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新闻的生活化表现之浅析

2017-04-02孙凯威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孙凯威

[摘 要]目前,部分时政类新闻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模式化,刻板保守,不贴近生活。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让时政新闻以新时代的生活气息感染受众。

[关键词]时政新闻;生活化

时政类新闻报道一向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是大众获悉国家政策最及时的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个媒体也愈加重视时政新闻报道。纵观各类的时政新闻报道,我们发现一些报道内容呈现的形式比较严肃刻板,语言千篇一律,极其乏味,导致除了少数特定群体为了获取信息会去主动接受此类报道,大部分的受众会将视线转向娱乐或其他趣味性较强的新闻报道方面。

一、时政新闻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脱离群众

新闻媒体的职业宗旨就是致力于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然而,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仍然有少数媒体从业者不顾职业道德,忽略了大环境下的人民群众,这样做出来的报道往往很难引起群众的共鸣,也无法深层次地反映群众需求。

2.偏离客观规律

媒体在报道时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极强的主观性中,偏离了作为新闻媒体的客观地位,将自己提升到了代言人的地位,以说教、命令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

3.内容千篇一律 、缺少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部分时政新闻报道不论是语言,还是报道的风格形式,都几乎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空洞乏味。长此以往,受众对时政类新闻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对此类新闻也是敬而远之。

二、时政新闻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民主进程的逐步推进,以生活化的视角来顺应民众心声成为了新的趋势。新闻媒体不应当止步于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囿于传统的思维只会让新闻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积极探讨新的报道策略才是明智之举。

1.明确职业宗旨 ,树立服务理念

受众之所以接收时政类新闻,是因为它承载了大量有价值的政策动态信息,根据新闻的几大原则,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才是关注度最高的。因此,时政新闻应当明确自己的宗旨目标,以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把握需求,挖掘深度

从新闻采编的角度看,时政新闻如若要更加生活化,就要走向“深度”报道的方向,这里的“深度”也并非是我们平日说的深度报道,“用力”揭露事物的核心与本质,而是指寻找多个切入点。比如,由社会的热点话题与本地的契合点切入,从新闻背后的资料切入,以及事件引发的思考切入等等。角度其实很多,但是在寻找合适的切入角度时,也要了解民众的需求,这样的新闻报道于他们而言更有价值。

3.借鉴民生新闻

首先,必须打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割裂的局面。我们所说的时政新闻的生活化其实本质上讲就是民生化,新闻媒体要结合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结合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摒弃以往“大事”与“小事”的区分观念,拓展时政新闻的报道领域。其次,在实际报道时政类新闻中,可以借鉴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改变时政新闻给人的刻板印象,除了使用民生新闻,还可使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平衡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切入点。例如,媒体在进行某次时政新闻报道时,采取热线电话短信互动等民生新闻的惯用手法来与受众互动,这样不仅增加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而且可以及时把受众的意见反馈给政府部门,实现时政类新闻的宣传目的,真正贯彻落实政府的民生政策。

4.融入 “公共新闻 ”理念

所谓“公共新闻”,体现为四个意识:公众意识、互动意识、介入意识、舆论监督意识,新闻媒体要在四个意识下调整新闻报道的内容与风格,寻找受众喜欢的报道形式,改变“高大上”的报道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国家的政策信息下达给受众。时政类的新闻报道,一方面是为了向受众准确传递政府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则是要鼓励受众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时政新聞的生活化不单单在于深化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者追求客观的新闻规律,而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能够立足于民众,关注民生,启发民智。

5.借助自媒体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群体。相较于大部分的受众而言,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还是属于小部分,不可能抓获生活中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受众则可以通过手机、DV或其他的小型便捷设备,随时随地地记录生活中的事件,然后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聚集成一个巨大的新闻源。由于受众的信息多是以自身的角度考虑,所以往往更能真实反映生活,一旦发布的信息收到大量关注,证明这条信息是值得媒体进一步报道的。虽说自媒体主要在民生新闻中运用得稍多,时政类新闻较少,但是从当前的形势看,新闻报道逐渐开始向大众靠近,以大众为主,让受众参与,给受众发声,释放受众的话语权,所以,自媒体的运用范围也应当随之拓展。

6.语言与写作方式的转变

当前的时政类电视新闻应用于多为书面用语,因此创新语言风格会提高整个新闻报道的效果。要以贴近受众的语言引领其突破思维定势,扩充时政新闻的核心,得到受众的认可,在具体的新闻描述上,可通过关键词进行引导。比如,形容某地区条件艰苦时,表述为坚定信心,不仅有一种亲切之感,也更贴近现实,体现生活色彩,缩短新闻与大众的距离,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报道效果。

关于时政新闻生活化的写作方式,其实就是民生化写作,尤其是在电视时政新闻的编排制作中,应该要突破固有播放模式,将大众的关注点放在重点地位,进而改善其枯燥与乏味感。另外,时政类新闻也尝试一种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因为纯粹的道理总是很抽象,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故事总是有着鲜明的真实感,容易激起大众的情感共鸣。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越来越宽,但也更加偏爱真实的故事报道。当然,也应当保持新闻的客观性,不能随意主观地编撰,以虚构情节来填充。要真正做到留意当下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故事线索,完善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

三、结语

时政新闻生活化,不仅仅只是语言、报道方式等表面形式的优化,更应该是新闻报道观念的转变,更新思路、以综合创作的方式有效应对新闻的大众性,体察民生,真正创作大众喜闻乐见、具有生活见地的时政新闻,方可凸显时政新闻的权威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曼燕. 浅析时政新闻的生活化表现[J]. 新闻传播,2010,06:79.

[2]胡东莉.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初探[J]. 中国传媒科技,2014,04:23.

[3]郑艳. 浅析民生新闻节目的特点[J]. 西部广播电视,2014,19:84-85.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