,必须形成常态,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定点扶贫相对于整个扶贫工作而言,有利于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提高扶贫攻坚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就是一个单位的代表,能不能抓好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所以,正是这一相同的工作责任感,把我们的队员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实践中,我们抱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真情实意的工作情感,坚持例会制度,开展“互观互学”,通过各队之间现场观摩、讨论交流、交叉检查等形式,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交流习惯,大家能够经常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工作重点,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

现在,我们的包扶村扶贫进入攻坚期,大家的积极性都已经调动起来了。但是,如何尽快让各家各户都最终真正脱贫,实际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农民自己落后,信息不灵,而是政府习惯做主导,常常忽视农民的主体性,我们经常为他们做主,使得他们自己没有主动性。目前,他们缺的不是项目,也不是资金,而是怕投错了项目,让资金打了水漂。所以,靠政府投资拉动的扶贫项目,很难持久,很难解决“扶真贫”和“真扶贫”问题。

扶贫科技项目要合理配置,尽量形成产业链条,帮助他们培养能力,比简单的资金支持更有效,这样的科技扶贫才能实现“可持续”,这是许多驻村工作队的共同感受,也取决于驻村工作队有没有真功夫。所以,我们要求各个工作队既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又要注重市场主体的带动。在积极支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导市场主体更多地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是驻村工作队要有选好项目的眼力,有效分析包扶村总体“致贫”原因的所在,在整体推进上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发力助力精准脱贫。二是驻村工作队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与贫困户交心谈心,切实发挥他们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进而解决好“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个关键所在,使精准脱贫成为常态。三是驻村工作队要腿勤脚勤,对选定的项目,要及时跟进,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核桃干果经济林、绒山羊规模养殖区、食用菌栽培、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西门达尔牛养殖技术、全乡科普医疗宣传、小学生科技创新、幼儿教师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真正让项目产生效益。

实践中,我们做到了“扶”、“实”、“效”、“新”。“扶”就是项目不搞大包大揽,在项目上一定要体现“帮”与“扶”。例如西门达尔牛养殖项目就是采取省科协出资60%,养殖户出资40%,并签订养殖协议,三年不准出售,三年后种牛归养殖户的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责任心;“实”是开展的每一项扶贫工作都要有落实,必须做实做细、善始善终;“效”是不搞形象工程,不走形式过场,真正解决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每一项扶贫工作一定要有成效;“新”就是在项目实施中注重引导灌输新理念,引进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新项目,培养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新型技术人才,开辟致富新渠道,建立健全帮扶新机制。

五、结论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主要做什么,次要做什么。科技扶贫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根本动力,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环节。方山县的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地区,过度重生产重技术,花大力气引入农业技术和项目,增加农业品质提高农业产量,但这些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往往受到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甚至是增产却减收的情况。[10]

要充分考虑当地优势资源的自然禀赋,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和农业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由供给消耗供给,由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使得科技扶贫资金供需匹配,确保政府把主要财力用在科技扶贫攻坚的“刀刃”上,就显得格外重要。[11]

要立足市场和资源,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铁抓手”,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广大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思想意识。在精准扶贫中要改变政府习惯于为农民做决策的思维,注重科技扶贫的主体性问题,统筹兼顾科技提升与产业扶贫的关系,瞄准地域资源条件优势,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真正用到贫困村、贫困户身上的优势,提高农民自己的主体性,将以往的大水“漫灌”扶贫方式改为精准“滴灌”。既要算清短期收入,对于短期内靠打工、就业、搞养殖等能够较快见收的项目要鼓励支持;又要算清长期收入账,对于发展种植等见效周期较长的项目,也应高度重视,大力帮扶。确保各类扶贫资源直接传递到贫困村、贫困户,不断探索经济型、科技型、生态型可持续产业扶贫的科技支撑新模式。

[1]彭国华,李林宝.为精准扶贫建好管道——访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人民日报[N].2014-06-22(5).

[2]王晓毅.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16(3):56-62.

[3]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J].2014(4):14-15.

[4]刘彦随.精准扶贫当实事求是讲成效.人民日报[N].2016-05-11(5).

[5]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DB/OL].(2014-10-17)[2016-04-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1001-25854660.html

[6]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人民日报[N].2015-12-01(1).

[7]习近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DB/OL].(2015-06-19)[2016-04-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9/c_1115674737.htm.

[8]刘永富.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DB/OL].(2015-08-04)[2016-04-17]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508/04/t20150804_6121868.shtml

[9]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DB/OL].(2014-01-25)[2016-04-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5/c_119127842.htm.

[10]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二论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人民日报[N].2015-06-26(1).

[11]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DB/OL].(2014-01-25)[2016-04-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6/c_128900254.htm

(编辑:佘小宁)

Poverty alleviation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oor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

Tian Xiaodong1,Lv Liangqing2,Zhao Congming3,Yan Baoquan4,Kang Zhihong1

(1.PartyCommitteeOffice,LvliangUniversity,Lishi033001,China; 2.CollegeofArtsandSciences,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3.PlanningandFinanceOffice,ShanxiProvincialEducationDepartment,Taiyuan030006,China; 4.Vegetable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Shanxi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01,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elping the poor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Currentl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dvocates the market economy strategy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Fangshan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market and resources as bases, to change the habit of government's making decisions for peasants, to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subjectivity of peasants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program, and to solve the imbalance, mismatch and disloc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ll these should be the focus and driv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removal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ly-side reform; Poverty-stricken areas; Poverty alleviation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11-20

田晓东(1959-),男(汉),山西祁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041020-3)

S-9

A

1671-816X(2017)03-0013-05

猜你喜欢

方山县精准农民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中药材助增收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吕梁市方山县:脱贫摘帽任务圆满完成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方山县:营造良好正能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