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浑源方言谚语语法语义特点探析

2017-04-02裴瑞玲

关键词:浑源谚语句型

裴瑞玲

(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北京 100083)

浑源方言谚语语法语义特点探析

裴瑞玲1,2

(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北京 100083)

浑源方言谚语在语法结构、语义内容、语义结构和词汇构成等方面特点明显,分别表现在:单句型主谓式谚语和复句型谚语较多,紧缩型谚语较少;语义类型多样,知识文化丰富而有特色;表意曲折,以深层意义为主,修辞色彩较浓;谚语中含有丰富的浑源方言词汇。

浑源方言;谚语;语法特点;语义特点

谚语是语汇的一种,它在结构上相当于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但是没有语调,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非“二二相承”的表述性语汇单位。[1](P144-153)温端政先生说:“谚语反映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全方位的,包括社会、自然各个领域。其中固然存在正与误、精与粗、雅与俗之分,但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2](P195-196)因此,谚语常常被认为是民族传统思想的宝库。方言谚语是共同语谚语的基础,又有着自己的特色,既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又积淀着地方特色文化。以往关于谚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语谚语方面,随着学界对语汇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对方言谚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浑源县隶属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部与广灵县接壤,北部与大同县、阳高县相邻,西邻朔州市的应县,南接繁峙县、灵丘县。浑源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其谚语是晋北方言语汇的有机构成部分,特点明显,但是目前我们尚未见到关于浑源方言谚语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所以本文拟在对浑源方言谚语全面整理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方面探讨其特点。

一、浑源方言谚语的语义类型

我们依据温端政先生的分类方式[2](P206),按照语义将浑源方言谚语分为以下分类。

(一)自然谚 自然谚是生产、气象等方面与自然相关的经验总结。

1.生产谚 在浑源方言生产谚中主要是农谚,用来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如:小满前后,安瓜种豆。/处暑不出头,割上喂老牛。/节令不饶人。/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二月重河冻,米面憋破瓮。/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水葫芦,旱西瓜。/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谚语较少,如:要想富,多种树。/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油匠。/马无夜草不肥。/二马不同槽。

2.气象谚 气象谚反映气象变化规律,用来预测天气,指导人们的生活。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东绛忽辘西绛雨,南绛过来发大水。/早烧阴,晚烧晴。/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3.生活常识谚 生活常识谚传授日常生活知识,涵盖了健康、营养、饮食、居家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如:吃饭先喝汤,抵住配药方。/寒从脚底生。/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桃饱杏儿伤人,李树地下埋死人。/五谷养人,五谷伤人,五谷要人的命。/有钱儿难买老来瘦。/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小米饿断腰。/有钱儿难买回头看。

4.风土谚 风土谚反映地方风貌。如: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抢风岭赶集两头跑,来回都是四十五。

(二)社会谚 社会谚反映人们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有很强的思想性。

1.哲理谚 哲理谚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齐,泰山移。/墙倒众人推。/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三岁儿看大,七岁儿至老。/傻大姐(儿)自有傻福气。/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狼踢开门,狗也进来啦。其中有一些谚语含有消极思想,如:人活一世,吃穿二字。/人死如灯灭。/人有十年旺,神鬼不敢上。/人分上中下,货分三等价。

2.社会知识谚(含讽颂谚) 社会知识谚是关于社会知识的总结,解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好出门不如赖在家。/货比三家不上当。/半不大小子,吃死他老子。/妓女无情,戏子无义。/买的不如卖的精。/酒醉心上明,拿上东西不给人。/酒肉朋友,米面夫妻。/男人是耙子,女人是苭子。/同行是冤家。/男光有门儿,女光有人儿。/勤借勤还,再借不难。/会看的看门头脚道,不会看的看红火热闹。

3.思想修养谚(含劝诫谚) 思想修养谚是关于做人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的谚语。如:将心比自心,何必问旁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好心有好报。/光看贼吃饭,不看贼挨打。/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穿衣吃饭量家当。/家有千万,缝缝补补一半。/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二、浑源方言谚语语法结构特点

从语法结构上看,浑源方言谚语有三种:单句型、复句型和紧缩型,其中单句型和复句型的较多,紧缩型的较少。在目前收集到的800多条谚语中,复句型谚语约占53%;单句型次之,约占34%;紧缩句最少,约占13%。

单句型谚语分为主谓句式和非主谓句式,其中主谓句式数量众多。主谓句式谚语中动词性谓语句最多,如:巧媳妇儿难做没米的粥。/贼不空走。/狗改不了吃屎。/哪个勺子不跟碗磕?形容词性谓语句的,如:十个指头不一般儿齐。/万事开头难。名词性谓语句的,如:一个女婿半个儿。/一文价钱一文货。主谓谓语句的,如:冤家路窄。非主谓句式谚语的数量很少,如:没有不透风的墙。

