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7-04-02杨凌倪玲
杨凌+倪玲
【摘 要】在当今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在面临自身的就业时存在各类心理承受问题,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自我调节存在偏差,对自身的一些能力也有认知偏差。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就业的严峻压力,很有可能导致毕业生对就业充满恐惧产生退缩。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必将引发因就业压力过大而产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等过激行为,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也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危害。如何探寻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大学毕业生摆脱就业心理困境,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心理问题;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毕业后首先面临的是就业压力和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引发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到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针对性调查来看,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紧张焦虑心理
在即将毕业和毕业初期,因为对工作岗位和社会事物不够熟悉,想要实现自身梦想又担心能力不足,对未来就业和自身职业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心理。这种思维下很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对工作担忧,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安,甚至出现失眠现象,在日常中精神恍惚,战战兢兢,出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最后意志消沉,在王作中没有激情,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就业和择业产生一定的恐惧,有70%的受访者就表示存在焦虑和紧张。
2.自卑怯弱心理
有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不是特别突出,在就业的过程中会出现认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或工作能力不够的情况,造成在面试的过程中自信必不足,不能发挥自身的应有能力,从而失去应有的就业机会。自卑的心理不仅表现在工作中,对以后的生活方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盲目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集体生活,在进行就业过程中难免受到宿舍或者是其他同学的影响,易受到集体思维的牵引而忽视自身的需要,特别是在大学结束的时期,大家在找工作之余还在学校进行住宿,他入的择业情况很容易影响到自身的一些思想,对自身的就业和择业制造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宿舍中学生极其容易出现因为他人找到工作自身没有找到而出现自卑和自我否定心理,也会出现虚荣和攀比心理。一些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缺乏对自身的客观分析,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进行就业,只是盲目和同学进行攀比或者一味追求高薪、光鲜职业,认为比自己同学好的王作就是适合自己的,从而失去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机会。
4.求稳求闲心理
一些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抱着清闲、自在的心理,希望找到的是轻松稳定的工作,不愿意考虑较为辛苦的工作或者是工作环境较差的工作,希望离家近,使得自身的工作缺乏激情,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态度和想法对自身以后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自身也理承受能力的锻炼没有任何的帮助。个别学生依赖父母的介绍或者是学校的介绍,等到得到的工作和自身的期望存在落差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定的也理偏差,心情抑郁,出现心理问题。
5.自负自大心理
在学校期间,因为没有真实的了解社会,因此对自身的一些评价中,大部分的学生对自身的期望过高,认为自己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已经充分的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找到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高薪酬和高职位较多,自身的机会也较多,因而存在自负自大心理。没有意识到在工作中理论知识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更加具有实用性的是实践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就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给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给大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问题。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及父母观念的影响
许多毕业生面对择业无法摆脱家庭期望,认为择业时应尊重父母意愿,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类大学生在擇业时多盲目听从父母的意愿,忽视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多数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进入层次较高的单位或经济较发达城市工作,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深感内疚,觉得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于是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农村或者贫困家庭的家长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大学生在父母高期望值和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内心矛盾冲突激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尚有不足
处于择业期内的大学生迫切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产生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全面细致,没有满足广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目前,学校就业办公室的主要是做一些诸如毕业生生源统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审核、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派发的工作,对于如何选择职业,如何获取职业信息,如何准备面试等一些毕业生关注较多的问题涉及较少。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缺乏专业化的心理辅导人员,大多数心理辅导人员由学生处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兼任,并且存在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
3.用人单位招聘中存在偏见和歧视
许多单位不愿意接受女大学生,或对女大学生的求职百般推诿,对男大学生则较热情。一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较好的女生常常竞争不过条件一般的男生,用人单位的这种性别歧视加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招聘市场中还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排外性,“非本市户口勿谈”,只接受本区域的大学毕业生,地域限制在一些事业单位考试中表现突出。此外,照顾关系户、领导打招呼等现象也屡有发生,这些与人才标准没有直接关系的条件的限定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应对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科学、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应该贯穿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全过程,应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一年级为探索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为未来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二年级为定向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定位,确立未来是就业还是深造,从而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大三是冲刺期,应当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职业方向进行相关的实践锻炼。四年级是一个分化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应锁定为工作。
2.完善就业心理辅导和创业意识培养
专业的心理队伍是确保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发挥实效的基础和保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课多、面广,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政课教师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次,拓宽心理辅导的渠道,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解惑答疑。大学辅导员平时要多和学生接触,多聊天,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现实就业环境、学会调适压力。
高校在教学中应主动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同时还应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组织开展
大学生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挖掘其创业潜能,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
3.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
高校要向毕业生讲授自荐书和个人简历的撰写格式、内容安排,注意事项等知识,指导大学生写出一份满意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争取更多的求职机会;有必要向大学生传授招聘会的注意事项,了解应聘、掌握面试的技巧。只有做到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从容应付就业中的各种挑战,顺利的获取自己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美俊.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仲小欢.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5.
[3]谷岩.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D]. 辽宁工业大学, 2015.
作者简介:
倪玲(1989.4~),女,藏族,青海循化人,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