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综述

2017-04-01何亚楠孔凡士梁林梅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何亚楠+孔凡士+梁林梅

(1.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顺应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迅速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文章以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为总体思路,具体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可视化的分析了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围绕①对学习空间构建和设计,尤其是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②空间的应用问题;③从区域层面推进空间的建设问题这三方面来展开研究的。并提出以下建议:深入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加强空间应用研究,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在区域层面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63-06

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即学习发生场所,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从场所的虚实来看,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网络学习空间(Learning Cyber Space)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构建的面向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虚拟空间[1]。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达到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学习、沟通、共享知识和教育资源。意义在于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让获得的实质性效果触及到个人。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分析法,对搜集到的客观数据展开分析,解析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热点、主题、趋势,并总结出几点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选择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对象,以篇名为“网络学习空间”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或“网络空间平台”或“人人通”或“虚拟学习空间”为检索关键词,从2006年1月开始,截止日期为2016年3月,检索的过程中去除掉重复发表、会议通知的文献6篇,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65篇。如表1所示,其中中国学术期刊库98篇,博硕士论文11篇,会议论文1篇,报纸9篇,通过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2.0抽取文献题录信息。

2.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分析:发文数量、典型文献、研究热点。文献计量法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根据文献的多种数量特征,运用统计学与数学的方法来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某学科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研究方法[2]。

(2)共词分析法

文献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共词分析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是对多次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专业术语进行统计分析,这些专业术语要能够表达某一學科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通过这种现象分析来揭示这些词的亲疏关系,展现该学科主题的结构变化。

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

1.从发文数量看网络学习空间研究

对某一领域的文献增长做历史的、全面的统计,有利于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动态。2006-2016年间,国内年度发文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文章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些数据表明,研究者对网络学习空间高度关注,使其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后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提出“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3]。这为学界研究网络学习空间问题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指引,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且2013-2015年文献数量达到文献总量的89.09%。

2.从典型文献看网络学习空间研究

通过对一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学术影响力的典型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某学科领域当前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水平,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4]。如表2所示,通过筛选核心期刊、权威机构及优秀研究团队的文献,选出一些典型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

从典型文献的研究内容看,我国学界关于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的学术影响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学习空间构建和设计,尤其是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随着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掀起的新高潮,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然而个人学习空间如何最优化的构建与发展,并在以后取得什么样的成效或地位等问题,都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二是紧密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开发出多样化的新型应用模式;三是研究如何从区域层面推进空间的建设和应用问题。

(1)系统架构与综合设计类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围墙的限制,扩大了资源共享,实现了更多的网络交互。目前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主要还是以大面积发布信息和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为主,如贴吧、个人空间、微博等,出现功能简单、覆盖面小等问题。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新的体系架构,丰富和拓展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内容,提出了新的技术标准。

首先体系架构方面,采用当前流行的云服务架构,设计出了一种新的体系建设模式,即“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这个模式,可以为用户的网络学习提供一个规划,研究者还运用效益分析法针对该体系的优势进行深度分析,旨在展现该体系的使用价值,以期使各类院校的大学生和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体系建设模式,从而展现该体系的实用价值。

其次关于空间设计与建设问题,一方面,目前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具有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平台支撑,存在功能简单、信息联系不紧密、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等问题。为了改善以上情况,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环境的体验式网络学习,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不断地体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其中的虚拟环境设计,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基于虚拟环境的体验式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实现“人人通”的新方法、新模式[5]。另一方面,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也是当前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个人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可以自定学习内容,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定学习步骤,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

最后,运用技术标准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进行指导也尤为重要,尤其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习技术系统环境——“人人通”,有必要将其相关标准纳入到教育云系列标准的建设之中。通过标准支撑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中的一些交互、协作、资源等互操作性问题,这样“人人通”环境才能得到更好利用和有效共享[1]。

