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全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
2017-04-03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primary fibrinolysis)又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系统活性异常增强,导致纤维蛋白过早、过度破坏和(或)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并引起出血,是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溶亢进)的一个类型。原发性纤溶发生在无异常凝血的情况下,又可分为先天性(如:α2抗纤溶酶缺乏、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缺乏、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和获得性(如:严重肝脏疾病、肿瘤、手术和创伤、溶栓治疗)2种,以后者居多。
出血为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主要症状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是一种出血综合征,并非新生疾病,通常所谓的原发性纤溶实际上也是其他原发病或其他因素所诱发的,由于诱发原发性纤溶的病因较多,因而在治疗上应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抗纤溶治疗和替代治疗等。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症状主要为出血,大多为全身多部位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特点为皮肤瘀点及相互融合的大片瘀斑,穿刺部位、手术创面和拔牙后牙床渗血不止,常伴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除出血表现外,获得性原发性纤溶的患者尚有原发病的相应临床表现。先天性原发性纤溶的患者常有自幼反复出现轻微外伤或手术后出血的特点,有的患者有异常出血的家族史。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分类及其不良反应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因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所引起出血的药物,主要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凝血酸)等。它们主要是通过与纤溶酶原活化物竞争性结合,抑制纤溶酶原的活化,从而抑制纤溶活性,起到止血效果。
抑肽酶 又称抑胰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形成抑肽酶——蛋白酶复合物,抑制胰蛋白酶、纤溶酶,以及组织和血浆中的激肽释放酶等多种蛋白酶的活性,是心脏搭桥手术常用的止血药。近期研究显示,抑肽酶可诱发肾衰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卒中,临床医生须慎重选用。
氨基己酸 低浓度能特定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防止纤溶酶激活,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高浓度则直接抑制纤溶酶活性。主要用于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所致的出血,如:妇产科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内脏手术后的出血。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减少手术中渗血,并减少输血量。用量过多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由于在人体内排泄较快,且止血效果弱、作用持续的时间短而毒性反应较多,目前临床上已很少使用。
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凝血酸) 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纤溶酶药物。氨甲环酸能与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的纤维蛋白亲和部位中的赖氨酸强烈吸附,阻止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形成,阻抑纤溶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从而强烈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达到止血作用。氨甲环酸还可抑制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强、变态反应即炎症病变的激肽及其他活性肽的产生。主要用于急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器官或腺体出血,如:肺、肝、胰、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等存有较大量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脏器出血,如:手术后出血及产后出血、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但对癌症出血、创伤出血及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效。此药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导致视力模糊、头痛、头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偶有药物过量致颅内血栓形成或出血的报道。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能竞争性阻止抑制纤溶酶原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从而防止纤溶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降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氨甲苯酸抗纤溶活性较氨基己酸强5倍,毒性小于氨甲环酸。氨甲苯酸可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纤溶蛋白溶解过度出血性疾病,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显著,但对创伤性出血以及癌症出血无止血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氨甲苯酸对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氨甲苯酸止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纤溶抑制剂中最安全的药物。
综上所述,在治疗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上,采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大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中最安全的则是氨甲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