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具魅力的萧红及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2017-04-02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萧红生育

闫 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语言文学 】

独具魅力的萧红及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闫 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纵观萧红的创作,我们发现隐藏在社会性主题的表象之下,始终贯穿着萧红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她以女性的视角,把关注的目光锁在那些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妇女身上。她真实地描绘了女性如动物般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生命意识的麻木,展示了女性在背负民族和个人双重苦难下的悲剧命运,并且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表达了她对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萧红;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一、独具魅力的萧红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县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是封建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母亲虽未正式上过学堂,但文理粗通,谈吐文雅,举止大方。萧红是父母的长女,但她的降临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多少欢乐,相反父母及祖母因为她是个女孩,并不怎么疼爱她,尤其是父亲对她更是冷若冰霜。随着弟弟的出生,祖母、父母对萧红就更加冷淡,父亲“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的神情,在萧红幼小的心灵上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萧红在8岁时,母亲和祖母相继去世,没到半年,父亲又续弦,继母在人前对萧红客客气气,但背地里却恶言恶语,还不时挑拨她和父亲的关系,父亲对她非打即骂,使萧红精神倍受摧残,在偌大的张家大院中,萧红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亲情,而是越发感受到无比的寂寞和孤单,除了祖父对她的爱抚和后花园的慰藉之外,萧红幼小稚嫩的童心几乎是冰冷一片。在家庭中,萧红仅仅因为是“女儿”,亲人便对她轻视乃至无视。 在萧红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童年受到的伤害给了她一颗残破反抗的心,养成了她敏感、多愁,同时又孤傲倔强的个性。“女儿”作为一种性别原罪注定了萧红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注定了她一生被封建父权制放逐的命运。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她的作品自传性很强,溶进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愈是在个人感受与生存幻觉的迷天雾地中,就愈能充分地发挥她的天赋才华与独特个性。萧红创作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艺术感觉力和艺术表现力。她凭借女性纤细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捕捉情感记忆中富有韵致的人事景物,抒写现实的人生和自我的情怀。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均无不灌注了性灵的智慧,仿佛从心底流淌出的歌,诗意蕴藉、凄美动人。

令人惋惜的是,萧红是个天才的短命女作家。年仅三十一岁就结束了她颠沛流离、短促悲凉的生命。但是,在她短暂的生命里却给我们留下了卷帙可观、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多种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九年的创作生涯(从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中,共出版过十一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创作总字数近百万字,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情和创作生命力。早在三十年代,萧红就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二、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我意识。在漫长的男权制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自我意识被遮蔽,她们的权力被剥夺,她们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槛外人。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受教育的普遍提高,社会参与的机会增多,经济的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才渐渐苏醒,一大批女性开始登上社会和文学的舞台,女性主体才得以“浮出历史地表”。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坛的女性创作开始大批浮现,并且一部分女作家已经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萧红便是其中的一个。

(二)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萧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她以一个弱女子的身躯几乎承受了那个时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难:作为动荡时代的子民,她的一生都在战乱、疾病中颠沛流离;作为女人,在几度的情感泥沼中挣扎;作为母亲,她两次怀胎艰难分娩最后却两手空空,似乎作为女人的全部苦难她都品尝到了。因此,萧红从她自己切身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出发,以觉醒的知识女性的目光,关注三十年代底层妇女的生命状态与生存的处境,展示她们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人生图景。

1.萧红善于在对生与死的叩问与困惑中,探询生命价值与意义。

从早期作品《王阿嫂的死》到最后一篇《红玻璃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有农妇,乳娘,女工,女佣,穷学生,小媳妇等,她们都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命运都十分的悲惨。如在《王阿嫂的死》中,描写了王阿嫂的丈夫给地主赶粪车,因马腿被石头折断,被扣去了一年的工钱,气疯后又被地主放火烧死。这时王阿嫂己经怀有身孕,还要含辛茹苦给地主干活,中午在地头稍微喘了一口气,便被地主一脚揣倒而小产,出血不止,凄然死亡;《哑老人》中的小岚,利用休息时间为了给哑巴爷爷回家做饭活活被地主杀害;《桥》中的黄良子,为了生计,舍弃自己的孩子去给地主少爷当奶妈而自己的孩子掉进河中淹死;《生死场》中的美丽的女人月英,在疾病与丈夫的双重折磨下悲惨的死去;李妈(《朦胧的期待》)为了活命,从乡下跑到城里给人当奴仆;还有翠姨(《小城三月》)、小团圆媳妇(《呼兰河传》)、王亚明(《手》)、王婆、金枝(《生死场》)、五云嫂(《牛车上》)等等,这些女性,不仅要承受阶级压迫、男性的欺凌、贫穷、劳累、封建意识的迫害以及战乱带给她们的苦难,而且还要承受来自生育、性爱带给她们生命的消失和肉体的痛苦。

