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界定、成因与治理研究
2017-04-02冯杰
冯杰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会计信息失真界定、成因与治理研究
冯杰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在我国会计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而总结了它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会计信息工作带来参考和借鉴,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会计信息;失真;界定;成因;治理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1)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是指在会计事务中信息与所对应的内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或者是会计信息在所反省的内容本身存在这较大的差异。
(2)会计信息错误。会计信息的错误是指在会计的日常事物处理中,对客观的经济情况无意识的背离。会计人员无意间造成的偏差,在这种无意识下表现出的疏忽与误解也与会计人员本身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在的全国会计人员统计中可以发现,现在我国县级以上的集体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并且在学历统计上也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会计人员没有学历。在这样素质总体偏低的群体层面中,知识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成为了现在会计人员素质偏题的主要问题。
(3)会计信息有意造假。在现在的会计人员工作中,“假账真算”、“真账假算”、“假账假算”等徇私舞弊行为屡禁不止,因为这些是企业在利益趋势下的产物。所以这种徇私舞弊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与欺骗性,是会计信息失真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现在的个别企业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在现代企业的代表——上市公司中,也屡屡出现此类事件,这不仅仅是欺骗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更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损害。
2 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2.1 内部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诱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就国有企业而言,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产权主体的缺位,形成了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内部人掌握较大的控制权。一是经营者可以利用其对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经营不负责任,从中渔利,肆意挥霍企业资金,侵吞国有资产;二是经营者利用与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人为操纵财务信息,使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财务约束软化的前提下,使反映在帐上的企业利润有可能是“算”出来的,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2)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力,客观上放纵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证监会承担着对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日常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重要任务。但近几年我国频繁出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使对其日常监管的效率产生了怀疑。此外,国家的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频发造假事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这些监管部门的监管失职、监管方法、理论落后与我国当前体制的不合理有着重要的关联。
2.2 外部原因
(1)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①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②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要求。
(2)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①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即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②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会计政策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离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的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发挥产权的功能。加强产权的功能,就会为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两个保障。第一个保障就是保障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第二个就是保障所有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有保障了产权的功能,才会对企业进行明确的发展方向,才可以更好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对企业的运营产权造成影响上的表现。如果企业的运营状况中出现信息的失真,企业大肆进行逃税、减税的行为,并且有经营良好的诚信形象,当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暴露出来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产权利益、荣誉等等方面,得不偿失。
(2)减少各个主体间和利益冲突。由于企业内部存在不同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减少利益冲突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当双方都签订合同关系时,双方的利益关系是不对等,双方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也存在着不确定利益。这个不确定利益是在合同的不断实践、进行中得到分配的。分配方式是要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面临着的风险进行考虑的。这样一来,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违规行为就变得没有必要,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3)建立健全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会计信息产生各个部门的各个环节,因此就要健全各个部门的职责、任务。并且还要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负责人,财务执行者相互牵制制约。明确其主要的任务,保证资金流动有计划性,防止出现一人主掌大权进行资金的挪动,制造假的会计信息。
在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法》中,就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有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企业的经济管理者要对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后果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企业的经营者以及企业的董事会的监督者都要对企业会计失真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负责,其中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企业的经营者要肩负主要的过失责任。因此在整个资金的流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责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是有一定依据的,在科学界定了信息失真的情况下,要总结它的成因,文章所总结的成因是一些普遍的原因,对今后更好地去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Defini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Causes and Governance
FENG Ji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0,China)
In China's accounting industry,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s a very difficult problem,but also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Therefo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and then summarizes its Governance methods and measures,hoping to bring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ork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of China'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distortion;definition;cause;governance
F233
A
2095-980X(2017)03-0106-02
2017-03-08
冯杰(1993-),男,湖北仙桃人,主要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