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在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017-04-02梁丽君
梁丽君
(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健康管理在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梁丽君
(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 研究对慢性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对慢性病进行防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中试点社区中居民100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564例以及高血压患者186例。采用问卷调查的调查方式对居民进行调查。研究社区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治相关知识以及不良习惯的存在程度。结果 结果显示,1000例社区居民中获得健康资料的方式基本都是通过社区获取,其获取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分发资料、观看宣传栏健康宣传知识、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等。但是研究中发现,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按时吃药并严格定期检查的患者数量较少。结论 在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时,由于大多数社区居民了解疾病以及健康知识的途径都是通过社区获取,所以应当提高社区健康知识宣传的质量和力度,提高普通居民对向观众知识的重视程度,并掌握一定的疾病防治措施。并且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见慢性病来看,应当将按时用药以及定期检查的宣传资料普及给社区居民,帮助患者提高预后治疗效果。
健康管理;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应用分析
慢性病主要是指病期较长、难以通过药物加以治愈的临床病症。目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症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不对病症进行防治,不仅患者的病情会有加重的趋势,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1]。因此加强对社区健康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并改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控制率,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对某社区居民采用慢性病知识教育以及防治的方式,对社区内的慢性病症状进行控制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中试点社区中居民100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564例以及高血压患者186例。其中男682例,女318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39.7±6.9)岁。由于慢性病发病人群基本为中老年人,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排除20岁以下的居民作为对象,所有居民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居民具有良好认知能力。
1.2 方法
1.2.1 开展讲座
在开展讲座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居民进行相关慢性病防治方法,还可以在讲座过程中,为患者简单讲述疾病相关致病因素以及日常注意事项,使患者对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有较为完整的认识,通过了解病因来进行日常自身管理,使患者能够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对自身的饮食进行搭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日常运动。使患者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才能对慢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避免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长期损伤。
1.2.2 慢性病患者人群健康治疗管理
在患者出院后可以对患者采用护理小组追踪进行延续护理,要求患者将自身状况以及数据输入数据库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对患者发放饮食记录表,患者应当将每日饮食状况录入其中,而专科护士应当对患者的每日饮食进行监管,并记录患者的体重变化。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所有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1.2.3 健康教育
首先采用健康知识读物、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居民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其主要内容包含慢性病的防治以及规律用药、定时体检、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管理过程中,实验社区中绝大部分居民都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其中有80%左右的普通居民以及慢性病患者主动从社区中获取慢性病防治材料,其获取方式中主动领取的占81%,社区医院知识普及的占16%,其他方法获取占3%。居民在收到资料后,浏览十分钟以上居民占79%。
在对社区采用健康管理手段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社区相关负责人定期出版相应的板报,并且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完成健康管理后,对居民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其中浏览健康板报十分钟以上的居民占69%。
举办相关知识讲座以及医疗人员问诊活动时,有93%的社区居民参加了活动,其中4/5以上的居民认为在活动以及问诊过程中了解到了预防慢性病的知识,觉得有所收获。
3 讨 论
在现代健康教育工作中,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检查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患者的具体生活状态,从而能够对患者起到有效的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在现代健康教育工作中,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用药意识,从而使患者即使出院后,也能够在家中进行自我护理。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果,并且也能够使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对其起到良好的应对效果,从而在保证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实验结果说明,在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时,由于大多数社区居民了解疾病以及健康知识的途径都是通过社区获取,所以应当提高社区健康知识宣传的质量和力度,提高普通居民对向观众知识的重视程度,并掌握一定的疾病防治措施。并且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见慢性病来看,应当将按时用药以及定期检查的宣传资料普及给社区居民,帮助患者提高预后治疗效果。
[1]孙晓东,吕 筠,李立明,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及其预防策略的发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38-540.
[2]石福艳.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测量及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
[3]齐玉玲,张秀敏,高 航,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状况与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8):935-937.
[4]马 芬,王 丽,李 辉,等.健康管理与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6):606-609.
[5]姚明解,常战军,阎秀芳,等.郑州市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695-697.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8.165.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