(2)空间应用类

一方面,网络学习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更多网络交互。目前关于教师空间应用的研究比较集中,例如中小学教师网络空间建设、应用及推进策略研究[6],关于教师网络空间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7],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研究[8]等,显示出教师空间建设的前期目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充分实现了空间上不同角色实体(教师、学生、家长和教学管理者)之间线上线下的无缝沟通交流。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形式化,教师只是单单将一节课内容上传到网上,教学过程跟传统教学并没有区别;教师会因为网速、设备问题影响了教学进度等诸如此类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空间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教师的使用意愿对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学习空间的设计应满足用户的体验需要、教学的应用效果。

(3)区域推进类

自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出以来,各个地区都高度重视,并且积极进行实践探索。

2009 年湖南省教育厅将“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引进到本省中,为全省各类教育单位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出大量教育资源,使全省教育走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步伐[9]。山东省临沭县以“世界大学城”为例,从 2012 年9月开始,投资696万元,建设 44 个教育机构云平台和 6萬多个师生云空间,包括全县的全部教师和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将已有的大部分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投入使用,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10]。深圳市南山区搭建一个全面的教育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身份和功能提供六类个人主页(网络空间),具体包含领导空间、校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实现不同身份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当地的教学水平,在“人人通”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11]。

3.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统计某一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发现该领域的关注热点,从而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12]。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757个,为了避免关键词的重复进行了合并工作,例如“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人通”、“虚拟学习空间”统一合并为“网络学习空间”。筛选出出现频次大于等于3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占总关键词出现频次的51.78%,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学习空间(113次)、个人学习空间(61次)、教师空间应用(33次)、教育应用(19次)、教育信息化(18次)、信息技术(16次)、教育教学资源(14次)、班班通(13次)、翻转课堂(11次)、教学效果(11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撑环境、关键要素、本质等,同时也代表了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方向。

首先“网络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空间”可以归为一类,强调了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尤为重要,已经是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需要不断优化的地方。其次是“教师空间应用”、“教育应用”归为一类,反映了空间的应用是网络学习空间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它与第一类也是紧密相关的,空间的创建只有得到了应用,才能验证这个创建是否有效。因此,空间的应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方向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三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班班通”归为一类,充分反映了网络学习空间所处的环境因素,展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即全面融合发展。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别表现出研究者对网络学习空间深度应用的关注。

4.社会网络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热点及其内部关系,基于高频词统计分析,通过BICOMB2.0提取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13],如表4所示,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形成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13],如图2所示。

图2中的正方形点代表高频关键词节点,其中中心性和中心势是节点的两个特征,节点的中心性是指图2所示网络中每个关键词在网络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心势是反映整个关键词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差异性程度[14]。从图2中可以看出,26个高频词构成以“网络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空间”、“教育信息化”、“教育应用”为核心关键词的关系网络,具体分析如下:①从节点的中心位置上来看,除去“网络学习空间”这一检索关键词外,个人学习空间、教育信息化、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等都处于中心位置,并且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紧密,可以反映出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的热点,即倾向于研究空间建设与应用问题。②从节点的差异程度来看,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核心,与个人学习空间距离最近,反映出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学习者倾向于个性化学习,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个人空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与教育应用、教师空间应用等关键词的联系也相对紧密,反映了空间的应用是网络学习空间持续发展的关键。③从整个网络来看,社会网络分析、云计算、网络研修等关键词处于网络边缘,相对比较独立,和其他关键词共现较少,联系较为松散。

5.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是通过测定事物或观测量之间的距离来发现数据结构,其原理是通过指定观测量到概念空间的一个特定位置,得到空间中距离的相似性[15]。距离坐标图中心点最近的位置的关键词代表得到了较高的关注,相反,距离中心越远的位置,代表其研究主题关注度越低。

将所需数据导入到IBM SPSS Statistics工具中,选择分析选项,即多维尺度分析,生成相异矩阵,绘制出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图中比较明确的将网络学习空间研究划分为三大类,呈现出总体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三个主题内部核心程度较高,下面分别对三个研究主题的位置做出分析:

第一,位于坐标图左侧的“学习空间的构建类团”,相对来说距离坐标中心最近,可以看出该主题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倡导个性化学习,因此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急需补充完善,未来还将进一步研究学习空间的构建。