复句型谚语在表义上比单句型谚语更加完整清楚,适合表达一些含蓄深刻的内容。分为两类:(1)两个或者几个语节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并列关系的占大多数,如:针尖大的孔儿,椽头大的风。/越坐越懒,越吃越馋。/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假设关系的,如:命里有五升,不用起五更。转折关系的,如:一娘生九子,九子不一般。递进关系的,如:十个厨子九个甜,剩下一个不捻盐。/老子有不如自有,自有不如怀里揣。(2)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而成,如用“宁……不……”、“虽”、“只要”、“不……就……”、“若”等。这类谚语数量很少,且多数为北方方言所共用。如:宁买不值,不买吃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怕慢,就怕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紧缩句型谚语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谚语,把两个语节压缩在一起,取消了中间的语音停顿。这类谚语言简意赅,口语化特征浓。压缩手法主要有:(1)取消中间的停顿,直接把两个语节压缩在一起。如:站着说话不腰疼。/死要面子活受罪。(2)采用惯用格式“无……不……”“不……不……”“无……一……”等。如:无风不起浪。/不打不相识。/无债一身轻。从紧缩的语节部分的语义关系来看,表示多种关系。有的表并列关系,如:下雪不冷化雪冷。/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人活脸面树活皮。有的表顺承关系,如:儿大不由爷管。/知错改错不为错。有的表让步关系,如:/有钱儿难买回头看。/不蒸馒头争口气。有的表假设关系,如:不打不相识。/身正不怕影子斜。有的表转折关系,如: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表因果关系,如:站着说话不腰疼。

浑源方言谚语中单句型主谓式谚语和复句型谚语占大多数,说明人们在交流的时候并不是只图简洁方便而一味省略,而是比较注重追求完整独立的形式。

三、浑源方言谚语语义特点

(一)语义内容特点 在语义内容上,浑源方言谚语语义类型多样,知识文化丰富而有特色。

从语义类型就可看出,浑源方言谚语类型齐全多样,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涵盖自然、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文化,反映了当地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细致深刻的认识。

就拿生产谚来说,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有的谚语说的是节气与庄稼的种植、成熟关系,如:“小满前后,安瓜种豆”是说小满前后是种瓜种豆的最好时节;“处暑不出头,割上喂老牛”是说处暑时谷子、黍子等植物不抽穗,就不能成熟了;“节令不饶人”是说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提醒人们要按季节安排农事(还可指节气与天气冷暖的关系,是说天气随着节气变化,提醒人们注意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养生)。有的谚语说的是气候、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浑源方言谚语中除了“春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之类与其他地区共用的谚语,还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二月重河冻,米面憋破瓮”来说明下雪、春寒与收成的关系,前者是说雪盖得越厚,春天的庄稼长得越好,与“瑞雪兆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是说农历二月天气寒冷预示丰收的年景(因为病菌在降温的过程中容易被冻死,有利于农作物的顺利生长)。自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人为条件也不可小觑,所以浑源有“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春天多上粪,米面憋破瓮”来说明肥料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人勤地不懒”“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地在人种”都说明勤劳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句是从正面说明,第二句则从反面告诫人们疏于打理田地就会导致产量低;第三句则是概括说明,在浑源方言中第二句和第三句更为常用。

浑源方言谚语涉及各种人际关系,反映了浑源人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和处世哲学。有的论及人之间的交情和处事原则,如:“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指人的交情不可能长久不变;“人心隔肚皮”是说人们很难看清别人内心的想法,告诫人们在和别人相处时要小心谨慎;“狼踢开门,狗也进来啦”是说被恶人欺负了,帮凶们也会趁机落井下石。有的是各类人的品性以及和他们交往时的注意事项。如:“妓女无情,戏子无义”是说妓女、戏曲演员惯于逢场作戏,没有情义。“买的不如卖的精”是说买家比不上卖家精明,告诫人们买东西时谨防上当。“酒醉心上明,拿上东西不给人”是说人喝醉酒,其实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许多时候只是借醉酒之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有对朋友、夫妻关系的认识,如“酒肉朋友,米面夫妻”是说朋友、夫妻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有对家庭生活中男女责任的认识,如“男人是耙子,女人是苭子”,将男人比作“耙子”,女人比作“苭子”,是说挣钱养家靠男人,攒钱过日子靠女人。有的揭示行业内部人际关系,如“同行是冤家”指从事同一职业的人常常不能够和谐相处,揭示了行业内部人们关系不好的一种常态。“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是说拼了命的人最可怕,告诫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拼命的人要躲避,有时也用于鼓励人们态度强硬地去争取利益。

浑源方言谚语展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一,浑源方言自然谚中农谚占大多数,这反映了浑源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其二,有的谚语反映了当地的地理情况和人文景观。如:“抢风岭赶集两头跑,来回都是四十五”是说从人们抢风岭出发到北面的浑源县城或到南面的王庄堡镇赶集都是四十五里,说明了抢风岭的地理位置。再如:“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形象地说明了浑源恒山脚下建于北魏时代的著名古迹悬空寺“奇、险、高”的特点。有的生活常识谚则反映了当地的作物、饮食情况,如:“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小米饿断腰”比较了莜面、糕、小米的耐饥程度,说明黄糕最耐饥,莜面次之,小米最不耐饥,其中也反映了浑源以杂粮为主食的情况。有的谚语能够折射出当地人崇尚豪爽性格的风尚。如“傻大姐(儿)自有傻福气”(也说“傻人有傻福”)是说大大咧咧、不精于算计的女子会得到老天的保佑而生活幸福,反映了人们对朴实直爽的性格和宽容大度的胸怀的认可和崇尚。

