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中体验比较中感悟
——浙教版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2017-04-01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折线图综合与实践黄豆

王 漪

【教学内容】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2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最近我们四年级要进行一次观察黄豆生长的写作。每位同学分20粒黄豆,全年级一共有320名学生,老师该准备多少粒黄豆呢?

生:20×320=6400(粒)。

师:老师买10千克黄豆够不够?

生:“10千克黄豆有多少粒”我们也不知道啊。

生:可以先拿出一部分来看看有几粒,再估计10千克有多少粒。

师:这个方法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学习“大数目的估计”。

(板书揭题:部分——总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情境,较自然地激发学生研究的需求,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到先选择部分进行研究,再推算整体,初步感知“取样分析”的统计思想。】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称2克黄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设计方案。

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台秤和一袋黄豆,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先称1粒黄豆的质量,再用1千克除以1粒黄豆的质量就可以算出1千克黄豆有几粒了。

师:好,那我们来称称看。(发现1粒黄豆太轻,称不出质量)怎么办?

生:可以称10粒黄豆的质量,再进行估算。

生:也可以称1克黄豆有多少粒,再进行估算。

2.小组研究。

师:为了方便大家操作,我们一起来称一称2克黄豆有多少粒。

“估计10000克黄豆数量”任务单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安静操作,填写合作单“第一次实验”部分。(2)按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及结论。

注意:(1)每次操作前要先放托盘,再按“清零”键。(2)随意抓一把黄豆,一起放入托盘,不要一粒一粒放。

3.误差分析。

(各组汇报数据,教师将各个组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

师:(出示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折线图中,有些点高,有些点低,起伏比较大。

师:大家用的秤是一样的,黄豆也是老师随机给大家分装的,为什么结果差距这么大?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的测量结果更接近些呢?

生:可能2克太少了,称得不是太准确。可以增加黄豆的数量,多称一些。

生:可以取一个平均值,去掉一个最高数,去掉一个最低数,剩下算平均数。

【设计意图:第一次实践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实践操作,用秤称量黄豆,初步感受称量的方法;二是各小组在对比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各组之间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距,体会到样本的选择可能不够合理,寻找各组之间缩小差距的方法。学生在本环节亲历了数据的产生与分析的过程,体会数据产生的随机性。】

活动二:改变样本,体会样本容量增大对估算结果的影响。

1.小组二次活动。

师:我们进行第二次活动,大家可以多称一些黄豆,估算100克黄豆有多少粒。

师: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来称20克和50克黄豆。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称一定质量的黄豆:先称20克,再称50克。(2)安静操作,填写合作单“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部分。

2.误差分析。

(教师将各个组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引导学生二次观察数据)

师:观察各个小组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称20克黄豆得到的数据各个组之间的差距要小一点,称50克黄豆得到的数据差距就很小了。

(呈现称20克黄豆得到的折线图和50克黄豆得到的折线图)

师:对比两幅折线统计图,称的质量越大,得到的结论越接近。称量、估算的过程,也就是统计的过程。我们称量的那一小部分的黄豆,叫做样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选取的样本数量的增加,最终的结果会越来越接近,差距会逐渐减小。为了得到较为准确、有效的结果,我们在统计中选取合适的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师:称量50克黄豆得到的结论,组与组之间的差距虽然在减小,但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如果再让你称一次,你想称多少克的黄豆?得到的数据会有什么变化?折线图又会是什么样子?(请学生想象后用动作进行描述)

师:样本变大,结论会更加准确和一致。那有什么麻烦或不足呢?

师:现在你知道老师买的10千克黄豆够分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经历了称量20克、50克黄豆的过程,并通过两次实验数据的对比,发现随着称量黄豆数量的增加,各个小组之间实验的数据差距在缩小。让学生体会到数据中隐藏着一定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借助折线统计图,直观感知数据的波动幅度,体会样本数量与数据误差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示范了一种数学表征的方法。】

三、回顾整理,小结提炼

(回顾总结整个实验分析过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要进行大数目的估计,可以先选取一小部分做样本,从样本入手,再根据样本的数据推算整体的情况。

生:样本的选择要合理,否则会有很大的误差。

生:样本多一些,结果会准确一些,但样本太大,统计起来很麻烦,也没有必要。

【设计意图:经历了3次数据收集与分析活动,学生对于统计的过程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环节对整节课进行回顾与整理,梳理、强调统计活动的关键过程:选取样本——实践操作——数据整理——数据分析,重点体会样本选取与总体推断之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折线图综合与实践黄豆
黄豆噼里啪啦
数据增加折线图自动延长
黄豆变形记
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
让折线图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再多也不乱 制作按需显示的折线图
美化Excel折线图表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黄豆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