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分析
2017-04-01马振合
马振合
[摘要] 目的 分析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统计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经统计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痉挛性偏瘫采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关键词] 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针药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c)-0019-03
Clinical Analysis of Ampoul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MA Zhen-he
Ningj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3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poul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Methods 1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simp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ampoul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ily living abilities,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holistic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MA and MBI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FMA and MBI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d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2.5% vs 75.5%)(P<0.05). Conclusion The ampoul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can obvious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mpoule
中風是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其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风患者会表现出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其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偏瘫痉挛。一旦中风患者出现偏瘫痉挛症状,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故应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以减轻病症,改善预后[1-2]。该文方便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6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研究组在全国第4届学术会议上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同时经MRI或CT等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9.8±6.3)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29例。观察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5±6.7)岁。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21例。在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等自然资料统计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抑制手指屈曲痉挛和上肢痉挛训练,抑制下肢痉挛和踝关节背屈训练等。所有部位进行康复训练时都需要选择≥1种的方法,每次时间持续50 min左右,每周进行6次,连续进行4周。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针药治疗。①针刺治疗方法:在痉挛肌的拮抗肌侧取穴,每次都要选择2~3个穴位。主要采用泻手法,每次留针时间为2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间隔2 d后重复治疗,连续进行4周。②中药方法:嘱患者口服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川芎、红花、桃仁各取10 g剂量,赤芍、当归各取15 g剂量,黄芪取60 g剂量。辨证加减:心悸、喘息者加炙甘草;血瘀者加鸡血藤、莪术;气虚者加太子参、党参。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运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强;运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差[4]。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标准: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意识,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不见,病残程度为0级,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显效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残程度减轻≥2级;有效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病残程度减轻为1级;无效标准:病残程度、临床症状、意识、生活能力均未见明显变化甚至部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痊愈、显效、有效三者百分比之和相加即为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式[5]。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FMA、MBI评分采用(x±s)予以表示,并应用t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率(%)予以描述,χ2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MBI、FMA评分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BI、FMA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是导致患者出现中风的主要原因。而中风后肌肉痉挛则是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产生主要影响的原因。肌肉痉挛会使肌肉对被动关节运动的阻力处于明显增加的状态,其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6-8]。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往往指的是神经肌肉发生痉挛的情况,当患者大脑或者神经发生损伤之后,大脑会通过动作电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进而使患者身体一侧受到影响,随着这一侧肌肉的萎缩性改变,患者偏瘫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现代医学对中风后痉挛偏瘫进行一系列研究后發现,上运动神经发生损伤之后,脊髓与脑干反射活动都处于亢进状态,牵张反射明显增强的同时,屈肌发射释放和四肢精细运动却处于减退和下降状态,由此导致痉挛性偏瘫。现代医学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主要采用西药方法加以治疗,但由于病程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而这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有限。康复治疗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配合意识、治疗依从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基于此,临床通过不断深入研究该病后,发现多种综合疗法协同治疗的方式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9-10]。
中医理论中,当患者脏腑功能出现衰减迹象时,机体阴阳就会处于失调状态,痰、瘀、风、火等病理产物的共同作用之下,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筋失濡养则必然引起拘挛现象。针刺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疏通经络的方式对脏腑进行调整,以达到标本兼治和局部、整体同治的效果[11]。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结论可知,对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偏瘫侧抗痉挛肌肉肌腹部穴位进行针刺,可达到理想的抑制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针刺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和口服中药,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欧阳刚等[12]通过对181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181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3.8±20.03)分和运动评分(39.2±18.9)分均得到显著提升。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BI(18.7±3.7)分、FMA(69.8±6.8)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符。对针药联合康复训练的作用原理进行分析:康复训练和针刺增强了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的脊髓活动,红花、桃仁、川芎等中药配伍使用又会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治疗作用。3种方法可显著改善混着脑循环,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至正常。
综上所述,中风痉挛性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方面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临床大量实践证实中风痉挛性偏瘫采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鉴于该组研究受到样本、病例数等限定,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作用和缺陷还有待临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唐跃富,杨荣光,罗清勇,等.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4,38(9):1218-1220.
[2] 谭世洪.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158-3159.
[3] 张朝阳.针灸康复训练及熏洗治疗脑中风肢体瘫痪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57(10):1402-1404.
[4] 冉小青,吴松,叶丹屏,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血流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0):20-21.
[5] 张琇.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0):60.
[6] 任传枝.中药结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78例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3, 32(24):23-24.
[7] 吴红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1):1761-1762.
[8] 张敏娜,贾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重要性及防止异常模式[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149-150.
[9] 杨楠,谭吉林,王本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25(7):1532-1533.
[10] 包烨华,王延武,楚佳梅,等.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作用的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1):59-60.
[11] 孙云廷,王淑玲.不同针灸疗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32-433.
[12] 欧阳刚,王彤,张丽霞,等.针刺结合现代康复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1(6):5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