(二)语义结构特点 浑源方言谚语在语义结构上表意曲折,以深层意义为主,修辞色彩较浓。

浑源方言谚语中,大多数自然谚中的农谚和气象谚的涵义是字面意义,直白表意;大多数社会谚的涵义是深层意义。谚语的涵义是字面意义的,如:小满前后,安瓜种豆。/男人狐臭一人臭,女人狐臭全家臭。/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贼不空走。谚语的深层意义是指谚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真正意义。谚语的涵义是深层意义的,如:龙生一个争天下,猪下一窝滚墙根。/宁跟灵人打一架,不跟糊涂蛋说句话。/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不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没有不吃腥的猫。/背靠大树好乘凉儿。/打蛇打七寸。/夫妻没有隔夜的仇。/婆婆嘴碎,媳妇子耳顽。/路穷穷死人。/一文价钱一文货。/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谚语的深层意义和字面意义所表达的内容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和相关性,字面意义可以通过引申、抽象、概括等方式发展出深层意义,往往通过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回环等修辞手段来实现这个目的。如:“龙生一个争天下,猪下一窝滚墙根”中用“龙”比喻优秀之人,用“猪”用来比喻庸才、蠢才,“争天下”比喻干大事业,“滚墙根”比喻碌碌无为。“宁跟灵人打一架,不跟糊涂蛋说句话”说明宁肯和聪明人闹矛盾,也不和糊涂人打交道。“打一架”“说句话”并非实指意义,而是代指交往。“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不数”中的“仙桃”“烂杏”也不是专指这两种实物,而是分别比喻鲜美的高级食物和劣质的低等食物。“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同时使用了夸张和比喻,说明病势来之猛和去之慢。“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中的“哄”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把地当做人看待,并使用了回环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农民勤劳与否与田地产量高低相互依存的关系。与字面意义相比,深层意义显得更加深刻,更富有哲理。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表深层意义的社会谚更多些,常常将深刻的哲理内涵寓于浅显通俗的语言之中,兼具通俗性和哲理性。

(三)词汇构成特点 从词汇构成来看,浑源方言谚语中含有丰富的方言词汇。在调查到的谚语中,含有方言词汇的谚语约占40%。如:“半不大小子,吃死他老子”中“半不大”、“小子”、“老子”都是方言词,“半不大小子”指十几岁的男孩,“老子”指父亲;“吃饭先喝汤,抵住配药方”中“抵住”意思是“比得上”;“二月重河冻,米面憋破瓮”中“重河冻”指河流再次结冰,“憋破”指因放的东西太多而损坏了器具;“妓女无情,戏子无义”中“戏子”指戏曲演员;“男光有门儿,女光有人儿”中“光”指爱打扮;“东绛轰隆西绛雨”中“绛”指彩虹;“宁跟灵人打一架,不跟糊涂蛋说句话”中“灵人”意思是“聪明人”。

浑源方言中有些谚语意思虽然和普通话谚语或其他方言谚语类似,却常常选用当地的方言词语。如:“买的不如卖的精”,《新华语典》作“再精的买家,精不过卖家”,[3](P1313)而浑源方言中选用“买的”“卖的”这种“的”字结构作为“买东西的”“卖东西的”的省略形式来称呼“买家”和“卖家”;“节令不饶人”,一些地方说“节令不让人”,浑源方言中用“不饶人”代替“不让人”,突出表示不顾别人的感受而行为非常强硬;“早烧阴,晚烧晴”的普通话同义谚语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而浑源方言谚语中用“烧”表示出现红霞。

[1]温端政主编.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温端政主编.新华语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李 金.大同方言博览[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3.

[5]温端政,吴建生,徐颂列.汉语语汇学研究(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Hun Yuan Dialect Proverbs

PEI Rui-ling
(1.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2.Department of Humanities,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10083)

Hunyuan dialect proverbs have significant features i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emantic content,semantic structure and words.They have the following features:There are more single sentence type proverbs of subject-predicate type,more compound sentence type proverbs and less contracted structure sentence proverbs;The proverbs have various semantic types and they are rich in knowledge and culture which show distinctive features;The proverbs express meanings circuitously and they are mainly deeper meanings,with the thick rhetorical feature;They contain many Hun Yuan dialect words.

Hun Yuan dialect;proverbs;syntactic feature;semantic feature

H172

A

1674-0882(2017)06-0086-04

2017-08-08

山西大同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4K11);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年度课题“晋方言单数人称代词的音变研究”

裴瑞玲(1972-),女,山西浑源人,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法。

〔责任编辑 冯喜梅〕

猜你喜欢

浑源谚语句型
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以日常生活用词为例
清代《浑源州志》载图之历史文化特征
大同浑源有个“消费扶贫专柜”
典型句型大聚会
浑源:从历史中找源泉
说说谚语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谚语趣画(一)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