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朔行事与汉武帝用人

2017-04-02张小锋

关键词:东方朔武帝汉武帝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历史研究】

东方朔行事与汉武帝用人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奇才怪杰东方朔的宦海生涯与武帝当国几相始终,他一生的宠辱沉浮是衡量汉武帝用人及西汉武帝朝政治生态的重要镜鉴。迹其一生行事,东方朔始终扮演着谏臣、顾问、言语侍从三种角色,而最重要的角色是谏臣。相比同朝之臣,东方朔的政治才干略为逊色,汉武帝对其才华颇为赏识,但武帝用人是量材而授,并不因颇为赏识而特意拔擢。东方朔既有儒者的追求和情怀,又有着狂士的放浪和不羁,决定了他一生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太大建树,但却成为了儒者文士追慕的对象;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东方朔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衍化、美化乃至神化。

东方朔;汉武帝;谏臣;儒士

奇才怪杰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期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他睿智博学、撰述繁富、个性鲜明、诙谐幽默,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均备受关注。

综观学者对东方朔的评价,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种认为,东方朔是奇才俊杰,武帝对其大材小用,为其怀才不遇而深表惋惜,对武帝用人失察而颇多讥讽;另一种认为,东方朔为诙谐小人,治绩平庸,难堪大任,武帝对其使用是量才任用。客观评价东方朔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东方朔的政治才干到底如何,是否为治国理民之干才?二是武帝用人的政策、用人原则到底如何,是量材授职,还是仅凭个人之好恶?三是东方朔在武帝朝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东方朔的三种角色

学者考察东方朔,或者把其定位为文学家、辞赋家①如康维达《汉武帝与汉赋及汉代文学的勃兴》指出:“与枚皋一样,东方朔的主要职责是奉诏作赋。”《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41-48页。,或者定位为滑稽之雄、幽默大师[1][2],或者定位为奇人狂人、另类[3]108-112,多是从一种单纯的角色来看问题。事实上,东方朔是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颇为复杂的人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迹其一生行事,他始终扮演着三种角色,一是谏臣,匡正武帝施政得失;二是顾问,以其博学多识而决疑释惑;三是文辞言语之臣,凭着自己的诙谐语言和斐然文采,成为武帝朝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不断地在三种角色中转化,极力寻找着平衡点。

(一)谏臣:东方朔最重要的角色

东方朔一生最大的追求是政治上,无论是从其读书求学的经历,还是从其五十余年的仕宦表现来考察,均显示出以报效朝廷、谏言圣上为己任。杨生民师在其《汉武帝传》中指出“虽然他(东方朔)未为被重用而做大官,然而却心向朝廷,至死未变”[4]380。谏臣是三种角色中最为重要也最令人关注的角色。从《史记》《汉书》等记载看,他一生七次谏言圣上,分别为:

1.建元三年谏除上林苑。武帝欲划关中良田百里,广开上林苑,东方朔闻之,详陈“三不可”之由,武帝闻之称善,赏赐黄金百斤。当然,上林苑最终还是开了,这大概是因为上林苑实在重要,是利害相杂,即有利有弊,这不能理解为汉武帝是愚弄东方朔。

2.贺昭平君明正典刑。昭平君为武帝妹隆虑公主独生子、武帝女夷安公主之婿,后因醉杀主傅,而犯死罪。不难想像武帝当时内心的纠结、煎熬和痛苦,但是东方朔却以祝贺的方式,称颂武帝严明、公正无私。昭平君最终被明正典刑,充分凸显了东方朔机智正直的秉性和汉武帝的秉公执法形象。但事实上,东方朔冒着巨大的风险,却是不言自明的。

3.怒斥馆陶公主宠幸董偃违制越礼。武帝的姑妈馆陶长公主,曾有操纵皇太子废立之勋绩,武帝少由胶东王而立为太子,多赖其力。馆陶长公主宠幸董偃极得武帝尊宠,贵幸无比。武帝曾在宣室设宴款待二人,但东方朔执戟拦于宣室之外,并痛陈董偃违制越礼,有三可杀之死罪。武帝无奈,央求东方朔放行,东方朔不允,最终只好易地进行。武帝虽赏其黄金三十斤,以嘉其行没,但东方朔犯颜而谏,承担的政治风险同样也十分巨大。

