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7-04-02燕妮
燕 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燕 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 研究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肢体摆放、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训练以及转移训练等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给予早期认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 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取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值得应用推广。
早期认知康复护理;脑卒中;认知障碍;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以及健康的难治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梗塞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1-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5岁,平均(62.35±11.43)岁;其中,16例为脑出血,34例为脑梗死。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62.43±11.26)岁;其中,15例为脑出血,35例为脑梗死。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肢体摆放、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训练以及转移训练等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每天训练两次,每次30~50 min,每周中训练5天,共训练一个月。观察组联合给予早期认知康复护理,主要包括:①记忆力训练:准备诸多卡片,让患者对卡片名称进行反复记忆,10 min后进行检查,根据患者回答卡片名称的准确性来更换新的卡片并适当延长回忆间隔时间,逐步增加卡片名称数,10 min/次,1次/d;②计算力训练:让患者从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逐步增加难度,10 min/次,1次/d。患者出院后指导家属根据生活事件继续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③语言功能训练:让患者说出物品名称、数数字等,从最简单的字、词,再到短句、长句,10 min/次,1次/d。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流。
1.3 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判,评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判,满分值为100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点、时间、语言记忆、阅读、物体名称、语言表达、长久记忆以及图形分辨等方面,评分值<48分表明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评分值为48~79分表明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评分值为80~100分表明认知功能较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38±3.26)分,观察组为(19.12±3.45)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59±2.42)分,观察组为(7.25±1.37)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60.13±11.29)分,观察组为(60.03±10.58)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68.24±12.69)分,观察组为(79.15±12.37)分。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
3 讨 论
研究发现,在脑梗死的存活者中,有60%~8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大约有15%的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4]。发生脑卒中后的6 h内是患者抢救的关键时间,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具有重要功能。由于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而发生脑卒中后,经过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5-6]。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取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认知康复训练可以诱发与记忆、学习以及运动相关的脑区出现可塑性的改变,促进神经联络通路发生重建,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取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值得应用推广。
[1] 申丽红,梁小乐,高旭光.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37-239.
[2] 张 涛,周华东,王延江,等.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55-59.
[3] 陈丽兰,陈国强,杨 滔,等.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86-88.
[4] 左惠榕,王 彤.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时机与疗效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9):700-702.
[5] 刘秀贞,胡 洁,马宝兰.基线NIHSS评分血管评估与脑梗死早期康复量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5-7.
[6] 常莉莎,赵晓晶,彭延波,等.脑梗死早期康复对OCSP各亚型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36-37.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4;R749.1
B
ISSN.2096-2479.2017.37.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