2. 萧红善于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女人非人的悲惨处境。

如《生死场》这部以东北沦陷前后的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在描写东北人民“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的同时,触目惊心地展现了女性悲惨的生存处境。和停滞落后而又危机四伏的乡村生活相对应的,是女性低矮又晦暗的生存空间。王婆先后嫁了三个男人,她年轻时死了女儿,年老时儿子又因当“红胡子”被官府捉去枪毙,在苦痛悲凄的人生中,王婆因悲愤服毒,她在服毒以后还没有死,她的丈夫并不是想怎么去救她,而是忙着到乱坟岗子给她寻位置,当她有了苏醒的迹象时,人们不是去救她,却是用扁担压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人的生存状况是多么的凄惨,女人的性命还不如一条狗。金枝出嫁后常常因贫穷和丈夫吵嘴打架,蛮横暴躁的丈夫竟在一次盛怒中摔死了刚满月的女儿,金枝因为愤怒出去寻求新的生活。日本人来了,金枝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向城市,但在城市仍未摆脱生存的困境,被一个粗野男人强暴后,金枝绝望后想去尼姑庵做尼姑,可那里早己人去门锁。天地虽然广阔,可哪里有女人的栖身之所!月英,这个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不幸患了瘫病,刚开始丈夫还为她取药,烧香,请神,但是当他看到这些并不能改变她的状况时,便开始虐待她,不给她水喝,不给她饭吃,还用砖块垫着她的身子,直到她的下身长满蛆虫,牙齿发绿,毫无人形地死去。这就是女人的一生,如果她们不能再充当男性的泄欲工具,不能再侍奉男人时,她们的生存价值就不存在了。

3.萧红善于从女性身体方面描写女性的苦难。

女性的生育,本来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行为,可是在萧红的笔下,却成为女性一个永远也摆脱不掉的劫数和苦难的源泉。妇女因为自身的性别因素,带给了她们种种的不幸,萧红超乎同时代的许多女性作家,对女性的生育做了触目惊心的描绘。萧红的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触及的就是底层妇女的生育和死亡,王阿嫂为了履行生育天职最后惨死在血泊里。“她的嘴张的怕人,像猿猴一样,牙齿拼命的往外突出”,“她的身子早已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泊里也有一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在这里生与死的连接是以女性生命的苦刑和毁灭为代价的。在《生死场》中,萧红更是以凝重的笔墨描写了女人无价值无意义的生育与死亡,她直接把女人的生育和动物的生产放在一起,写出女人如同“牛或马在不知不觉中忙着栽培自己的痛苦。”在萧红的笔下生命的降临成了一种对女人的刑罚。在男权专制盛行的中国,女性生活在一个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不仅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应有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就连作为其性别特征所赋予的怀孕与分娩,也遭到男性的无情忽视甚至憎恨,因此,女人除了忍受生育带来的痛苦,还要承受丈夫的鄙视和打骂。五姑姑的姐姐不能再延迟了,忙着去请产婆,由于迷信“压柴,压柴,不能发财”,她的婆婆就把席子连同下面的柴草都卷了起来,产妇光着身子,像条鱼似的只能在扬着灰尘的土炕上爬行,号叫,挣扎。“女人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她,”“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面对正在承受着痛苦的女人,凶残的丈夫闯进来不但没有安慰,还拿起身边的长烟袋投向那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产妇,可怜的女人“仍肿着肚皮,带着满身的冷水坐在那里,她几乎一动都不敢动,她仿佛是在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男人。”对女性而言,“生”是背负灵魂枷锁沉重地生,“死”是触目惊心的肉体变形与毁灭。萧红在此融入了自己对生育苦难的体验,她两次怀孕,流过产,体验过没有爱情的生育与无意义的动物般的生育之苦。因此,萧红在作品中一再把生育这一女人伟大的创造性业绩降低到和动物的自然繁殖一样的水平,这是萧红痛定思痛的深刻反思,也是萧红作为女人刻骨的伤痛。

总之,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完全处于不幸和苦难的包围之中。她们是阶级压迫的受害者,是民族灾难的牺牲品,更是男人的奴隶和私有财产。萧红从底层妇女的最普通最悲惨的日常生活出发,关注她们的生与死,冷暖与饥饱,性爱与生育这些最基本的人生问题,表现了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平凡的女性的悲剧,也正是因为其普通与平凡,才更令人触目惊心,也更具有典型性。她用血泪之作向人们揭示了旧时代劳动妇女动物般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生命的无意义与无价值。

[1] 萧红.萧红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1991.

[2] 秋石.萧红与萧军[M].学林出版社,1999.

[3] 季红真.萧红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4] 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论释[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李 楠]

The Unique Charm of Xiao Hong and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her Novels

Yan Jua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9)

in her works, we found hidden under the social theme representation, throughout Xiao Hong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women. Her female perspectiv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lock in those oppressed, humiliated, damaged working women.She truly depicts women if the animal's survival state and their life consciousness shows numb, women in the nation and individual bear double the suffering of the tragic fate, and reveals the causes of women's unfortunate fate, expressed her exploration of women's Liberation Road.

Xiao Hong,female consciousness,female destiny

2016-11-28

闫娟(1983— ),女,陕西省汉中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

I207.42

A

1008-4649(2017)01-0071-03

猜你喜欢

萧红生育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亟需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延长生育假要有“兜底规定”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