4.谏止奢靡趋末之风,代之以道理仁义治天下。武帝追求享乐,骄奢淫逸,社会风气也随之浇漓,天下背本逐末之风盛。武帝向东方朔问“教化百姓”之道,东方朔毫不留情地指陈武帝“淫侈如此”,并引经据典,谏言武帝戒奢靡、止淫侈,要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倡醇俭、正本末,言辞犀利,精神可嘉。孟祥才先生指出“在特别强势的武帝面前,敢于如此大胆直白进谏的,也只有东方朔一人而已”[5]。

5.元封元年谏言劝止武帝“自赴海求蓬莱”。《资治通鉴》卷20载:“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欲自浮海求蓬莱,群臣谏,莫能止。东方朔曰:‘夫仙者,得之自然,不必躁求。若其有道,不忧不得;若其无道,虽至蓬莱见仙人,亦无益也。臣愿陛下第还宫静处以须之,仙人将自至。’上乃止。”②王子今《论东方朔言“海上”“仙人”事》指出:《资治通鉴》卷20“汉武帝元封元年”记载东方朔成功劝阻武帝欲自行前往“蓬莱见仙人”行为,这是汉武帝时代对求仙狂热直接谏止而最终得以说服这位独断帝王仅见之史例。见《首届东方朔文化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2015年5月)。

6.元封五年劝言方士栾大荒唐无状。《史记》卷12《孝武本纪》正义注引《汉武故事》云:“东方朔言栾大无状,上发怒,乃斩之。”栾大虽有荒唐无状、欺君之行,但其身份极为特殊,武帝封其五将一侯,赏赐无度,令尚卫长公主,贵震天下。东方朔敢于揭穿栾大之假面具,导致武帝怒斩栾大、令卫长公主遗憾终生[6]150-165,其胆识何其壮哉!

7.临死前上书劝远小人退谗言。《史记》卷126《滑稽列传》记载:“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③按:东方朔临死谏言武帝“远巧佞,退谗言”暗含政治深意,东方朔既作为武帝近臣,窥知其心迹,又洞悉朝廷隐忧,对“巧佞之徒”江充之流的行为,极为担忧。东方朔临死遗言,武帝当有所察觉,但武帝也许没有看懂,也许对其谏言未予重视。这一问题值得研究武帝晚年政治史者高度重视,笔者拟另文专述。

这七次谏言,有的是直接上书,有的是巧妙讽喻,有的是疾言厉色,有的是逆鳞犯上,承担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均体现着东方朔的政治情怀和政治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记述不见于《史记》《汉书》,仅见于《资治通鉴》。但是关于《资治通鉴》征引材料的真实性问题,辛德勇先生予以否认。他在《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7]5-50一文中指出:《资治通鉴》中的武帝形象是司马光按照自己的政治意图塑造出来的形象,其所用材料多虚妄。在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北宋时期,所能见到的史料,就已经与今天相差无几。他说:“司马光其实很清楚这些史料不可信据,但他出于资以鉴戒的特殊需要而率以己意取舍史料。”辛文的谬误之处,笔者将另文指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武帝元封五年诏的记述,是可信的,不能因为不见于《史记》《汉书》等,就否定他的真实性。“一语既虚,满盘是假”的治史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其方法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考察武帝朝以犯颜直谏而著称的汲黯、卜式等人,其一生谏言圣上的次数和力度似乎不比东方朔多。所以,在谏臣的名录中,确实应该增加东方朔的大名。

(二)博学多才的顾问、言辞精妙的侍从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记载:

建章宫后閤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原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於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

汉武帝朝人才济济,但群臣左右无人能识异物“驺牙”,只有东方朔认识,应诏对答。这不仅说明东方朔博学多才,而且充任武帝知识顾问。汪受宽曾在《酒泉地名来历考》中提出,酒泉地名最早来源于东方朔的《神异经》,该书产生年代当距先秦作品《山海经》不远。霍去病通河西,汉武帝要在河西建郡,很可能征求博学之士如东方朔等人的意见。东方朔已知西北荒中有一神奇的酒泉,遂建议武帝以其为郡名[8]。酒泉是否因此得名,尚值得进一步讨论,但其言东方朔博学则是不争之事实,若其论成立,则东方朔充任武帝知识顾问又多一旁证。

东方朔不仅机智诙谐,语言幽默,为武帝朝滑稽之雄,而且文辞精妙,撰述繁富,成就突出,《汉书》卷30《艺文志》载《东方朔》20篇,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总之,东方朔是一个多种角色的历史人物,其中最值得学者关注的是其谏臣的角色。正如聂济冬指出:“在汉代时,东方朔不仅是一个以滑稽取悦于武帝的放浪者,他更是一个忠臣、博学者。”[9]78-84

