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综合实践之田 撒播作文训练之种

2017-04-03符金琴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笔者作文活动

符金琴

“作文、作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的经验,对事物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加之平时缺乏留心观察的习惯,以至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无从下手,学生习作内容空洞乏味,无病呻吟。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综合实践活动重视沟通学科内外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注意激发学生潜能,能够在实践中有效整合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它如一阵和煦的春风,为作文教学拨开了迷雾,让平静的校园充满生机,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精彩,给学生的习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一、开放多元的活动主题为习作提供丰富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强调:“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是的,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入社会,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深入社区,感受身边的变化;展开调查访问,了解民情。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品味家乡蜜桔”活动,先动手查找关于家乡蜜桔的资料,然后带他们走进“黄岩柑橘博物馆”。后来学生写的作文《家乡的蜜桔》都各有特色:张晓丽同学着力描写桔花盛开和橘子成熟时的美景,赞美家乡特产,在描绘中有机融入诗歌,情趣盎然;牟一休同学记叙了柑橘丰收缓解了奶奶病情的事,表达了对柑橘的爱,寄情于事,情真意切;张斌宇同学侧重柑橘栽培技术的探索,生动地表达“科技兴农”的美好图景,现实针对性较强。笔者水到渠成地在那一期班刊《作文加油站》里开辟了一组“游览柑橘园”的主题栏目,当时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写作热潮,七年级学生就这样跟着笔者闯进了写作的殿堂,一扫往日“无米之炊”的烦恼。《神游柑橘宫》《独一无二的蜜桔》《柑橘园,你参观了吗》三篇文章获博物馆征文一二等奖。这些作文从不同的角度把学生真切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性,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多元的,为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自主的活动过程为习作提供练笔机会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及时记写真实感受

“情动而辞发”,学生参与综合活动萌生的情感,不但能充实和深化文章意蕴,而且这种情感体验可以沉淀在学生的阅历结构中,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既十分珍贵,又转瞬即逝,需要及时记录。教师应该在活动前,明确提出记录感受的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目标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素材,及时记录下来。于是,素材积累就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勤动笔。无论是参观,还是调查访问,都一定要及时做好记录。例如在开展“劳动创造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清扫校门口的共青团员示范街时,学生非常投入,他们扫的扫,擦的擦,虽然在活动中遇到了好多问题,但他们都能想办法解决。这次活动每个同学都及时记下了各自不同的感受,畅谈各自不同的见解,不断地给笔者带来惊喜。活动后,王小可在综合实践成果中写道:“看着整洁的大街,感受着过路行人投来的赞许的目光,我感觉到自己劳动的伟大。善良的人们,整洁的街道需要我们一起维护。”刘鑫奇在作文中写道:“看着墙上贴的牛皮癣广告,我真想大声呼喊,请别再乱张贴,影响我们的市容市貌。你们听,雪白的墙壁在哭泣呢?”由于文字背后跳动着情感体验,使得小作者的感受分外真切、鲜活。这样一学期五次活动,就可累计五次情感体验,相当于进行了五次小作文训练,最可喜的是逐渐让学生养成随手记录点滴情感的良好习惯,这正是当前作文教学所要弥补的缺失。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主题体验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开展方式,具体操作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首先各自搜集相关资料,包括书籍、音响制品、网络资源等,再将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有选择地学习、研究,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选取一个点来进行探究活动,形成实物资料,如将成果制作成小论文,制成手抄报等,再全班交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人间真情——爱”为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究。该单元的五篇名家之作《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有的追叙人生经历,有的展现人性光辉,揭示人生意义,内涵丰富,令人深思。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深入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从学生认知角度看,学生在学习了这组课文后,对“爱”的认知由家庭的爱深入到了对社会的爱,由身边关爱着自己的父母深入到了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对象,为了让学生能较感性的体验身边的、社会的需要关爱的对象,提前两周让学生做准备,教师从多方面精心布置,让学生去搜集、整理、体验感悟并能向同学汇报自己的收获。例如收集有关“爱”的古诗词、名言佳句,并能把它记背给同学听,还能对此进行简单地阐释;“爱”的诗歌朗诵和爱心故事演绎;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小品《让爱住你家》表演;全班真情演唱“爱”的歌曲等。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精心策划如何布置详细周密的可行性任务,因为准备工作的细致与否是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前提条件。

这次活动全体学生热情高涨,学生自导自演,教师只是一个听众,一个旁观者,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基于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细致,以及学生的那份热情与兴趣。活动圆满结束后,笔者组织全班同学就这次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谈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主要谈自己如何去体验,笔者惊叹学生有如此的创意,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多上这一类型的课。在座谈会中,笔者适时引导,对这堂课进行总结,总结后,要求学生在感动中升华爱的主题,将自己的经历、情感变化、思想认识过程记述抒发出来,写成作文。

