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近脾门脾动脉瘤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2017-04-02董艳芬潘孝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尿管胃管医嘱

董艳芬*,潘孝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个案护理・

1例近脾门脾动脉瘤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董艳芬*,潘孝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脾动脉瘤;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

内脏动脉瘤为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0.1%,其中脾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60%[1]。一旦诊断脾动脉瘤,应尽快手术治疗。2015年11月,我科进行一例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术,术后恢复顺利,保留了全部脾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3月,表现为胀满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食欲减退及纳差,就诊于普外科,胃镜下发现粘膜下/外的肿物,与胃间质瘤表现较吻合,于2015年10月30日以“胃间质瘤”步行收治入普外科。入院后进一步行腹部CTA检查,发现脾动脉瘤。遂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完善术前检查,于11月10日在局麻下行腹主动脉、脾动脉造影,造影示:脾动脉瘤形成,位置靠近脾门,分支动脉起于瘤壁,成角大,腔内治疗效果差,因此于11月13日在全麻下行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术,术后留置胃管、脾窝引流管、尿管、外周静脉留置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住院时间长,不适症状明显,有焦虑、烦躁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其沟通,做好疾病的宣教,主动向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方法,治疗的必要性及积极配合治疗对早期康复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的信任。

2.1.2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此患者给予要素膳1次/日,增加营养。

2.1.3 疼痛观察脾动脉瘤破裂前多无明显症状,偶有左上腹不适感,一旦出现明显左上腹或左季肋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预示动脉瘤先兆破裂。术前听取患者的主诉,对于判断病情至关重要。此患者仅出现腹部胀满不适、食欲进退,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2.1.4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和患者心肺功能、心电图、查血常规、凝血时间、生化、配血等,术前做好抗生素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由于患者术后易出现发热,出汗较多,应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刷牙、洗脸、擦背及会阴冲洗等晨晚间护理[2]。

2.2.2 体位及活动患者术后平卧位,定期予以翻身,以防压疮;可行双下肢足背屈伸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2 h后患者无异常情况下可指导患者半坐卧位,更换卧位时注意预防留置导管的滑脱。5天后生命体征无异常情况下指导患者下床适量活动。

2.2.3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留置胃管,禁食禁水,于术后42 h排气,遵医嘱拔除胃管,指导患者饮少量温水,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发生,指导患者进流食;次日进少渣半流饮食,后逐渐过渡至普食。

2.2.4 疼痛的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时做出评估,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持续时间,给予安抚患者,帮助其分散注意力,有助于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压力。患者于术后当晚主诉切口疼痛,遵医嘱给予地佐辛注射液5 mg肌肉注射后疼痛症状缓解。

2.2.5 发热的护理术中、术后脾动脉血流中断会导致脾梗死,出现低度或中度发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时遵医嘱给予患者物理或药物降温,早期应用抗生素,补充营养和水分,最好患者皮肤和口腔护理。该患者体温最高为38.0摄氏度,考虑为外科吸收热,遵医嘱给予酒精擦浴物理降温,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2.2.6 引流管的护理

2.2.6.1 胃管的护理

(1)胃管的固定:胃管固定有多种方法,可以选用胶布或一次性鼻贴固定鼻翼两侧,用线绳在胃管胶布外面打结后固定于脑后。

(2)留置胃管的长度:置管长度与置管对象的性别、身高、体型、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常规置入胃管长度为45~55 cm。该患者置管长度为52 cm。

(3)胃管留置时间:常规胃管留置直至患者肛门排气。该患者于术后46 h后拔除胃管。

(4)保持胃管通畅:每天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0 ml冲洗胃管1次,引流瓶保持负压状态,防止因胃液粘稠引起引流不畅,经常检查胃管避免弯折受压。

(5)口腔护理:患者在留置胃管期间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易发生口腔感染出现溃疡。因此,留置胃管期间,应给予患者漱口水漱口或协助刷牙3次/天。

(6)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及意义,经常鼓励患者,当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时给予表扬。

2.2.6.2 脾窝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患者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患者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患者病情发展趋势。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损伤等情况。

2.2.6.3 尿管的护理

(1)做好解释,使患者认识到留置尿管的目的和意义,讲解防止意外脱管的注意事项。

(2)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尿管受压、扭曲、阻塞。

(3)集尿袋引力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防止逆行感染。

(4)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夹闭导尿管方式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该患者于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顺利自解小便。

2.2.6.4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弹力绷带固定,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预防导管滑脱及静脉液体外渗的注意事项。

3 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要点

3.1 出血

术中缝合不紧密会导致出血,术后应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脾窝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如果脾窝引流管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00 ml,且为鲜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出血的可能,护士应多听取患者主诉,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心慌等症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该患者术后第1天脾窝引流液为25 ml,第2天脾窝引流液为12 ml,第3天脾窝引流液为5 ml,医生给予拔除引流管[3]。

3.2 脾梗死

术中、术后脾动脉血流中断会导致脾梗死,出现低度或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时遵医嘱给予患者物理或药物降温,早期应用抗生素,补充营养和水分,最好患者皮肤和口腔护理。

3.3 肠梗阻

开腹术后易出现肠梗阻,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有无腹部包块,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3.4 胰腺炎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变化,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引起疼痛的原因等。使用胃肠减压时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内容物及量。

3.5 腹腔感染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有腹痛、腹壁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及时报告医生。

3.6 切口并发症

3.6.1 切口感染

观察切口有无发红、肿胀、疼痛、脓性渗出等,观察患者体温及血常规变化。

3.6.2 切口裂开

观察患者腹部切口皮肤是否对合,有无渗血、渗液、疼痛等,紧急行手术处理。

4 小 结

脾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诊疗和护理均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制定正确的运动处方和合理饮食计划,密切观察患者术前心理变化和病情进展。在脾动脉瘤切除结合脾动脉重建术后,重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以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确保患者康复出院。

[1]陈 斌,符伟国.脾动脉瘤的传统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比较[J].SurgC onceptsPract,2011,16(5):488-490.

[2]张晓红,杨 瑞.部分脾栓塞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J].当代护士(下月刊),2015,12:137-138.

[3]王 敏,李海燕.1例脾动脉瘤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158-159.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3.126.02

董艳芬

猜你喜欢

尿管胃管医嘱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