二、汉武帝的用人政策

(一)武帝用人与人才隆盛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决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至为重要的因素。汉代四百年,其最为兴盛时期出现在武帝时期,这与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人才竞相涌流的环境密不可分。

《汉书》卷58《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班固赞曰:

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栗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这段记述明确表明了汉代四百年间人才隆盛的两个时期,一是武帝时期,一是宣帝时期,尤以武帝朝为最。

武帝朝出现人才高峰的原因,学者多有探讨,看法基本一致。简言之,汉武帝朝人才隆盛之由,首先要归结为武帝高明卓越的用人指导思想。《史记》卷128《龟策列传》记载:“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其次要归结为公允灵活的用人原则。《汉书》卷65《东方朔传》记载:“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汉书》卷6《武帝纪》记载:“上以名臣文武欲尽,乃下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第三要归结为成熟高明的用人艺术。武帝用人不计门第,不拘一格,赏罚分明,用人不疑,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当然,武帝用人也有败笔之处:如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大宛、封栾大为五将一侯尚卫长公主、求海上仙人等。但总而言之,其用人是高明的、艺术的。

(二)东方朔政治才干

平心而论,东方朔的政治才干相比同朝之人,显为逊色。其专业才能,如经济、军事、法律、天文、史学等造诣,与同期最出色者相较,也略低一筹。武帝对东方朔极为优渥,颇为赏识,但武帝用人,是量材而授职,并不因赏识而特意拔擢。

武帝爱才任才,但是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很严,各类人才一旦效命朝廷,就必须按照朝规国法行事,不得“任性”,一旦其行为与朝规国法相违,轻则废职,重则论死,鲜有宽赦。正是如此,才出现了为人诟病的“多诛杀”的现象,如汲黯就指责武帝:“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

东方朔的行为,从封建官僚制度的角度看,行为乖张,与礼俗相违,《史记》卷126《滑稽列传》记载:

时诏赐之食於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於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於女子。

先是,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劾不敬。有诏免为庶人,待诏宦者署。因此对复为中郎,赐帛百匹。

作为封建官吏,不仅要理民安民,而且导民化民,即不仅要做行动上的将军,而且要做道德上的楷模。但是东方朔不仅不对自己的行为反省、内敛,反而率性放任,这为自己的仕途升迁增添了诸多不利因素。正如有学者分析其不得大用的重要原因是:“从东方朔、枚皋等人被同僚目为‘狂人’、言行举止与众不同、东方朔又因喝酒醉在金殿撒尿来看,武帝将他们当作倡优看待,或许应从他们自己身上找原因。”[10]36-41

东方朔的仕宦经历,从待诏公车始,先后历官待诏金马门,常侍郎、太中大夫给事中、待诏宦者署、中郎,可以看出,东方朔屡起屡迭,不甘平庸,他多次制造机会,引起武帝注意,两次上书陈述国事,展露自己才华,“欲求试用”,但均未奏效。这从侧面反映出其政治才干平平,思想杂驳,难以担任更高要职。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东方朔虽然没有达到其所理想的官秩,却是一个进入了汉代核心决策层的人物”[5],其地位之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东方朔的儒士与狂士情怀

考察东方朔的性格特征,不难发现,他兼备着双重性格,一是儒者的追求和情怀,一是狂士的放浪和不羁①关于东方朔的双重性格特征,学者多有论述。如王继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儒者东方朔》,《齐鲁学刊》2002年第3期,第103-105页;李现红《过人的胆识悲寂的内心——东方朔的两种生活状态》,《文史知识》2008年第8期,第77-81页。。两重性格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太大建树,但却成为了儒者文士追慕的对象。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东方朔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衍化、美化乃至神化。

聂济冬指出:“在汉代东方朔的形象,还是较为严肃的,是一个有政治见解、办事能力和文学修养的士人形象。但晋代后,东方朔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庄重的形象逐渐被新型文化消解,更多地呈现出诙谐、不羁的色彩。而且有趣的是,东方朔形象特征被神化,被风传成星宿下凡,或者是具有神仙气质。这种变化的原因不仅有文化转型的缘故,而且与魏晋士风有关。”

东方朔形象之所以被日益神化,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自魏晋而后,“政治生态日益恶化,士人政治出路极其逼仄”,入世官吏形象不断伦理化、礼教化和刻板化。但凡有个性、行为狂放的士人政治前途日益黯淡。所以,神化东方朔,也是有个性的知识分子借衍化、美化乃至神化东方朔之形象,浇自己胸中失意之块垒。

