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探讨

2017-04-02张海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掌侧桡动脉针头

张海霞

(广西东兴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防城港 538100)

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探讨

张海霞

(广西东兴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防城港 5381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最佳方法,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例使用目测定位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经验与体会。结果 189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一次性成功率达94.5%。结论 利用目测定位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无不良反应。

目测定位法;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新生儿采血是新生儿科护士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临床中常用采血的动脉为桡动脉、股动脉、肘动脉等。以前股动脉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先,近年来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应用较股动脉广泛。但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多集中分布于躯干及内脏,四肢较少,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1],且新生儿桡动脉搏动不明显,且哭闹不配合,操作者使用手指触摸时常与本人指动脉搏动混淆等,导致桡动脉采血成功率低,故新生儿采血对儿科护理工作者是棘手的护理操作之一[2]。笔者通过二十年儿科临床工作体会,摸索探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方法,通过本人实践操作200例使用目测定位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88例,出生时间4 h~7天,出生孕周36~43周,体重2500~4000 g,所有新生儿抽血量1~5 mL。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中,其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96例;新生儿窒息88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6例。笔者全部一人采用目测定位法进行桡动脉采血。

1.2 穿刺方法

1.2.1 用物准备

一次性5 mL注射器,一次性5.5号头皮针,皮肤消毒用物:75%酒精(不影响目测定位)、消毒棉签、消毒棉球。

1.2.2 新生儿准备

新生儿喂饱奶后1小时,进行新生儿沐浴或新生儿泳疗后10分钟内进行,此时新生儿血液循环良好且血管充盈性好,利于定位及提高穿刺成功率。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辐射台上取仰位,掌面向上。

1.2.3 穿刺

备好用物,助手站在操作头侧帮助固定新生儿上臂,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位于穿刺侧,视线与患儿手掌呈45°~60°角度,左手握住患儿手掌使掌面朝上,拇指放于掌心部位并稍往下压,绷紧皮肤,食指放于手背并上托新生儿腕关节使其形成一个30°~40°向上的角度,用75%酒精棉签消毒两次进针部分,直径大于5 cm待干,于新生儿掌侧肌腱与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及前臂掌侧第二腕横纹下缘交叉处,将针头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再沿动脉向心方向潜平行缓慢进针使针头到达白色小圆点部位,血管充盈性好的新生儿可以有明显的穿刺突破感或落空感,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如果不见回血,稍待片刻,见回血后即可固定轻拉活塞采血抽取血液至所需血量。采血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同时用无菌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 min以上。

2 结 果

运用目测定位法抽取送检生化标本均符符合实验室要求,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4.5%,189例新生儿穿刺部位无青紫、硬结、血肿、感染发生,9例进针后稍微改变穿刺点成功,占4.5%,2例失败新生儿一例出现青紫、一例出现硬结,无感染发生。穿刺成功拔针后新生儿哭闹时均在30秒内,两例失败新生儿哭闹在1~2 min。

3 小 结

3.1 新生儿桡动脉解剖位置及特点

新生儿桡动脉位置表浅、恒定、血管比较直,在桡骨茎突及其近侧的内侧均可触摸到表浅的桡动脉搏动,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掌面,桡动脉分支行于不同方向,动脉浅显,可供穿刺的桡动脉长度为5 cm左右。

3.2 与传统的股动脉采血法比较

传统的股动脉采血,由于股动脉与股静脉及股神经同位于股三角内,且股三角内有众多动静脉及神经分支[3],如果定位不准确或进针时稍有偏差,或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就容易损伤旁边的神经或误进入股静脉而采到静脉血;且穿刺前需要在股三角区内触及股动脉搏动作为穿刺点。但由于新生儿血液分布特点,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特别是窒息或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更甚,造成穿刺成功率低,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而目测定位法只需要定位新生儿掌侧肌腱与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及前臂掌侧第二腕横纹下缘交叉处平行向心方向的前方0.5 cm处有一白色直径约0.1 mm圆点,立即可找到穿刺点及针头到达点,不会因为触摸不到股动脉搏动而导致穿刺失败,操作快捷、简单,有效缩短的操作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4]。

3.3 影响目测定位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因素

首先,穿刺成功主要是操作者站位及视线角度,操作者站于新生儿需要操作的腕侧脚端,并且面向新生儿头部,视线与患儿手掌呈45°~60°角度;其次是新生儿腕部穿刺位置的暴露及角度,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手掌使掌面朝上,拇指放于掌心部位并稍往下压,食指上托新生儿腕关节使其形成一个30°~40°向上的角度;上面这两个环节能充分暴露穿刺部位,角度合适,定点正确,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再次固定也是采血成功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助手固定不牢,新生儿肢体活动,针头容易在穿刺后脱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或抽取血量不足,增加重复穿刺的风险。另外,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操作时的心理素质亦是影响操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3.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动脉采血时,应熟悉掌握解剖部位,准确掌侧肌腱与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及前臂掌侧第二腕横纹下缘交叉处进针,针头到达针头进针点平行前方的白色小圆点部位。桡动脉穿刺时,针头进入动脉后易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到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若进针后针管内仅有少量血迹,有可能是进针过快直接刺破了桡动脉的下壁,只需缓慢退针,可见回血涌出。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操作过程要随时观察新生儿肤色、哭声等观察指标。

3.5 穿刺后的护理要点

穿刺后用无菌干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 min以上,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切忌在按压时反复移开棉球而至渗血增多,造成局局血肿。如局部出现血肿,24 h内要冷敷处理,24 h后用温热毛巾热敷。对出血较多、血肿较大者,一般不能自然吸收,应动态观察,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必要时行局部血肿穿刺。

3.6 目测定位法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自觉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笔者应用目测定位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此方法无需扪及桡动脉搏动点,充分运用新生儿桡动脉位置表浅恒定易于显露,定位准确,只需将新生儿腕部上翘一定角度后可有肉眼可见的针头到达指示点等特点,快速、准确选取正确进针点及针头到达点,有效解决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定位困难、穿刺成功率低的临床难题、护理人员工作重复性高造成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操作定位准确,进针成功性高且便捷有效。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7,88-90.

[2] 苏海瑕,赵 婵,李 欢,等.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在危重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9):3264-3265.

[3] 彭裕文,刘树伟,李瑞锡.局部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203-231.

[4] 苏海瑕,赵 婵,周积逢.指压定点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3,10(35):1406-1407.

本文编辑:王 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5.118.02

猜你喜欢

掌侧桡动脉针头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