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微检测”的设计与优化

2017-04-01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题目课文检测

周 锋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之上,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决定高效课堂的要素很多,但归结起来,离不开“讲授、合作、检测”这几个支撑课堂的核心要素。课堂检测是对课堂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反馈,更是实现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检测既不能占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更不能不着边际,而应该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对课堂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巩固与检测。

有限的时间和效益的最大化就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检测只能朝着“微小、精准”的方向发展。“微小”指向于检测的时间,“精准”指向于检测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利用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微型检测题,我称之为课堂“微检测”。课堂“微检测”,在有限的时间內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课堂“微检测”的设计与优化。

一、立足学科特点

课堂“微检测”,首先应该立足于所授的学科,体现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语文课堂“微检测”就应该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进行设计。

如,在中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听写词语”“组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去括号中用错的词”等题目。这些题目紧紧扣住生字词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识记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读一读、抄一抄下面这些精彩的语句”“说一说学了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根据提纲尝试复述课文”等练习题,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中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在复述中把握文章的结构,识记文章的内容。

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第二课时时,结合课文的教学目标,围绕课后练习,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微检测”:(1)找出文中含有数字词语的句子,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2)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想?(3)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个问题直指课后练习第三题,既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国榷》这部巨著的价值,又让学生通过谈感想,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同时将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检测的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设计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尽收囊中,并提升了相应的能力。

二、追求形式多样

课堂“微检测”,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应该设计过多的题目,更不应该设计过于复杂的形式。因此,课堂“微检测”对题型的设计要求较高。传统的“填写式”“问答式”不仅耗时较多,而且形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检测的热情。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经常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如“闯关式”“进阶式”“抢答式”等,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既节约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检测的效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成语故事》一课,是由《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个寓言故事组成,由于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真正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记住寓言故事反映的深刻道理,我设计了“闯关式”的课堂“微检测”。第一关:讲故事。要求用简短的语句(不超过三句话)将三个寓言故事讲出来。第二关:明道理。要求用一句话说出每个故事的寓意。第三关: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三则寓言故事带来的启示。先用课件出示第一关的内容,闯过第一关的学生站立不动,不能闯关的学生放弃机会,坐在原位。随后,课件出示第二关的要求,再次淘汰一部分学生。最后,课件出示第三关的要求,三关全部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一枚荣誉勋章。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检测的热情,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三、注重能力培养

近代汉语学科的奠基人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因此,在课堂检测中,教师不应单纯地“授之以鱼”,让学生通过简单机械的重复学习来习得知识,而应该“授之以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为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微检测”时,应该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目标,设计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题目,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在高年级课堂“微检测”的设计中,可以将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渗透其中,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并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谈一谈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主题类似的文章,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的难点“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微检测”: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理解。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联系生活谈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分享自己与动物相处的故事,有的讲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由真诚换来信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原本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体现分层理念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课堂检测题目的需求和期待是不相同的。如何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堂“微检测”,获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微检测”时,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分层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设计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检测题目。根据不同的难度系数设计检测题目,可以设计满足于一般学生需求的难度系数较低的基础题,也可以设计适合于中等学生需求的难度系数一般的中档题,还可以设计为优秀学生量身定做的难度系数较高的挑战题。教师可以给这些题目标上不同的难度系数,以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快速选择自己需要的、能够解答的题目。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文字,展开想象,感受少年机智、勇敢、爱国的优秀品质。学生通过品读文字,联想到了很多词语来赞扬少年的优秀品质,但不少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收获并不大,对课文的理解浮于表面,一知半解。因此,我设计了分层检测,检测内容为选做题,学生可以从三道题中任选一道题完成。题一为基础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了少年的机智、勇敢?题二为中档题: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什么不同?题三为挑战题:你觉得少年劝说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分层设计,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选到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微检测”的设计,如果能够立足学科的特点,通过新颖、多变的形式,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不同的学习基础,就一定能够实现课堂检测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而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题目课文检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背课文的小偷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背课文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