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做练有机融合提升实验专题复习效果

2017-04-01陈照坤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1期
关键词:融合

陈照坤

摘 要:实验专题复习中存在过于重视教师讲授而轻视学生动手实验、重视学生训练而轻视教师讲授、简单重复做实验等不良倾向,导致复习效果不佳。要提升复习效果就要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题复习中做到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动手做实验和实验题的纸笔训练有机融合。

关键词:讲做练;融合;实验专题;复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8-3

专题实验复习,是高考前最后一次系统地进行实验复习教学,是学生高考实验题提分的最后机会,也是提升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习得实验方法与思想的“最后一公里”。故而,实验专题复习的高效是物理教师追求的,也是学生渴望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实验专题复习的教学效果总令人不太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验专题复习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比如:过于重视学生的纸笔训练,忽视了学生做实验的体验;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教师讲得滔滔不绝,但学生学得云里雾里,不知师之所云;重视让学生动手实验,但在专题实验复习中所做实验只是新课时所做实验的简单重复。这些不良倾向,没有有机地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要求较高,有思维层面的智慧技能,也有操作层面的动作技能,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就必须在重视教师讲授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专题训练。

1 实验专题复习中的不良倾向及不良影响

1.1 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

教师为了抢进度、赶时间,觉得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就会效率低下,于是教学中常常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实验专题的教学一般在高考前2个月左右进行,时间更是捉襟见肘,更容易陷入抢进度赶时间的泥潭。教师精心备课讲得精彩绝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操作作为基础,缺少必要的思考,像这样忽视了学生主體地位的实验教学,学生只能有限地消化部分内容。且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即使学生已经听懂,很多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教学实际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实验题,教师反反复复讲,学生反反复复错的原因。

1.2 过于重视学生的纸笔训练

每天给学生印试卷是高三备考的常态。在实验专题复习中,学生也会收到很多试卷。教师期望通过这些试卷中实验题的训练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降低在考试中出错的概率。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可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辅助学生迁移实验方法的目的。然而,过于重视纸笔训练而忽视其他则教学效果有限。学生没有做实验,只是做题,做了实验题之后教师也并没有深入分析和讲解,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讲授。这必然会导致理解不透彻,思考不深入,在今后遇到问题时就不能迁移实验原理与方法。

1.3 机械重复做实验

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题中肯定得不到高分。不做实验学生对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则就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仪器的原理缺乏理解,心中对基本的仪器和实验操作都不熟悉,学生心中无物,心中无情境,在教师讲授实验和实验题时,学生必然是听天书,无法理解。那是不是做了实验就一定能得到高分呢?也未必。在实验专题复习的时候,也有教师重视学生动手实验,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身体验做实验的乐趣。当然,这肯定比不做实验要好。然而,遗憾的是这其中很多只是重复以前已经做过的实验,甚至只是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使用统一的器材,按照统一操作步骤简单重复同样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有限,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和体验增长有限。

2 专题实验复习应该“讲做练”有机融合

怎样才能提高实验专题的教学效率呢?应该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好课程规划,且重要的每一个实验都要深入讲解,讲透彻实验原理与设计方法,每一个实验题都要讲透彻,对一些实验题还应该开展变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解决实验前的一些疑惑、盲点,更要让学生多进行实验题的专项训练,以设计性实验题的训练为主。这就要求在实验专题教学中做到“讲、做、练”相结合。

2.1 教师讲透彻原理与方法

讲授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传承下来自然有其生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教师认为讲授法已经过时,应完全摒弃这一教学方法。其实,这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读,课改反对的是满堂灌,反对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讲授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现在没有过时,以后也不会被淘汰。在像实验这样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中,讲授法更是不可或缺。通过教师透彻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以电学实验为例,高考要求的实验有“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多用电表的原理(电表的改装)及使用”等4个实验。复习这4个实验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设计电路时内、外接法的区别及选择依据,滑动变阻器限流与分压接法的区别及选择依据,串并联的特点,选择仪器的原则,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则,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等。如果这些东西教师讲解不透彻,学生是没有办法融会贯通、迁移实验方法的,更无法创造性地设计实验。

2.2 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重做实验

在实验专题的复习阶段有必要让学生重做实验,但不是简单的重复。通过实验学生要进一步掌握重要仪器的原理和使用规则,对重要实验更加熟练,要增强实验体验。在实验专题复习阶段,不提倡全班整齐划一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实验,应该让学生有目的、个性化地开展实验探究,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一些疑惑、问题,探索自己新的想法。如何才能让学生个性化地进行实验呢?有两个做法可以借鉴,第一是开放实验室,第二就是在教室的角落开辟一个物理实验角。给学生提供自由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多摸索,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后续实验题目中能够快速理解题意和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突破设计性实验的难点,毕竟熟才能生巧,熟才能生智。

以电学实验为例,要求学生会使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这两个基本仪器的读数方法,如果仅书面讲授,很多学生非常容易忘记。笔者做过一次实验,考前半个小时采用PPT课件复习了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错误。原因在于学生使用仪器的机会太少,学生对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仅仅记住了规则,缺乏应用规则的实践。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仪器,以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为例,很多学生基本靠猜,或者无论做什么实验,不管什么实验条件都选阻值最大的。教师经常告诉学生:对于限流的接法,所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被测电阻的2倍到5倍;对于分压接法,所选滑动变阻器阻值在被测电阻的到[1]。学生能记住,但是很不理解,毕竟这是个规则,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器材,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是不是只有按照这个规则去选择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控制电路。在电学实验中,控制电路部分的滑动变阻器分压、限流两种接法的选择,测量部分内、外接法的选择等都应该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来增强体验,帮助学生消化教师讲解的原理。此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相同的实验,比如: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新课教学中多采用的是“伏安法”,鼓励学生用“安阻法”“伏阻法”“安安法”“伏伏法”等来开展实验。同时,也鼓励学生把在实验题中遇到的方法搬到实验中来进行尝试。

2.3 学生多做设计性实验

当习题训练量比较少的时候,随着做题数量的增加,学生的收获越大。但是,当习题训练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多做题几乎没有正收益,甚至出现负面效应。实验专题复习一般是在高三后期的冲刺阶段了,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习题。此时,如果过于重视实验习题训练的“量”,而不重视提高训练的“质”,必然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潜质,因此,选题要考虑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2]在实验专题复习阶段应该注重实验题训练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好题、用好题。首先,所选的试题应该符合学生实际,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基本完成,剩余的少数学生经过教师的帮助和讲解能基本完成或者理解。其次,实验题要以设计类实验习题为主,通过这一类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测量金属丝的阻值是一个核心内容。在给学生选择习题时,可以给学生一组设计性实验题,方法除了学生最熟悉的伏安法,还有伏伏法、安安法、等效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拓展迁移,让学生在实验题训练中体会到“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以当成电流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以当成电压表使用而且配合定值电阻可以增大量程”。掌握了电阻测量方法和电路设计的一般思路,就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测量实验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设计性实验题的训练中,提升思维水平,培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林明华.高中电学实验电路设计与器材选择的两个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6(4):55-57.

[2]潘春芳,项蔷媛.高三物理復习中要选好题、用好题[J]. 物理教学,2014(12):64-67.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两个压缩体融合为一个压缩体的充分必要条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宽窄融合便携箱TPFS500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融合的工业