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

2017-04-02李兴林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

李兴林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面对抽象、枯燥的应用题,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本研究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技巧入手,总结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使数学题化繁为简,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应用题涉及的相关事件较为复杂,尤其是高年级数学,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对于题目的解答毫无头绪,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较低。为了帮助高年级小学生正确答题,锻炼其逻辑思维,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在复杂的题目中整理出暗含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应用题,从抽象的题目中分析出数学公式,使学生从晦涩难懂的语言中真正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实现轻松解题。

一、学会读题,正确理解题目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本身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不是难点。想要正确解题,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理解题目,理清头绪,分析其中暗含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分析题目,列出公式,顺利解题。在所有的应用题中,多数由已知条件、数量关系和需解答的问题组成。在这其中,已知的条件和问题是能够分析出来的,但是暗含的数量关系则需要进行合理的推断。例如,学校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想要解答出这道题目,学生就应该先对题目的背景进行理解,找出题目中所暗含的意思,分析题目所列出的各个条件,分析条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写出正确的数学公式,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正确理解题目是解题的基础,只有理解了题目,学生才能够打开思维,理解题目内涵,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二、转换思维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目灵活多变,即是同一道题目也有多种解法。由于小学生阅历不足,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题目的内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获得较好的解题方法。例如:一个工程队进行某一路段的修建,前10天修了60千米路,估计再需要15天才能修完剩下的。请问此工程队所需修建的路段为多少千米?在此题目中,蕴含着已知的变量,问题以及数量关系。此题目的第一种解法:先解答出工程队每天修建的千米数,求出15天修建的千米数,与之前10天的千米数相加则得出正确答案。此题目的第二种解法:先计算出每天的工作量,然后与总共的工期天数相乘,得出路段的千米数。因此,对于不同的题目,变换思路,总会有不同的解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注意转换思维方式,灵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解题能力。

三、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变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中,暗含许多的条件语句。按照不同的角度,可分为直接条件与间接条件,外显条件和潜在条件,具体条件和抽象条件,以及必要条件和多余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所暗含的各种条件,才能使学生理清数学题目,为正确答题提供思路。首先,直接条件指的是题目中能够直接参与列式计算的已知的条件,而间接条件是需要解题者进行深入分析的条件。一般来说,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均是外显条件,而隐藏的已知条件则是潜在条件,例如:森林养护员每天要给100棵树进行灭虫,请问10月份养护员共对多少棵树进行灭虫?其中,10月份暗含的信息即为31天。此外,数学题目中除了必要的条件,还包含许多多余的条件,用于扰乱解题者的思路,增加题目的难度。

此外,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题目信息实在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出头绪,还可以利用一定的符号对题目进行分段理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利用记号对题目进行编号,通过反复读题,审查其中暗含的条件和信息,并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多次复述,使学生自己能够较好的理解题目。平时,可利用此种方法锻炼其数学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其归纳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还应该注意主动训练,与同学老师共同分享经验,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分析题目的各项条件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能力,学生应该注意平时的积累,不断分析不同的题目,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

四、学会进行等量替换,提高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出现的各个条件往往具有多种属性,并且不同的数量之间还可进行换算。在某种程度上,题目条件的灵活性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解题,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等量替换,使复杂的问题更为清晰。所谓的等量替换指的是用一种量代替不同的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例如:某文具店老板进行货物批发,共批发了10箱铅笔,6箱直尺,总金额为600元,已知,每箱直尺比铅笔贵20元,那么每箱铅笔和尺子的价钱分别为多少?从题目可知,我们需要求解的是每箱鉛笔和直尺的价钱,看起来较为复杂。但是如果把直尺的价钱与铅笔的价钱进行等量替换,题目就变得较为简单。设每箱直尺的价钱为铅笔价钱加上20元,此时,6箱直尺的价钱为6乘以20,为120元,将直尺替换为铅笔,则总价钱为480元,除以16得出每箱铅笔价钱为30元,进一步每箱尺子的价钱为50元。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来说,虽然题目较为复杂,暗含的信息较多,需要解答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计算。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顺利解题,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学会使用多种解题技巧,分析题目中的各种条件,理清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变量间的转换和分析,列出必要的公式,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另外,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切实提高解题能力,学生还应该重视平时的训练,不断总结方法,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12):208-208.

[2]黄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浅析[J]. 广西教育, 2015(13):71-71.

[3]周德清.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11):0270-270.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应用题的「多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