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糯间栽防控稻瘟病技术的调查
2017-04-02李茂全营山县农牧业局
□李茂全/营山县农牧业局
杂糯间栽防控稻瘟病技术的调查
□李茂全/营山县农牧业局
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渠江流域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浅丘带坝地貌。全县地域面积1632.9k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47万hm2左右,其中,糯稻1333.33hm2,稻瘟病一直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首要病害。笔者调查,利用生物多样性——杂糯间栽防控稻瘟病技术,不仅能使糯稻本身稻瘟病显著减轻,而且对杂交稻稻瘟病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杂糯“双控双增”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在优质水稻示范片重点推广杂糯间栽技术,应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防控稻瘟病,推广面积达到5333.33hm2,其中在坝区回龙、增产、丰产、朗池、城南、渌井、济川、东升、骆市、沿码、小桥、四喜共12个乡镇建立了核心示范片1333.33hm2;杂糯间栽抛秧示范片落实在沿码乡,面积166.67hm2。
1 把好品种选择关
选择水稻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两类品种——杂交稻和糯稻进行间作,杂交稻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生育期中熟或中熟偏迟品种,主要有川优6203、F优498、川香优178、Q优6号等优质稻组合。糯稻选择本地高秆大酒谷,突出“一高一矮、一长一短”的特点,即糯稻比杂交稻株高15~20cm,生育期短7~10d。
2 把好栽插质量关
杂交稻和糯稻于3月上中旬育苗,4月20日开始移栽,5月10日移栽结束。栽插方式有宽窄行条栽和旱育抛栽两种方式。其中,杂交稻宽窄行条栽规格为(33+20)cm×17cm,每隔2个宽行在第3个宽行内栽1行糯稻,糯稻的穴距为25~30cm,每公顷种植杂交稻22.50万穴左右、糯稻2.25万穴左右;旱育抛秧方式按1.7m或3.3m开厢栽1行或2行糯稻,糯稻穴距为25~30cm,厢内再抛栽杂交中稻。
3 把好田间管理关
田间肥水管理按常规高产措施进行。重点加强病情监测,根据营山县植保站在回龙、丰产、济川、东升、骆市等乡镇设立的10个监测点和大面积普查、观察记载示范区和非示范区稻瘟病发生发展动态、防治情况和产量统计结果数据来看,在稻瘟病防治上,非示范区采取“药剂浸种、带药移栽、挑治叶瘟、狠治颈瘟”的策略,示范区采取“药剂浸种、带药移栽、挑治叶瘟和颈瘟”的策略,尽量减少了施药次数。稻穗成熟时,抢晴收割,因糯稻比杂交稻早7~10d成熟,采用割穗方法单收、单晒、单贮。
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实施杂糯间栽技术,有效地减轻了稻瘟病危害的损失,减少了农药投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收获前穗颈瘟病损失调查:杂糯间栽示范区杂交稻病穗率0%~82.00%,平均病穗率13.26%;病指0~56.30,平均5.57,损失率0%~47.90%,平均4.30%;平均病穗率、病指、损失率分别比净作对照区减少18.26、11.86、10.90个百分点。示范区糯稻病穗率0%~40.00%,平均6.59%;病指0~18.00,平均3.54;损失率0%~16.20%,平均3.18%,平均病穗率、病指、损失率分别比净作糯稻减少47.41、28.46、25.62个百分点。
据田间观测,示范区糯稻叶瘟病期在秧母田初见,通过喷药防治、带药移栽于示范区本田后,糯稻叶瘟病的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速度缓慢,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下旬的平均病株率和病指逐次减低;而非示范区的净作糯稻叶瘟病的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速度较快,只有通过药物防治才能得到控制,并较示范区多施药1~2次。
据田间测产,示范区与对照区杂交稻的平均单产相近,示范区比对照区平均每公顷增收糯稻600kg,公顷增产值1200元,公顷节省农药投入150元。营山县共推广杂糯间栽5333.33hm2,可增收糯稻3200t,增收产值640万元,加上节省农药投入80万元,控防稻瘟病挽回损失560万元,仅此一项,共实现增收节支1280万元。同时,减少了施用化学农药的次数和数量,对提高稻米质量起到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