第二,位于坐标图右侧的“空间应用与区域发展研究类团”,也是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其中世界大学城、教育应用、信息化教学等关键词是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的热点之一。未来几年还将围绕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以及推动区域层面的空间建设进行深度研究,扩大网络空间的应用,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三,“教学效果评价类团”处于相对偏远的位置,但也是未来研究者会关注的方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 5 部门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2015 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50%教师要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16]的发展目标。由此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数量会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有效应用等问题,因此,加强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也是必须的。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同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不断评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提高网络空间的教学应用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文献计量法的分析,比较直观的反映出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现状:从发文数量上来看,文献总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未来几年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从典型文献分析来看,网络学习空间领域已经形成一种独具特色和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从高频关键词來看,个人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应用、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班班通是网络学习空间领域研究的热点,而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趋势。通过共词分析法,可视化的反映了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的热点、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结论,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1.深入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

当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形式比较多样,但是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工具的发展相对滞后,侧重以教为主,对学生学习空间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愿和能动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部分学生除了上课,课下完成作业后就不愿意再去主动学习了,那么网络学习空间针对建设方面就要尤为重视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做到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有关知识,给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不是被迫在网络空间中学习。如今网络空间的一些功能模块,像批改作业功能,学生可以互相批改,做到了角色互变,学生成为了主人,只有主动求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总之,要深入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问题,实现空间建设的灵活性,并进行合适的配置,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问题本质是数字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对引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倾向于两大趋势:①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成为新焦点。个人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可以自定学习内容,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定学习步骤,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②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逐渐渗透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处于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创建一个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网络学习空间,就不得不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而这些用户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因此,空间的构建也需要将这个特点考虑在内。

2.加强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研究

“网络学习空间”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进教学应用是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研究主题,因此如何促进教学应用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时出现一些不足,如应用形式化、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等。因此,空间应用方面,就要做到:①以满足教学需要为首要原则;②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要求;③操作上简单易学;④加强教师培训,可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同时,大力推广网络空间的应用,不仅是教师起到引领作用,更要在学习者中建立一种共鸣,全方面实现教育信息化;⑤学校应该加强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空间建设经费,用以帮助教师空间注册及购买服务,同时实施奖励机制,选出优秀的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空间,使空间的访问量也逐步提升。总之,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面对新事物,我们要主动接受,不能阻挡它的脚步,最终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推动网络空间在区域层面的建设

加快推进区域网络空间应用,能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网络空间用于区域层面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络接入水平不高,制约了网络学习的推进;应用水平比较低;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创新机制,深入理解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意义,加强培训,重点是对教师的培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等。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政府程守田县长在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作的报告[10]中说到:①基础建设上,加快实施“三大工程”,即提升信息装备、应用能力和实施网络资源共享三大工程;②运行质量上,扎实做好“三个结合”,即与网络教研、教育管理、素质教育相结合;③组织推动上,建立完善“三个体系”,即建立组织领导体系、资金筹措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更好的推动基于区域层面的网络空间建设。总之,以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驱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解决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永和,管珏琪,余云涛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技术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6):40-43.

[2]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教育与经济》所载论文的关键词共词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0(3):68-72.

[3]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4]严贝妮,胡雪环.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情报分析研究综述(1978-2012)[J].现代情报,2013(10):166-171,176.

[5]梁为.基于虚拟环境的体验式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3):81-85.

[6]张思,刘清堂,黄景修等.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6(3):99-106.

[7]彭介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索——以湖南省基础教育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76-178.

[8]李玉斌,王月瑶,马金钟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6):100-106.

[9]王健.基于云计算的资源共建共享型职教网络学习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7):22.

[10]程守田.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实现教育水平跨越式提升——快速实现革命老区临沭全县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4):74-77.

[11]余耀贤.深圳南山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信息技术,2013(10):9-11.

[12]侯海燕,刘则渊,栾春娟.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計量分析[J].科研管理,2009(1):164-170.

[13]卜彩丽,张宝辉.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教育导刊,2015(9):48-53.

[14]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15]安源.2000-2009年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研究现状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J].情报科学,2012(6):873-878,892.

[16]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8):34-38.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
论本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