研究东方朔时,还要注意东方朔公车上书时自我“衒鬻”之辞,学者多认为是东方朔的自我吹嘘,不足采信,未予足够重视,忽略了其蕴含的重要信息。事实上,这番“高自称誉”之词,虽有夸大之处,但也绝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有一定的基础,他投射出了东方朔的家世、阅历、志向和寄托。

《汉书》卷65《东方朔传》记载: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这段文字中,首先关于其自陈身世,“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学者似无怀疑。唯独对其自陈学习经历和自夸身形“高大威猛”多有怀疑态度。笔者认为,这段文字,虽有夸大之处,也一定有所本,不是信口胡诌。比如他为何不言“九尺六寸”,抑或身高“八尺有余”,但言“九尺三寸”呢?事实上,《史记》卷47《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贫且贱……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同传复载孔子后人孔鲋弟子襄“长九尺六寸”。汉代的“高人”史籍明确记载者尚有项羽、张苍等人,但均身高八尺有余。东方朔的身高未必有自己所说的那么高,但其身高一定会比汉代正常男子高许多。

问题是,东方朔在夸大自己的身高时,他是以谁的身高为原型的呢?笔者认为,就是以孔子的身高为原型的,其原因是孔子出生在山东陬邑,早年失父,后又丧母,同时孔子博学,从出生地、早失父母、博学等来看,东方朔与孔子多有相合之处,这自然就增加了其追慕孔子的动力。从东方朔他“十六读《诗》《书》”“常服子路之言”可以窥知,他是深受孔子儒家的思想熏陶。孔子思想如炬,自高祖时起就开始受到统治者礼尊殊礼。武帝即位后,雄心勃勃,谋求大作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又迎来了春天,大有代替黄老无为思想之势。东方朔嗅觉敏锐,所以在上书自陈时,自然而然地是以孔子形象为蓝本而塑造自己。当然,既以孔子形象为本,又不能超逾孔子,所以就有了“九尺三寸”的说法。可以推测,东方朔的自陈书中,一定是多以儒家思想为纲,而立论自己的观点的。也只有这个原因,才会引起汉武帝的极大兴趣。否则,很难想象,东方朔的需两人勉力“持举”的“三千奏牍”,武帝能用“两月时间”耐心看完。当然,东方朔思想毕竟杂驳,不如董仲舒思想之系统、纯粹,这也是虽起用他而未大用的重要原因。

[1]徐宗文.滑稽之雄,辞赋之杰——东方朔其人其文[J].古典文学知识,1991,(5).

[2]方铭.滑稽家及东方朔与屈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2).

[3]王立群.“伪小人”东方朔[J].领导文萃,2009,(5).

[4]杨生民.汉武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德州东方朔文化研究会.首届东方朔文化国际学术论坛会文集[C].德州:[出版者不详],2015.

[6]安作璋.学史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8]汪受宽.酒泉得名来历考[N].光明日报,2004-04-20(B3)版.

[9]聂济冬.文人·名士·神仙——汉晋东方朔形象演变与定型[J].民俗研究,2014,(3).

[10]沈有珠.从汉武帝对赋家的任用看其用人政策[J].肇庆学院学报,2006,(6).

(责任编辑:赵旭国)

Dongfang Shuo’s Political Career and Emperor Wu’sEmploying Art

ZHANG Xiao-feng
(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The wizard Dongfang Shuo’s political career is almost in line with the Emperor Wu’s ruling period and the ups and downs of his entire life is an important mirror of Emperor Wu’s personnel employing standards and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Looking back on his entire life,we can say Dongfang Shuo always plays three roles:the suggestion officer,consultant,speech attendants,an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s the first one.Compared with his peers,Dongfang Shuo’s statesmanship is inferior to them,but Emperor Wu appreciates his talent greatly.However,as Emperor Wu always measures people by thei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he doesn’t give Dongfang Shuo any special promotions in his political career. As Dongfang Shuo has both features of scholars and wildness of unbounded spirit,these qualities determine that he can’t go a long way in his political life.Precisely due to this,he becomes an icon of a lot of scholars,and his character is constantly beautified and even deified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

Dongfang Shuo;Emperor Wu;suggestion officer;scholar

K234.1

A

1671-0304(2017)03-0113-05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616.1215.004.html

2016-11-01[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12:15

张小锋,男,甘肃宁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秦汉政治史、简帛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东方朔武帝汉武帝
东方朔的自夸式检讨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古老的皮影戏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