为了让学生对“爱”的理解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爱”的思考更深入,笔者总结以下几点进行引导:⑴爱别人首先要从爱家人做起。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我們要理解父母之辛劳,应该多多关心父母之健康,学会分担父母之忧愁。当然,关心的范围要逐步扩大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和自然。生活中的你做到了吗?⑵分析“人”字的写法,发现它是一撇一捺的互相支撑,彼此扶持。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人是相互联系的,人需要群居和互帮互助,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你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呢?⑶我们应该多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多把视线转移到底层。关心那些捡破烂的、乞讨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妨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

有了这些深入的思考之后,笔者陆续推出一系列写作训练。首先是“路上的风景”,同学们经过构思,写了发生在路上的父(母)爱之情、师生情、同学情,语言真切,描写生动。接着是“三月学雷锋”,同学们把亲情师生之爱推广到关爱陌生人、关爱需要帮助的人,放眼于社会。如《“雷锋”还在吗》《匆匆过客》《雷锋精神不会磨灭》等文章突然让笔者感受到孩子们正在成长。一个孩子说“雷锋可不是1962年前才有的噢。1962年的雷锋,是一名匆匆的过客,这名过客匆匆,却留下了足迹,留下了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足迹。匆匆过客,你也见到了吗?或许你就是其中一位!”一个孩子给这个系列写了序言和后记:“三月头的春风是彩色的,染黄了迎春花,描青了山峦,绘绿秧苗,送来了‘雷锋。”“后记:三月尾的春风是红色的,染红了桃花,描红了大江南北,更应该红透我们的内心!”一系列写作让学生感受爱、动手爱,让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到放眼社会大爱,一步一个脚印,一文一层认识,逐渐成长。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开展了“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走进传统节日”、“家乡风情”等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整理、汇编材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习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培养口语交际、培养写作能力,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两大重要目标,所以在每一次观察、思考、感受讨论以后要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这过程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其中观察、思考、感受、讨论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提高了。例如写作《我的祖父(外祖父)》,学生往往杜撰应付了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去采访父亲、母亲、姥姥、邻居、乃至祖父(外祖父)原来的领导和同事,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祖父(外祖父)。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功夫,在这基础上,一篇篇材料生动而又有自己想法的作文出现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调查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去关注石油价格不断走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样式,既避免了说假话、空话,又因为必须要有自己一定的理念而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作文教学,都必须对收集到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处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不齐的资料都堆积起来,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判断辨别,比较归类,筛选出最能表现活动主题的资料;对那些典型的事例,可靠的材料再进行整理、汇编;通过剪裁取舍和详略安排,编写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或汇报材料,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在处理信息,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个性化的活动成果有利于形成独特的习作风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兴趣体验都各不相同,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教师必须去除文体样式和主题表达对学生的桎梏,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形式、素材和角度,自由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结构和表达主题的模式。由于教师倡导个性化的表达,无论学生的作文还是活动成果,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开展“零食与健康”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踊跃参加。学生的活动成果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及时的采访笔记,有油炸食品写真集,校门口流动摊点零食的卫生情况调查报告,有的用《对花》曲谱来填写《说零食》的歌词,有的采用“百晓”的形式向同学宣讲吃零食应注意点,有的以快板的形式向同学诉说吃零食的利弊,两个女同学自娱自演了《卖羊肉串》的小品,让听课的同学和老师捧腹大笑,记忆深刻,深受好评。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极有个性化的,形成独特习作风格,焕发了创造精神。

四、积极创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品尝成功喜悦

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活动的质量。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与交流的舞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展示与交流,不仅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继续探索。首先,笔者推出班级作文刊物《作文加油站》,在七年级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着手编排目录,后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投稿自己编排。每一期刊物出炉,学生抢先阅读。笔者还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读后必批”,就是写批注,可长可短。课后,班级“小喇叭”就会广播了,谁的文章第一次上刊物了,又有谁的文章上了“头条”等。然后笔者经常把学生的美文推荐给学校广播站、宣传窗,有些学生的文章不但班里出名,还在学校里扬名呢!学生最喜欢的是笔者在作文课上拿他们的文章作范文讲评。学生在讲评中都能诚恳地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于是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写作热,写作成了一件乐事、一件美事。有了这些平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积极性更高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片田地,正在努力撒播着作文教学的种子。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实施开放性原则,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學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学生会在作文世界里尽情地畅游。

参考文献:

[1]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耿志燕.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2).

[3]朱泽春.综合实践活动让作文教学熠熠生辉[J].写作:高级版,2015,(6).

猜你喜欢

笔者作文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