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方法研究
2017-04-02朱梅冬
朱梅冬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二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1)
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方法研究
朱梅冬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二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肿瘤患者的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12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通过护理干预显著提高,静脉血栓形成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肿瘤;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中的重要步骤,对反复静脉穿刺的避免很有帮助[1]。由于PICC置管很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视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2]。本次选取112例肿瘤患者展开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静脉血栓形成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希望能够为临床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12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女25例,男31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2.8±13.6)岁;肿瘤类型:直肠癌15例,胃癌17例,肺癌24例。实验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2.6±13.4)岁;肿瘤类型:直肠癌、胃癌与肺癌分别为14例、16例、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消毒、穿刺、导管维护与评估拔管时间等,不提供特殊护理干预。
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①置管穿刺:经B超引导正中静脉置管,同时保证静脉瓣较少、管径较粗,避免置管失败。应提供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技术,确保操作熟练、一次穿刺成功,以免置管失败引起血管内膜损伤[3]。②置管后护理:在完成PICC置管后,告知患者不能让衣服的袖口过紧,指导其选择健侧卧位,根据自身情况适量的活动侧肢。同时鼓励患者反复握拳促进血液循环,以免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嘱咐患者禁止外展、旋转与外翻等动作,避免血管内壁遭受机械性刺激。告知患者在感受到患侧肢体疼痛时,或者观察到患肢肿胀时,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通知医生处理[4]。③血栓形成护理:在出现静脉血栓时应嘱咐患者将其患肢抬高(大约高于心脏水平线25 cm),不能随意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避免发生肺栓塞。协助患者完成握拳动作促进其静脉回流,同时对血栓症状进行缓解。定时记录患者皮肤颜色、温度与脉搏[5]及测量患侧肢体周径。④心理干预:大部分PICC置管患者心理存在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其消除负面心理,增加其对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法的理解程度,同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静脉血栓形成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情况;②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等方面设置评分项目,总分为100分,很满意≥95分,70分≤比较满意<95分,60分≤不满意<70分,很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比较满意度+很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实验组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75%(1/56),低于的对照组12.5%(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62,P=0.0277)。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很满意42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21%;对照组很满意30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13例,很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926,P=0.0002)。
3 讨 论
3.1 肿瘤患者的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恶性肿瘤为临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同时也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炎、肺癌等。在肿瘤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能够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高了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更容易发生肺栓塞、脑栓塞等危重疾病机械性刺激,甚至会损伤[6]。目前临床认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为:(1)若PICC置管的操作不规范,则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在PICC置管中,静脉血液回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肿瘤组织能够释放促凝物质与促血小板凝集物质,容易导致血液高凝。(3)肿瘤化疗导致疲乏无力、恶心与纳差,再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血液流动迟缓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静脉血栓形成率。
3.2 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的效果
在PICC置管后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应通过置管穿刺、置管后护理、血栓形成护理与心理干预等措施预防或改善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尽可能避免栓子脱落,提高血栓缓解率,改善其遵医行为。本次研究显示,采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98.21%、1.75%,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的71.43%、12.5%。提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医患和谐,并帮助肿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由此表明,给予肿瘤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静脉血栓形成率,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张 恒.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4(03):282-283.
[2]赵婷婷.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与预防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24(06):258-259.
[3]牛文燕,陈秀苓,崔秀珍,等.9例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25(17):250-251.
[4]吴 坤,蔡永兰.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25):353-354.
[5]陈桂宝,黄玉珍,陈叶影,等.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02(39):162-163.
[6]缪景霞,臧 瑜,周小平,等.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和集束化干预策略[J].现代临床护理,2013,19(1):73-76.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8.144.02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