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2017-04-02高慧仙
高慧仙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品管圈在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高慧仙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 进行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中品管圈应用成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患者40例构成改进前组,2016年1月~6月患者40例构成改进后组,在改进后组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中应用品管圈,对比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发证率、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改进后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显著优于改进前组(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呼吸功能训练成效。
品管圈:肺癌患者;呼吸功能训练
品管圈是指互补、相近、相同工作岗位工作者自动组成数人的活动团体,在集思广益、团体合作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流程灵活运用品管手法和统计工具,最终实现工作现场文化、管理方面课题和问题的解决。我院在品管圈应用中,运用头脑风暴方式对因肺功能异常丧失手术机会和术后产生肺部并发症现象进行了存在问题的挖掘,通过品管圈方法进行改善和分析,获得的综合护胸功能训练法更加简单易行,并具有更加显著的收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标准:①我院住院肺癌患者,需要接受手术。②年龄47岁以上,住院初期血气分析中p(02)小于80 mmHg,p(C02)大于35 mmHg、小于45 mmHg。③患者不存在肾、肝、心以及精神类疾病。④患者不存在咳血、血胸、气胸、肺大泡、肺气肿等临床正狂。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符合上述条件患者40例构成改进前组,选择我院2016年1月~6月符合上述条件患者40例构成改进后组。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肺部病变范围、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品管圈应用程序为构建品管圈—召开圈会—掌握问题—选定主题—制定活动规划—掌握现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实施对策—开展评价—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方法—持续改进。统计分析工具包括雷达图、因果关联分析图、鱼骨图等。
1.3 实施
1.3.1 前期工作
胸心外科资深护士自发构建10人团队。通过投票选出圈长,组织和策划小组活动,圈员开展各分管项目、履行自身职责。团队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为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和辅导。首次圈会前圈员需想好圈名,会议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设想的圈名和相应内涵,现场投票后决定“畅想圈”为本次活动圈名。将圈员参与意识有效发挥出来,充分实现其管理权、参与权、自主权,通过团队整体的爱心和努力,科学开展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功能综合训练,使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得到改善进而顺利接受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另外,依据开展活动需求利用科内会议开展相关培训。
1.3.2 中期工作
①选定主题:圈员一一列出工作中的问题,并以可行性、急迫性、医护人员重视程、圈员能力为依据,确立降低呼吸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耐受性为本次活动主题。术前部分具有肺功能异常患者丧失手术机会,术后部分患者因胸部手术而发生呼吸循环系统生理病理改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组织入院前患者开展呼吸功能训练,使患者手术耐受性得以提升,将呼吸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②制定活动规划:以本次活动步骤为依据确定圈员工作分配、活动日期等内容,并制定小组活动规划表,周期为2015年6月~9月,同时制作规划表。③分析现状:当前临床医护人员还没有系统认识、理解呼吸训练方法以及适应症,患者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呼吸功能训练的价值。④对策制定: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头脑风暴,圈员对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和引导患者科学训练手段进行了全面总结规划。⑤对策评价和实施:组织圈员定期进行学习,实现呼吸功能训练知识的及时更新,运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撰写健康教育图表分发给患者,在患者床位放置呼吸功能训练评价、评估表,以推动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正确进行;患者术后3~4天、6~8天和术前1天、6~8天动脉血气分析的p(02)、p(C02)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指标;术后对患者痰液量、体温进行监测,术后第二天进行患者胸部X片检查,以三项指标为依据对患者手术耐受性、1.3.3后期工作内容 为使改善后成效得以继续保持,标准化改善后操作方法,对标准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修订,例如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质量标准和流程的优化与完善,确认每个人员身上的责任,在人员培训和持续学习过程中巩固成果。同时还应当对呼吸功能训练状况进行定期了解和检查,对新出现问题和遗留问题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计划,利用完善的流程和制度推动管理规范化发展,使日常工作有理、有据。
2 结 果
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患者术后3~4天、6~8天和术前1天、6~8天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3~4天、术后6~8天的p(C02)、p(02)水平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患者肺功能呼吸训练中品管圈应用获得了显著效果。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患者住院天数和胸管留置时间比较显示,改进后组胸管留置时间为(3.78±1.13)、手术后住院时间为(5.93±1.25),改进前组胸管留置时间为(4.91±1.83)、手术后住院时间为(8.30±1.98),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明显降低(P<0.05)。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肺部并发症情况显示,改进前组出现3例肺部并发症,包括3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发生率10%。改进后组出现1例肺部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P<0.01)。
3 讨 论
我国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就是肺癌,当前肺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由于肺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同时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因胸部手术而发生病理生理变化,进而产生众多呼吸系统并发症(例如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科学分析,对最根本原因进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实施对策,经效果确认和评价可知,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P<0.01)。此次品管圈活动中开展标准化管理,这使得工作效益获得有效提升。改变患者体位有利于排除胸液,避免产生胸腔积液,促进患者肺复张,进而使胸管留置时间缩短。限制胸部手术患者尽早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术后胸管留置,拔除胸管后可增加患者术后活动,进而推动肺复张,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和坠积性肺炎,降低术后住院之间。本研究中品管圈应用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和胸管留置时间。
综上所述,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品管圈,有效提升了呼吸功能训练成效,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1] 邓 攀.肺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呼吸功能综合训练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08:38-40.
[2] 肖开阳.围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术后恢复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5:72-74.
[3] 罗玉华.呼吸功能训练在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J].广西医学,2009,10:1547-154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